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15篇
力学   9篇
物理学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冯晓颖  白欣  杨舰 《化学教育》2012,33(11):110-112
西方化学学科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60年代逐步完善了理论知识体系,化学知识开始向东方的日本与中国社会传播,这一系列传播导致了化学在全世界的普及与繁荣,化学知识的影响不断扩大。日本第一部西方化学译著《舍密开宗》的问世标志着近代化学在日本开始传播。其译者宇田川榕庵是日本近代新型知识分子的代表,是日本近代化学的先驱及奠基人。  相似文献   
22.
侯新龙  白欣 《力学与实践》2018,40(6):717-722
研究民国时期我国的力学著作,统计分析了该时期著作的出版概况和翻译概况,阐述了著作的编写特点,并剖析了著作的种类和作者情况。结合民国时期我国力学教育,运用文献分析的方法,得出了民国时期我国力学著作的基本情况,由于国内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比较薄弱,只有对个别著作的专门研究,而本文的目的在于力求初步重现民国时期力学著作的面貌,以引起学者们对其更深入的思考。  相似文献   
23.
吕梦佳  白欣  冯晓颖 《化学通报》2015,78(9):854-858
1966年,化学家、物理学家罗伯特·桑德森·马利肯(1896-1986)"因其应用分子轨道理论对化学键和分子电子结构的基础性研究"而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本文介绍了马利肯的生平经历和科学成就,尤其对其科学探索的过程予以呈现。  相似文献   
24.
冯晓颖  白欣 《化学学报》2013,(9):1321-1322
1932年8月1日至5日,国民政府教育部召集化学讨论会。化学家王琎、吴承洛、张资珙、曾昭抡、戴安邦等45人聚集南京参加讨论,并"聚商组织中国化学会事",1932年8月4日中国化学会成立大会召开[1]。其后,中国化学会创立并完善了各种组织结构,制订并修订了会章,并于1933年创办了《中国化学会会志》(今为《化学学报》)、化学》和《化学通讯》,为中国化学界提供了交流平台,同时成为国外化学知识传播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25.
基于数字全息光学平台的使用,进行数字全息记录、再现,以及光学全息记录的实验探究.利用HRO数字相减法,去除零级光光强,获得数字记录数字再现图像.通过设计光路获得光学记录数字再现图像,调节再现距离以及参照光光强大小增强再现图清晰度.同时,基于Matlab利用Sobel算法及Laplace算法对数字全息图进行图像优化,由此获得清晰的全息再现图.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消能井内消能工井深变化对各水力参数的影响。试验在中部进流时,消能井直径D、通气孔直径d、出口高度h、短压力段坡比l固定的情况下,通过改变消能井井深来研究井深对流态、压强、不均匀程度的影响,最后通过对脉动压强和系统消能率的比较分析来研究井深变化时各水力特性规律及消能井井深的合理取值。本次试验采用4种井深的变化,综合多次水头变化来研究井深变化对水力特性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对于同一堰上水头,相对水垫深度h_j/D_0随井深波动变化,在井深H_0/D_0=1.5时水垫深度达到最大,压强及其波动的不均匀程度也最小,所以本模型拟采用井深H_0/D_0=1.5最为合理。  相似文献   
27.
正光学是一门古老的学科,其悠久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史本身一样久远。古代中国的光学被公认为是古代物理学发展较好的学科之一。阳隧(铜质凹面镜)的制造技术,影子的形成机理,小孔成像的道理,平面镜、凸面镜和凹面镜的光学成像特点,这些知识都远早于世界其他国家。这些科技成就大都与先秦墨子为首的墨家学派相关,他们曾利用烛炬与铜镜进行光学实验。汉代,有以刘安为首的淮南学派,还有王充和张衡在光学上的建树。唐代,由于道家对玻璃制造的  相似文献   
28.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是中国高等教育中第一个力学专业, 在建系之初, 面临 着两大困难, 一是师资不足, 另一是没有实验室. 本文从北大力学专业创建时的师资准备和 实验室建设(风洞)两个方面介绍了当时北大力学系创建的历程与艰辛, 以纪念即将迎来的 北京大学力学系建系50华诞和为北大力学系立下汗马功劳的风洞实验室.  相似文献   
29.
白欣  董鑫 《化学通报》2020,83(9):856-863
张泽垚是中国近现代化工学家。20世纪初他留美回国后投身于中国化工教育事业与国家工业化建设事业,对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江南大学与华东理工大学化工系的发展做出重要贡献;并且他面向社会开展化工普及工作,促进了我国陶瓷学会的建立与发展。2020年是张泽垚逝世50周年,特撰文纪念他。对张泽垚生平的梳理,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中国近现代化工教育发展历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