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22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2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用图像信息统计法,提取了橙汁、绿茶和凉茶3类饮料共33个样本分别在Em方向和Ex方向的三维荧光等高线特征谱IEm和IEx,并对其变化规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IEm的特征性强于IEx,同类饮料IEm谱的谱峰形状和位置基本一致,不同类型的差异较大。基于IEm和IEx谱,将各样本均与1号样本比较,得到了样本之间的欧氏距离dEm、dEx和平均相关系数R三个参数,发现dEm-dEx-R三维图对三类饮料有较好的聚类作用,依样本点在空间的位置,可实现对三类饮料样品的鉴别。  相似文献   
22.
无任何保护性介质存在下,β-溴代萘(β-BrN)水溶液仅以Na2SO3作化学除氧剂,经仪器光源适当照射,即能很快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磷光(RTP)信号.不同种类和用量的有机溶剂存在时,RTP强度和获得稳定RTP信号所需光诱导的时间显著不同.含2.5%乙腈的β-BrN水溶液仅需极短的光诱导时间就能产生很强的RTP发射,β-BrN浓度在8.0×10-8~1.6×10-5mol/L范围内与其RTP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4.7×10-8mol/L  相似文献   
23.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并借助于二阶导数谱研究了黄芪原药材及其水提物所含化学成分的红外谱图整体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芪水提物中主要为糖类成分,而水提物药渣中则是提取后剩余的淀粉、纤维素、木质素等原药材的基体成分和一些不易溶于水的酯类、酮类和芳香类成分.红外光谱能够快速、简便地提供中药提取物中主要化学成分的宏观信息,从而为后续的化学成分分析和中药提取分离工艺的改进提供有效参考.  相似文献   
24.
发光分析与中药质量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回顾了近年来发光(荧光,室温磷光)分析技术在中草药质量控制中的应用,总结其特点并展望了可能的应用。  相似文献   
25.
含α-溴代萘(a-BrNp)的水溶液仅以Na2SO3作化学除氧剂,在仪器光源的照射下,即能很快触发α-BrNp强而稳定的室温光(RTP)信号。体系RTP性质和所需光诱导的时间对有机试剂的存在及其种类和用量极为敏感。0.5%(V/V)乙腈或丙酮的存在所需光照时间短,RTP强度高。α-BrNp浓度分别在 1.0 × 10-6~ 2. 4 × 10-5 mol/L和 4. 0 × 10-7~ 2. 0 × 10-5mol/L范围内与 RTP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出限分别为 3,8 × 10-8 mol/L和 6.5 × 10-8 mol/L。  相似文献   
26.
中药注射剂三维荧光等高线图识别程序的设计与检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统计模式识别法设计了中药注射剂三维荧光指纹图谱的识别程序,对刺五加、红花、血栓通和香丹4种注射剂进行了识别,识别结果正确。研究表明:该程序分辨率高,便于自动化,可用于中药注射剂的真伪鉴别和质量监控。  相似文献   
27.
陈小康  李隆弟 《分析化学》2002,30(8):897-900
含1-萘胺二乙酸(NADA)的水溶液仅以Na2SO3作除氧剂,以TlNO3作重原子微扰剂,即能产生强而稳定的室温火(米)/(舛)光(RTP)信号,其最大激发和发射波长λex/λem为321/571 nm,浓度分别在1.0×10-6~1.0×10-5 mol/L 和2.0×10-7~1.0×10-6 mol/L范围内与RTP强度呈良好线性关系,检测限为1.2×10-8 mol/L.NADA作为一种n→π*跃迁型的发光性氨羧络合剂, 当其与金属离子配位时, 因其氮原子上的n电子参于配位,显著降低氮原子上的电荷密度,提高了分子内电荷转移(ICT)态的能量,发光量子产率降低, 从而荧(火(米)/(舛))光强度下降, 并显示出对不同金属离子的选择性识别作用.  相似文献   
28.
采用红外光谱并结合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法对生三七和熟三七进行了研究,分析比较三七炮制前后化学成分的变化。在一维红外谱图上,生三七和熟三七在1 200~400cm-1波段内的相似度较高,不同的是熟三七在2 925,2 855,1 746,1 460,1 376,1 158cm-1出现了花生油的特征峰,这是由于采用煎炸法炮制三七所残留的花生油所引起的。两者药效组分的特征差异在二维相关红外谱图上显示得更为明显和直观,在1 400~1 700cm-1区域,生三七仅在1 650cm-1附近有一个强自动峰,而熟三七在1 469和1 640cm-1附近均有自动峰。在1 120~1 250cm-1区域,生三七和熟三七共有1 139(1 137),1 194(1 196),1 219(1 221)cm-1三个自动峰,不同的是各自动峰的相对强度发生了变化,生三七经炮制后1 139cm-1峰的增强,而1 194cm-1峰减弱。二维相关红外光谱的变化规律说明了三七药材在炮制的过程中发生的主要变化是黄酮、糖类、皂苷等成分的分解。该方法揭示了三七在炮制过程中所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过程,从红外光谱的角度解释了三七"生消熟补"的药理。  相似文献   
29.
采用红外光谱的三级鉴定法分析鉴别了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在一维红外光谱中,刺果甘草的1 737 cm-1CO伸缩振动峰,明显高于黄芪的1 737 cm-1特征峰,说明刺果甘草含有机酯类化合物的量相对高于黄芪。在高分辨的二阶导数谱中,刺果甘草有明显的1 620,1 317,782和516 cm-1的草酸钙特征峰,而黄芪没有。此外,两者都存在1 463,1 511和1 596 cm-1的芳香类化合物的特征峰,不同的是刺果甘草的1 468 cm-1峰的右侧还有一个1 453 cm-1的小肩峰。在二维相关红外光谱中,两者都存在1 070,1 095和1 140 cm-1的糖苷类化合物的自动峰,不同的是黄芪的1 140 cm-1的自动峰强度最大,但刺果甘草的1 090 cm-1自动峰强度最大。谱图的三级鉴定验证了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在糖苷类化合物、芳香类化合物和有机酯类化合物的相对含量上都是不一致的。该方法不仅可以快速有效地鉴别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还提供了两者的有机酯类化合物以及芳香类和糖苷类化合物具有很大差别的一些有用的结构信息。因此,运用红外光谱法可以快速有效地分析和鉴定黄芪及其伪品刺果甘草。  相似文献   
30.
采用红外光谱法并结合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对三七及其伪品姜黄、白术进行了快速无损的鉴别研究。在一维红外谱图上,三七及其伪品姜黄、白术中的黄酮成分、芳香成分和糖苷类成分的特征吸收峰均存在一定的差异。在1200~700cm~(-1)波数范围内,三七、姜黄均出现淀粉的特征峰,而白术没有显示淀粉的特征峰,根据各药材的红外光谱中淀粉的特征峰的相对强度,可判断三七中淀粉的相对含量要高于姜黄,而白术药材中不含淀粉。在二维红外谱图上,根据三者的自动峰的位置、数量和峰的相对强度的差异,可快速将三者鉴别出来。因此,常规红外光谱法和二维相关红外光谱技术相结合可实现三七的真伪鉴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