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化学   40篇
晶体学   3篇
力学   18篇
数学   40篇
物理学   9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1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This article gives the equivalent conditions of the local asymptotics for the overshoot of a random walk with heavy-tailed increments, from which we find that the above asymptotic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local asymptotics for the supremum of the random walk. To do this, the article first extends and improves some existing results about the solutions of renewal equations.  相似文献   
182.
以原子核为例,通过观察和分析量子谱的统计性质,研究有限物理体系中量子混沌的一些问题.首先给出球形原子核中量子谱显示的有序-混沌现象随激发能变化的实验数据.而后描述了原子核有序混沌相变现象与原子核形变以及原子核转动的依赖关系,并讨论了量子体系中的对效应对有序混沌相变的影响.最后,用有序-混沌相变的概念解释和理解了核物理中一些重要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183.
采用模板剂法一步合成分级结构的介孔TiO2微球, 考察了烷基胺类模板剂中烷基链长度对介孔TiO2微球合成及性能影响. 将其应用于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的光阳极半导体薄膜中, 得到了9.5%-10.1%的高能量转换效率. X射线衍射(XRD)、物理吸附仪(BET)、扫描电镜(SEM)等的分析结果表明: 分级结构介孔TiO2微球的晶相为纯锐钛矿型; 介孔TiO2微球表面粗糙, 的纳米粒子堆积形成, 使微球具有介孔性质和较适宜的比表面积. 介孔TiO2微球堆积形成了利于物质扩散的通道并具有良好的光散射效果; 同时微球介孔粗糙表面保证了染料的大量吸附, 从而提高了电池的光电流. 通过电化学阻抗分析结果验证了分等级结构介孔TiO2微球光阳极有利于电解液的传输和物质扩散的优异性能.  相似文献   
184.
研究了Pincer-钯催化的甲基苯基膦氢对卤代烃的不对称取代反应.以高收率、中等的立体选择性得到含膦手性中心的膦化合物,同时对反应的催化循环和可能的立体化学过程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5.
盛洁  王开宇  马贝贝  朱涛  蒋中英 《物理学报》2018,67(15):158701-158701
利用荧光显微技术表征了多聚赖氨酸诱导的负电性磷脂巨囊泡的动力学响应行为.研究发现,多聚赖氨酸可吸附至二油酰磷脂酰胆碱和二油酰磷脂酸混合磷脂巨囊泡的表面,诱导其发生粘连、出"绳"及破裂现象.分析认为,在低盐环境中,膜形变由多聚赖氨酸吸附于二油酰磷脂酸富集区引起的膜两叶应力不对称,以及静电相互作用等因素产生.研究结果对基于聚合物-巨囊泡体系的药物输运控释、细胞形变、微控反应和基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价值的支持.  相似文献   
186.
采用高温固相法以天然钠长石为基质,Sm3+为激活剂,制备了Sm3+掺杂天然钠长石的光致发光材料.用X射线衍射(XRD)研究了掺杂Sm3+离子对天然钠长石结构进行研究.在室温下测量了光致发光谱并找出了稀土离子的最佳掺杂浓度.样品在402nm激发下有很强的发射带;与近紫外LED芯片匹配,在402nm近紫外光激发下NaAlSi3O8:Sm3+的发射光谱由4个峰组成,发射峰值分别位于569nm、601nm、648nm、713nm.随着Sm3+掺量的增加,样品发光强度先增强后减弱,当Sm3+掺量为0.06mol时发光强度达到最大,浓度猝灭机理为电偶极-电偶极相互作用.分析了不同Sm3+掺杂浓度样品的荧光衰减时间.NaAlSi3O8:Sm3+的色坐标基本不变,位于橙红色区域.  相似文献   
187.
ITER过渡馈线直线段管的优化设计与屈曲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强度原则,用有限元静力分析方法优化了馈线系统直线段管中的圆管和波纹管相关结构的设计参数;根据能量准则,通过特征值屈曲分析和非线性屈曲分析方法,用有限元法稳定性的判据计算出长跨度的薄壳直线段管发生失稳时的临界载荷为1.21MPa,验证了该结构在正常工况(安全系数为12.1)和故障状态工况(安全系数为6.05)下不会发生失稳现象,为ITER馈线系统的下一步研制提供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8.
讨论了重核碰撞形成巨复合体系破裂的强阻尼反应产生超重核的问题。 评述了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 唯象的多维朗之万模型和本课题组发展的微观输运理论模型。 概括阐述了微观输运理论研究反应 197Au+197Au , 238U+238U和244Pu+244Pu等的主要结果。 给出了反应中产生的超重碎块的几率与入射能的关系, 复合体系和超重碎块的衰变机制以及所形成的超重碎块的结合能和形状的分布。 In this paper,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superheavy fragments through strongly damped reactions in very massive nuclear collisions is investigated. Two theoretical models, which are the phenomenologically multi dimensional Langevin equation model and improved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developed recently by our group, are briefly reviewed. The dependence of the production probability of superheavy fragments on the incident energy, the decay mechanism of the composite systems and superheavy fragm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s of the binding energy and shapes of superheavy fragments are iscussed for reactions of 244Pu+244Pu, 238U+238U, 197Au+197Au based on the improved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相似文献   
189.
创设教学情景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启发思维.兴趣是构成学习心理的动力系统中情感、意志的最活跃因素,也是目前化学教学中较为薄弱的方面.  相似文献   
190.
讨论了通过重核碰撞形成的复合体系破裂产生超重核的问题。评述了两种主要的理论模型:即早期发展的在碎化理论框架下的量子涨落理论和本课题组尝试发展的微观输运理论模型。概括阐述了微观输运理论研究^197Au+^197Au,^238U+^238U和^244Pu+^244Pu等反应的主要结果,即反应中产生的超重碎块的几率与入射能的关系,复合体系和超重碎块的衰变机制以及所形成的超重碎块的结合能和形状的分布。In this paper, the possibility of producing superheavy fragments through composite system breaking up in massive nuclear reactions is investigated. Two main theoretical models, which are the quantum fluctuations with in the fragmentation theory developed at 1980's and improved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developed recently by our group, are briefly reviewed. The dependence of the production probability of superheavy fragments on the incident energy, the decay mechanism of composite system and superheavy fragment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binding energy of Superheavy fragments are discussed for reactions of ^244Pu+^244Pu, ^238U+^238U, 197Au+^197Au based on the improved quantum molecular dynamics model.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