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8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120篇
化学   252篇
晶体学   13篇
力学   36篇
综合类   24篇
数学   85篇
物理学   131篇
  2024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26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1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9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0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6篇
  1981年   6篇
  1979年   6篇
  1965年   2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1年   2篇
  1960年   2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A method for the untargeted screening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drug residues in bean sprouts by 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quadrupole/ orbitrap high resolution mass spectrometry (UPLC-QOrbitrap HRMS) was developed. In the process of screening, the samples were extracted by acetonitrile and the data were gathered via the full MS-ddMS2 mode. In the absence of standards, qualitative analysis was carried out according to the exact mass number of precursor ions and secondary fragment ions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the database. The optimized dispersive solid-phase extraction (d-SPE) method was used to purify the samples. 9 compounds in bean sprouts were screened and quantified on the basis of the peak areas of the precursor ions. 9 compounds showed good linear relationships (R2>0.990) in the linear concentration ranges. The limits of detection of this method were between 2.0-5.0 μg/kg. The recoveries of 9 compounds at three spiked levels of 5, 10, 50 μg/kg ranged from 80.1% to 111.1%, and the relative standard deviations were less than 15%. © 2023, Youke Publishing Co.,Ltd. All rights reserved.  相似文献   
102.
摆锤式块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的动力学系统简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摆锤式块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进行了较完整的动力学系统简化分析。用差分方法和特征线方法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分析方法和计算程序是正确的和可靠的,该试验装置是合理的,可以得到材料在一定平均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本文还用数值分析的结果解释了试验中出现的现象,指出了试验系统的匹配问题,给出了判断试验装置最大打击应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3.
众所周知,对系统陀螺监控的方法有多种,近年来我们采用附加陀螺的方法对系统陀螺的漂移进行监控,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监控陀螺正、反转技术实现的可行性。本文通过大量的试验,探索陀螺正、反转漂移变化的规律以及受环境因素影响后漂移特性的变化。试验结果表明:监控精度指标△C的稳定度已达到了0.04度/小时,有望在实际系统中应用。  相似文献   
104.
 采用湿浸法制备了用于蒽醌氢化制过氧化氢的系列氢化催化剂. 考察了不同稀土金属(La, Ce,Pr,Nd和Sm)氧化物对Pd/δ,θ-Al2O3催化剂性能的影响. 采用XRD,H2-O2滴定和N2物理吸附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适量稀土金属氧化物的加入能抑制高温处理时Al2O3晶粒的增长,增大催化剂比表面积,提高金属Pd的分散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氢化活性. 稀土金属氧化物对Pd/δ,θ-Al2O3催化性能的影响顺序为La>Nd>Pr>Sm>Ce.  相似文献   
105.
 采用湿浸法制备了用于蒽醌氢化制H2O2的La2O3促进的Pd/Al2O3催化剂,并考察了不同La2O3含量对催化性能的影响. 采用XRD,N2物理吸附,CO2-TPD,H2-O2滴定和电子探针等技术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 结果表明,加入适量的La2O3能够抑制高温焙烧时Al2O3晶粒的长大,增大催化剂的比表面积,提高金属Pd的分散度,增强载体表面碱性,提高催化剂表面的Pd浓度,减小Pd层厚度,从而提高催化剂的氢化活性. 加入La2O3可使催化剂的Pd负载量由0.281%降至0.188%,而催化剂活性提高了44%.  相似文献   
106.
在于讨论和经典Dunkl-Williams型不等式相类似的算子不等式,得到了几个算子Dunkl-Williams型不等式,并将其与现有的不等式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所得的结果是前期结果的推广和改进.  相似文献   
107.
采用一步水热法,通过改变反应温度和硫酸的用量,在碳纸(CFP)表面可控合成了α?MnO2纳米线和δ?MnO2纳米片阵列,研究了MnO2纳米阵列的电催化析氧反应(OER)性能。结果表明,在碱性介质中,α?MnO2纳米线阵列的OER活性优于δ?MnO2纳米片阵列,在电流密度为10 mA·cm-2时,α?MnO2纳米线阵列的析氧过电位为444 mV(δ?MnO2纳米片的过电位为522 mV)。通过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表征分析可知,更高含量的Mn3+和表面更丰富的氧空位浓度是α?MnO2纳米线阵列催化活性更高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8.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采收期盘龙七中岩白菜素的含量,进行比较,确定其最佳采收时期.色谱柱为Kromasil-C18(4.6mm×150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V/V,10∶90),流速为1.0mL/min,检测波长275nm;柱温35 C.结果表明,不同采收期盘龙七中岩白菜素含量变化较大,6月盘龙七中岩白菜素含量最低为2.34%,9月盘龙七中岩白菜素的含量最高为6.06%.以岩白菜素含量为指标,盘龙七的最佳采收期为9月.  相似文献   
109.
基于Michelson干涉仪的高灵敏度光纤高温探针传感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提出了一种简单的高灵敏度的光纤高温探针传感器, 该传感器由一小段多模光纤和一端镀有银膜的单模光纤熔接而成. 由于单模光纤和多模光纤的纤芯直径不同, 当光波从多模光纤传输至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的熔接端面时, 一部分纤芯光耦合进包层, 因为单模光纤纤芯的折射率和包层的折射率不同, 不同模式的光经过银膜反射后在多模光纤内重新耦合进单模光纤, 最终形成干涉.随着外界温度的升高, 干涉谱峰值会向长波方向漂移. 实验结果证明这种传感器在470 ℃–600 ℃范围内具有很好的稳定性, 线性度达99.7%, 灵敏度为120 pm/℃, 可作为远距离反射型探针温度传感器, 在石油探测和油气田开发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光纤传感 温度测量 Michelson干涉  相似文献   
110.
铁催化活化制备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中孔形成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利用XPS、XRD、SEM和穆斯堡尔光谱 (MES)等手段分析了掺杂铁制得的中孔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中铁的形态变化、中孔形貌等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掺杂铁沥青基球状活性炭中孔的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