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638篇
  免费   5278篇
  国内免费   4976篇
化学   9050篇
晶体学   202篇
力学   2825篇
综合类   1276篇
数学   8299篇
物理学   14240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323篇
  2022年   409篇
  2021年   438篇
  2020年   322篇
  2019年   445篇
  2018年   257篇
  2017年   546篇
  2016年   533篇
  2015年   721篇
  2014年   1292篇
  2013年   896篇
  2012年   869篇
  2011年   1083篇
  2010年   1064篇
  2009年   1141篇
  2008年   1420篇
  2007年   1009篇
  2006年   965篇
  2005年   944篇
  2004年   1008篇
  2003年   1951篇
  2002年   2646篇
  2001年   2355篇
  2000年   1635篇
  1999年   1154篇
  1998年   1334篇
  1997年   1213篇
  1996年   1564篇
  1995年   1461篇
  1994年   1262篇
  1993年   625篇
  1992年   816篇
  1991年   754篇
  1990年   711篇
  1989年   508篇
  1988年   45篇
  1987年   32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20篇
  1984年   5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惯性导航系统是飞机、导弹等复杂装备的重要部件。准确评估其可靠性是装备使用、保障和遂行作战任务的基础。在分析基于通用生成函数方法构建多状态可靠性模型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一种基于通用生成函数方法的性能相依多状态系统可靠性建模的仿真算法,以某型飞机的惯性导航计算部件为研究对象对模型的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并且和基于贝叶斯网络可靠性建模方法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①设计方法可行与贝叶斯方法可靠性结果一致且计算速度快,其中贝叶斯算法过程约需3.72e-02 s,而基于UGF的算法需要1.8810e-03 s左右;②所建模型可以获得多状态系统性能状态的分布特性。  相似文献   
22.
稀土掺杂上转换发光材料的发光特性不仅依赖于基质材料本身,而且与其激发条件密切相关.本文主要是以Ho^3+离子为研究对象,在NaYF4和LiYF4这两种不同的基质中,研究其在不同激发条件下的上转换发光特性.通过共聚焦显微光谱测试系统,对比Ho^3+离子在NaYF4和LiYF4微米晶体中的发光特性.实验结果发现:Ho^3+离子在这两种不同基质中均展现出较强的荧光发射.然而,当激发功率增加时,在单颗粒个LiYF4微米晶体中,当激发功率增加时,Ho^3+离子则发射出较强绿光及微弱的红光,红绿比变化并不明显,其蓝光发射强度也相对较弱.当激发这两种微米粉末晶体时,结果发现:Ho^3+离子均发射较强的绿光发射并伴有微弱红光发射,两种晶体中的发射特性极其相似.由此可见,在常规测试条件下,一些特殊发光现象是很难被观测到的.同时,通过对其光谱特性的分析,对Ho^3+离子的发光机理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3.
通过耦合三维微波腔中光子和腔内钇铁石榴石单晶小球中的自旋波量子形成腔-自旋波量子的耦合系统,并通过精确调节系统参数在该实验系统中观测到各向异性奇异点.奇异点对应于非厄米系统中一种特殊状态,在奇异点处,耦合系统的本征值和本征矢均简并,并且往往伴随着非平庸的物理性质.以往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各向同性奇异点的范畴,它的特征是在系统参数空间中沿着不同参数坐标趋近该奇异点时具有相同的函数关系.在这篇文章中,主要介绍实验上在腔光子-自旋波量子耦合系统中通过调节系统的耦合强度和腔的耗散衰减系数两条趋近奇异点的路径而实现了各向异性奇异点,具体分别对应于在趋近奇异点时,本征值的虚部的变化与耦合强度和腔的衰减系数的变化会有线性和平方根不同的行为.各向异性奇异点的实现有助于基于腔光子-自旋波量子耦合系统的量子信息处理和精密探测器件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4.
以航天器空间交会对接为背景,探讨了其网络环境下的鲁棒H?滤波问题。基于传统的C-W方程,重新构建网络环境下航天器交会对接系统的数学模型。选取时滞相关Lyapunov函数并结合自由权矩阵处理方法,给出网络化滤波误差系统渐近稳定且满足H?性能的充分条件,进而将滤波器的设计转化为受线性矩阵不等式约束的凸优化求解问题。仿真表明,最劣情况下最优的H?扰动抑制水平达到??1.4142,得到的相对位置和速度估计误差分别为0.07与0.02,证明该算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相似文献   
25.
大型低温氦制冷系统仿真作为系统设计、分析、优化以及控制系统调试、创新的工具日益受到重视。仿真的可信度依赖于物性和模型的准确。首先简要地介绍氦物性参数的计算方法,比较了不同方法的适用范围和优缺点,为物性选取工作提供指导。其次,概述大型低温系统单元建模的方式以及常用流程模拟算法。以国内外各个仿真模拟器的建立和完善过程为主线,重点综述了近10年来氦低温系统仿真的研究进展和突出成就,并指出了各个仿真模拟器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最后,总结了目前仿真的主要研究内容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预测。提供了大型低温系统中应用动态仿真的整体思路,为今后的科研工作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6.
研究了一般意义下同时送取货的车辆路径VRPSPD问题,建立VRPSPD的整数规划模型.考虑到VRPSPD车辆不断变化的负载量,使得问题难以求解,设计了一种将蚁群系统(ACS)与2-opt方法相结合的启发式算法.通过在蚁群系统(ACS)中引入候选集合的策略,将启发因子设为目标函数值,同时利用2-opt算法的思想得到适用于VRPSPD的2-opt方法,使得设计的启发式算法对于求解VRPSPD是有效的.最后,实例运算的结果也证明了算法是一种较好的算法,能够得到满意的解.  相似文献   
27.
针对现有人岗匹配方法缺乏动态预见性的问题,探讨一种基于多元灰色关联分析的动态人岗匹配模型.首先,根据岗位能力的动态性要求,提出岗位能力多元序列的概念;然后,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原理构造了人岗匹配的横、纵向匹配模型,并分析模型的性质;在此基础上,构造人岗动态匹配模型;结合灰色预测模型,探讨了人岗动态匹配的方法与步骤;最后,通过案例验证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8.
采用蒙特卡罗方法对水云下大气的偏振态分布进行了仿真分析,所建立的水云大气环境在紫外360~400 nm波段的偏振度响应最大。采用紫外-可见光偏振成像技术对同一视场下的楼房、云和天空进行了偏振成像实验,并用霍夫变换分割方法对图像中的每个区域进行了统计分析,发现观测区域内无云区与云区的偏振角均值相对差为1.6%,偏振度均值相对差为-14%,证明了大气偏振角较偏振度稳健。紫外光和可见光在对云目标的偏振观测中存在互补性,采用拉普拉斯金字塔图像融合技术能够提高对大气目标的探测能力,验证了大视场高分辨紫外-可见光偏振成像技术在大气探测中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29.
飞行目标在2.7和4.3 μm谱段附近具有较强的红外辐射,因此这两个波段是探测飞行目标的最佳波段, 但是由于这两个波段并非大气窗口,不被大多数遥感器包含。对这两个谱段的典型地物特性开展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但由于缺乏必要的数据获取能力,经常面临数据缺乏的问题。世界范围内频频有各种程度的火山爆发,火山爆发时温度较高的火山口,是否对于天基红外探测系统典型目标探测有影响,其影响程度如何一直缺乏相关的分析和研究。基于大气辐射传输理论,利用多元统计分析得到波段转换模型,使用气象卫星已有波段获得红外吸收谱段数据。将火点像元视为明火和背景的混合像元,采用目标与背景分离的方式描述高温目标像元的热辐射。对高温目标辐射量,在气溶胶模式固定的情况下,选取观测天顶角、大气可降水量、大气廓线为自变量影响因子。对于背景辐射亮度关系,选取观测天顶角、大气可降水量、大气廓线、背景温度为自变量影响因子, 利用多元统计,建立相关模型。利用对地面热状态非常敏感的风云三号可见光红外扫描辐射计第3通道数据的统计特征探测火山口,获取高温目标在特定波段的表观多维特征并定量分析。火山的多维特征分析,主要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时间维度是对同一火山在不同时间的数据进行分析,空间维度上,主要统计火山口的辐射亮度和亮度温度的空间分布特征。一般气象卫星分辨率较低,单纯利用像元个数表示火山面积, 明显夸大了火山的实际面积,所以基于亚像元特性对火山进行分析,将混合像元火点视为明火和背景的组合,运用线性光谱混合模型,通过混合像元的辐射率精确计算火山高温点的面积和温度,提高定量分析精度。分析结果表明: 通过仿真手段结合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建立高温目标的波段转换模型是一种可行的预研手段。在2.7~2.95 μm谱段,火山口在弱背景环境下可能会对高温目标造成干扰,而在4.2~4.45 μm谱段,火山口能量远高于一般地表类型,是不可忽视的干扰。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