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19篇
化学   47篇
力学   55篇
综合类   11篇
数学   18篇
物理学   167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8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杨谋  孟英峰  李皋  邓建民  李永杰  周玉良 《物理学报》2013,62(17):179101-179101
应用比例积分控制原理将瞬态传热模型预测结果与出口 温度实测数据逐步进行反馈可准确预测原始静态地层温度. 为此, 本文基于井下各控制组件质量、动量及能量守恒原理, 建立了实际井身结构与钻具组合条件下循环和停止循环期间井筒-地层温度分布全瞬态传热模型, 应用全隐式有限差分法进行求解, 并引入比例积分控制原理对比分析实测温度与预测温度的误差范围进而精确、 快速获取原始地层温度. 结合一口深井基础数据计算表明, 套管下入深度改变了井筒-地层间热交换效率, 进而影响了近井壁地层温度分布状况; 同时, 钻井过程中循环和停止循环作业过程改变了井下各控制组件的初始条件与边界条件, 致使近井壁原始地层温度分布距离产生变化. 建立的数学模型和研究方法可为石油钻井、地热井开采及地球深部原始地层温度信息准确、 经济、快速获取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 原始地层温度 循环与停止循环 瞬态传热模型 比例积分控制原理  相似文献   
22.
汪建勋  汪宏年  周建美  杨守文  刘晓军  殷长春 《物理学报》2013,62(22):224101-224101
利用二维Fourier变换与电磁场分解技术将层状横向同性地层中Maxwell方程转化成两个独立的关于横磁(TM)波和横电(TE)波的传输线方程; 借助传输线理论与叠加原理, 仅利用电流源传输线Green函数得到TM波和TE波的解, 改进传输线算法, 建立横向同性地层中频率-波数域电流源电场和磁场并矢Green函数的新算法与新的解析表达式, 提高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数值模拟效率. 在此基础上, 利用传输线Green函数的基本解以及边界条件, 推导出广义反射系数与振幅递推公式, 得到各个地层中传输线Green函数的解析解; 然后利用Fourier逆变换与Bessel公式将海洋可控源电磁响应表示为Sommerfeld形式的积分, 借助三次样条插值与Lommel积分公式快速计算其数值解. 通过数值模拟结果考察工作频率以及地层各向异性电阻率变化等对海洋电磁响应的影响. 关键词: 传输线法 横向同性地层 海洋可控源电磁 Sommerfeld积分  相似文献   
23.
Output nonlocality and nonclassicality for the two modes are investigated in an entanglement laser sys-tem. Within the framework of a quantum theory of multiwave mixing,nonlocality and nonclassicality are discussed according to the violations of Bell inequality and Cauchy-Schwarz inequality. It is found that both nonlocality and nonclassicality can be fulfilled in the outside cavity fields under certain conditions. It is also shown that there are some nonclassical states that do not show nonlocality.  相似文献   
24.
DNB引出束流功率及剖面分布测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束流截止板热量计原理,测量了诊断中性束(DNB)注入托卡马克的束流功率及束流剖面分布。基于热量截止板上正交分布的13只K型热电偶探针测量出DNB引出束流,在加速极电源49 kV,6 A,100 ms的脉冲放电时,采样铜靶上的最高温升为14 ℃,从而计算出注入束流功率达到160 kW并得到束剖面分布。同时通过对热量截止板冷却循环水温升测量值在时间上的积分数值计算,也获得了注入束流总功率,为130 kW。分析了两种测量结果存在差异的原因,实验结果表明惯性束截止板热量计方法是测量粒子束流功率及剖面分布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5.
一种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传统速度干涉仪(VISAR)和光纤速度干涉仪(AFVISAR)的特点,提出了一种由光纤和光纤耦合器组成的工作波长为532 nm的新型全光纤速度干涉仪(NAFVISAR)。该干涉仪采用多模光纤器件构成分离系统,单模光纤器件组成核心部分。由于有两路携带不同信息的光束经不同路径传输到耦合器中,当这两路光束满足干涉条件时,可利用它们的干涉场信息来调解出被测靶的信息,从而区分波面的加减速变化。用该系统进行了Hopkinson森杆一维应力加载下的入射杆端面的速度剖面测试,实测速度最大值为49.36 m/s,与理论速度的最大值50.16 m/s基本符合,实现了全光纤速度干涉仪的实用化。  相似文献   
26.
利用剖面隐马氏模型获得多序列联配,一般需要经过初始化、训练、联配三个过程.然而,目前广泛采用的Baum—welch训练算法假设各条可观察序列互相独立,这与实际情况有所不符.本文对剖面隐马氏模型,给出可观察序列在互相不独立情况下的改进Baum—wlelch算法,在可观察序列两种特殊情况下(互相独立和一致依赖),得到了改进算法的具体表达式,讨论了一般情况下权重的选取方法.最后通过一个具体的蛋白质家族的多序列联配来说明改进算法的效果.  相似文献   
27.
HL-2A装置的主要目标是开展高参数条件下改善等离子体约束实验,研究剖面控制和建立先进约束位形。在偏滤器物理方面,研究等离子体粒子与能量控制、边界输运及刮削层物理机制,此外也可以进行二级加热和电流驱动。  相似文献   
28.
It has been proved that if a rectangle is dissected into three congruent pieces,then those pieces must themselves be rectangles. In the present paper this result is generalized to the case of parallelogram.  相似文献   
29.
Since the early 1960‘ s, the developments of the tokamak research make plasma flows a reality in many devices where neutral beam injections were used as heating in general and refueling in particular. Compared to the static axi-symmetric toroidal equilibrium that  相似文献   
30.
A residual-stress profile along the thickness of an aluminum alloy sheet is determined by laser-ultrasonic technique. Surface acoustic waves are generated by a Nd:YAG pulse laser and detected by a Heterodyne interferometer on a lateral free surface of the sheet. The distribution of residual stress is determined by measuring the relative variation of the wavevelocities at different location of the sample along its thickness. This technique is validated by three different residual stress profiles obtained experimentall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