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5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41篇
化学   1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279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44篇
  2006年   19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01.
读者回响     
林志忠 《物理》2011,40(11):755
第40卷(2011年)第7期《物理》杂志,刊载了编辑颜丽和王进萍所写的一篇访问198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德国Klaus von Klitzing教授的文章,题目是《赋予科学家更多的责任和自由——访量子霍尔效应发现者Klaus von Klitzing教授》.这一篇文章的访谈内容切题深入,书写笔调平实,对于年轻的学子和新进入教学和研究领域的人员,以及资深的科技政策与学术决策的制订者,应具有启发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2.
2012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因发明测量与操控单个量子系统的方法而授予了S.Haroche和D.J.Wineland.本文简单介绍这两位得主的主要贡献,对Haroche主要是利用微波腔测量单个光子,对Wineland则是利用离子阱囚禁并冷却了单个离子.文章介绍了这些方法的基本原理,同时指出了他们对阐释和验证量子力学理论,以及对实现量子计算机和特高精度原子钟等实际应用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3.
 在中国物理学会与《现代物理知识》联合举办“诺贝尔物理学奖110年知识竞答”活动期间, “走近诺贝尔奖”专题展览恰巧在中国科技馆举办。笔者作为科技馆辅导员, 既积极参加了知识竞答活动, 也认真参观了“走近诺贝尔奖”专题展览。  相似文献   
104.
在2004年接受IEEE学史中心罗伯特·柯尔本采访时,高锟说:“我是一名工程师,我只想做一些有用的事情”. 高锟,1933年11月4日年出生在上海金山,拥有英国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物理学家、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他因“在光通信领域有关光在光纤中传输方面开创性的工作”而获2009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在向公众介绍他时,称之为“光学大师”,此外他还有一个美称:“光纤之父”.  相似文献   
105.
 诺贝尔奖是当代文化的风景线,覆盖了人类文明很多领域,是这些领域中或大或小的里程碑。最初设立的奖项有物理学奖、化学奖、生理学或医学奖、文学奖和和平奖,后来加上经济学奖。  相似文献   
106.
  德国物理学家马克斯•普朗克(Max Karl Ernst Ludwig Planck, 1858~1947) 在解决经典物理学的困难——黑体辐射问题时,提出能量子假说,引入了一个常数h,并因此荣膺1918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相似文献   
107.
2008年10月7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在斯德哥尔摩宣布,将本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一半授予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南部阳一郎(Yoichiro Nambu),以表彰他发现了亚原子物理中的对称性自发破缺机制;奖项的另一半由日本高能物理研究所(KEK)的小林诚(MakotoKobayashi)和京都大学的益川敏英(ToshihideMaskawa)分享,  相似文献   
108.
1983年,73岁的钱德拉塞卡(Chandrasekhar)获得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得奖主要原因是他在恒星结构和演化领域所做的贡献,即对白矮星质量上限的研究。这部分工作,是他本人在20世纪30年代完成的,距获奖时隔50年。当时媒体称此为钱德拉塞卡“迟来的春天”。21世纪的今天,当我们再度回顾这段历史,深感带给人们的启发还是相当深刻的。  相似文献   
109.
2007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将该年度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在1988年分别独立发现纳米多层膜中巨磁电阻的法国Albert Fert教授和德国Peter Grtinberg教授。  相似文献   
110.
张肇西 《物理》2000,29(2):76-77
因30年前解决了非阿贝尔规范场重整化的理论问题,特霍夫特和威特曼两位教授获得了199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解决非阿贝尔规范场重整化的理化问题需要独特的技巧,而且非常有用。他们关于非阿贝尔规范场重整化所取得的成就,现已被广泛用于粒子物理的理论精确计算中,并且通过实验和计算结果精确地比较,已证实了它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