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8篇
  免费   295篇
  国内免费   351篇
化学   669篇
晶体学   67篇
力学   153篇
综合类   42篇
数学   216篇
物理学   577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9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40篇
  2018年   62篇
  2017年   46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83篇
  2013年   82篇
  2012年   66篇
  2011年   71篇
  2010年   8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5篇
  2006年   73篇
  2005年   75篇
  2004年   83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2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22篇
  1997年   26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1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8篇
  1985年   12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3篇
  1966年   2篇
  1964年   2篇
  1958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通过高温氯化处理工艺在SiC表面制备碳化物衍生碳涂层(CDC),考察并比较了SiC、石墨和CDC在空气中的摩擦磨损性能.结果表明:在本文试验条件下,CDC的摩擦磨损性能优于石墨,CDC的摩擦系数低于0.15;CDC在载荷5 N下的磨损率在10-15 m3/N量级,当载荷等于或低于30 N时磨损率在10-14 m3/N量级,远低于相同条件下石墨的磨损率,即使在40 N或 50 N下其磨损率仅与20 N下SiC和石墨的磨损率相当.CDC的纳米结构及涂层与基体界面组成和性能的变化是影响其摩擦磨损性能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2.
本文籍振动台模型试验。研究了SSI体系的合成模态阻尼比问题。文中首先阐明了在SSI体系直接动力分析中应采用合成模态阻尼比的观点。研究了合成模态阻尼纟的实测确定方法。并在不同工况下,通过对模型不同部位测点的传递函数,基本频率,基本合成模态阻尼比等实测数据考虑,验证了SSI体系合成模态的存在性,合成模态阻尼比与相同应变下不考虑相互作用的单纯地基土体或刚性地基结构阻尼比的差异性及其在递增动力作用下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23.
实际地震中结构所承受的地震作用是多维的。结构的恢复力特性是反映其抗震性能的一个重要属性。对地震作用下钢筋混凝土柱、梁塑性铰区的计算模型进行了分析,给出了塑性铰区等效长度的简便计算公式;建立了“有限纤维”空间线性梁单元模型并推导出了其刚度矩阵;使用“弥散法”来考虑梁锚固钢筋在结点区的粘结滑移对结构整体变形的影响。最后使用空间杆系模型对一承受双向反复荷载的框架结构进行了计算分析。分析表明所建立的计算模型是精确有效的。  相似文献   
24.
用插层法制备了单层MoS2在水中的悬浊液,采用X射线衍射仪、透射电子显微镜以及扫描电子显微镜表征了单层MoS2的结构,用四球长时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了单层MoS2在水中的悬浊液的摩擦学行为.结果表明:MoS2经剥层一重堆过程处理后形成单层MoS2,单层MoS2在水中以单片或者多片重叠形式存在,其间距由0.615nm增大为0.622nm;所合成的单层MoS2悬浊液在一定添加量范围内表现出良好的减摩能力.这是因为其在钢球磨损表面生成含FeS的保护膜,而保护膜的剪切强度较低,因而表现出良好的减摩性能,但活性元素S易导致钢的过度腐蚀而使抗磨性能反而变差.  相似文献   
25.
爆炸地震波评价地面毁伤效应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实验探索爆炸地震波评价爆源对地面冲击波毁伤效应的可能性 ,结果表明 ,在相同的地层状态条件下和一定的距离范围内 ,用爆炸地震波评价爆源对地面的毁伤效应是可行的。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利用空气冲击波压力测试和模拟目标毁伤评价燃料空气炸药 (FAE)爆源爆炸空气冲击波威力的不足。  相似文献   
26.
以铌箔为基底,用阳极氧化法结合氨气还原氮化法制备出氮化铌纳米管,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等结构表征手段和循环伏安法(CV)、充放电(GCD)和交流阻抗法(EIS)等电化学测试手段研究了还原氮化温度对纳米管的物相、形貌以及电化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还原氮化后出现了氮化铌物相,以氧氮化铌固溶体形式存在,当还原氮化温度为700℃时,氮化铌纳米管阵列结构均匀,纳米管的孔内径约为35 nm,管壁厚度约为12 nm,纳米管长度约为1.5μm,样品中内在阻抗和电荷转移电阻较小,在电流密度为0.1 mA/cm2时,其比电容为400μF/cm2.  相似文献   
27.
为掌握新型微乳化柴油的抑爆性能和机理,开展了?10#柴油、普通微乳化柴油和新型微乳化柴油抛撒和云雾爆炸实验。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柴油样品云雾爆炸火球的表面最高温度时的平均温度、高温(高于1 273.15 K)持续时间、火球最大截面积、火球辐射度等特征参数进行定量计算并评估其爆炸威力,又运用液体燃料抛撒和成像系统,研究柴油样品在激波及其高速气流作用下的抛撒雾化现象及其抑爆机理。结果表明:新型微乳化柴油的抛撒云雾径向扩展半径和云雾爆炸火球特征参数均明显小于?10#柴油、普通微乳化柴油,如在含水质量分数为5%的乳化柴油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2%和0.4%的高分子聚合物防雾剂,形成的新型微乳化柴油的火球表面最高平均温度比?10#柴油分别低 296.90 和 336.90 K,高温持续时间比?10#柴油分别少 94 和 234 ms;火球最大截面积也分别只有?10#柴油的60.10%、53.53%;新型微乳化柴油的爆炸威力最小,抑爆性能最好,其次是普通微乳化柴油和?10#柴油;微乳化柴油的水分质量分数在15%以下时,多增加10%的水与添加0.2%防雾剂的抑爆效果相当;新型微乳化柴油抑爆性能较好的主要原因是柴油中添加防雾剂使其液滴黏弹性增大,在高速气流剪切作用不易破碎、雾化,液滴分散效果差。  相似文献   
28.
以五氯化锯为原料,液体石蜡为分相剂,采用微乳液静电纺丝技术制备前驱体纤维,再经氨气还原氮化得到多孔氮化锯纤维.利用XRD、SEM、BET等进行物相及微观结构表征,结果表明合成的纤维为四方Nb4N5晶相,纤维连续,直径为260 nm,由于液体石蜡分相以及助纺剂PVP的分解作用,在纤维上形成较多孔道结构,其BET比表面积为125m2/g,孔径为2~5nm范围内的孔结构比例较高,同时在5~10 nm 范围也存在较多的孔道结构,平均孔径为7.3 nm.采用CV、GCD及EIS等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发现,氮化锯纤维的储能主要受电极表面电荷传递过程控制的,外表面比电容贡献高,这得益于分布在纤维中的孔结构,其可为离子传输提供通道,并为电化学反应提供空间.当电流密度为5mA/g时,比电容为151 F/g,能量密度为7.73 Wh/kg时,功率密度为3.03 W/kg,其经2000次循环后其比电容保持在95;以上.  相似文献   
29.
第1卷1.(3分)彼加有2个不同的圆柱形玻璃杯,他看到,一罐果汁可以这样倒入这2个杯,使第1个杯内的水平高度是12cm,第2个杯内的水平高度是10cm,或者使第1个杯内的水平高度是8cm,第2个杯内的水平高度是12cm.如果把果汁平分地倒入这2个杯,每个  相似文献   
30.
介绍了一种基于单分子磁镊测量反应系数的分析方法,并以单链结合蛋白与单链DNA的结合过程为例,通过测量和计算,得出了相应的反应系数,并获得了反应的详细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