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58篇
  国内免费   3篇
化学   8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4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9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 毫秒
101.
负离子对等离子体鞘层特性影响的数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宫野  段萍  张建红  邹秀  刘金远  刘悦 《计算物理》2010,27(6):883-890
构造强电负性等离子体中平板电极处鞘层形成的模型,使用流体动力学方程组研究等离子体鞘层.得到空间电势、空间静电荷分布和鞘层宽度作为距离函数的数值结果.结果表明,强电负性鞘层中,在等离子体区和鞘层区之间几乎没有过渡的预鞘区,在靠近极板附近鞘层里的电子、负离子和正离子的分布形成一个纯正离子鞘区.在靠近鞘边附近,空间静电荷密度分布有一个很尖的峰.发现同电正性情形相比,强电负性鞘层的宽度要窄很多,空间电势下降得快得多.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首次报道了用自助溶剂法(self-flux)制备优良的硼(B)掺杂硒化铋(Bi2BxSe3-x)样品的探索。实验结果显示掺杂样品中大部分B是以替代Se位方式存在,少量B以插入Bi2Se3晶格或范德瓦尔斯间隙的形式存在。当B的含量逐渐增加时,Bi2Se3的晶格常数c先减小后增加,且样品具有清晰的层状结构。掺杂量x=0.05的样品局部区域出现纳米带结构,同时该样品在低温下出现了明显的金属-绝缘转变现象。Bi2Se3样品电阻率随掺杂含量的增加而增加,表明B掺杂提高了样品表面态对整体电导的贡献,同时纳米带结构也有助于增加表面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03.
提出了一种阵列式线-线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结构,利用双极性高压纳秒脉冲电源,在大气压空气中激励产生了相对大面积的放电等离子体。其中,高压电极、地电极均为圆柱形金属,放电反应器由20组相间排列的阵列式线型高压电极和套有介质管的阵列式线型地电极组成。利用电压探头、电流探头、示波器等测量了放电电压和放电总电流,并计算得出了放电的实际电流。利用光纤、光栅光谱仪、CCD等测量了波长范围在300~440 nm和766~778 nm的发射光谱,即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包括Δν= +1, 0, -1, -2, -3、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B2Σ+u→X2Σ+g),N2 (B3Πg→A3Σ+u)和O (3p5P→3s5S2)的发射光谱。比较了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的各个振动峰和各个活性物种的发射光谱强度,以及这些发射光谱强度随着脉冲峰值电压的变化。测量了N2(C3Πu→B3Πg, 0-0)的二次、三次衍射光谱,与原始光谱在转动带、背景光谱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并计算了二次衍射和原始光谱之间的峰值比。利用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 Δν=+1, 0, -1, -2)和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 (B2Σ+u→X2Σ+g, 0-0)模拟了等离子体的转动温度和振动温度,对模拟结果进行了比较,并研究了脉冲峰值电压对等离子体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的影响。通过测量放电的电压和计算得到的放电电流发现,当脉冲峰值电压为22 kV,脉冲重复频率为150 Hz时,阵列式线-线沿面介质阻挡放电的放电电流在正脉冲、负脉冲两个方向上均可达75 A左右。通过诊断放电等离子体的发射光谱发现,在测量的波长范围内,放电产生的活性物种主要有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B2Σ+u→X2Σ+g),N2 (B3Πg→A3Σ+u)和O (3p5P→3s5S2)。在脉冲峰值电压22~36 kV的变化范围内,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 0-0)的发射光谱强度始终保持最强,N2 (B3Πg→A3Σ+u)次之,而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B2Σ+u→X2Σ+g)和O (3p5P→3s5S2)的发射光谱强度较弱。同时,当脉冲峰值电压升高时,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的所有振动峰,以及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B2Σ+u→X2Σ+g),N2 (B3Πg→A3Σ+u)和O (3p5P→3s5S2)的发射光谱强度均随之升高。通过比较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 0-0)的原始、二次衍射、三次衍射光谱发现,二次、三次衍射光谱的转动带更清晰,但三次衍射光谱的背景更强,因此氮分子第二正带N2(C3Πu→B3Πg)的二次衍射光谱更有利于模拟等离子体的转动温度。通过比较模拟得到的振动温度和转动温度发现,氮分子第二正带N2 (C3Πu→B3Πg, Δν=-2)在N2 (C3Πu→B3Πg)四个谱带Δν=+1, 0, -1, -2中最适于模拟等离子体振动温度,而利用氮分子离子第一负带N+2 (B2Σ+u→X2Σ+g,0-0)模拟得到的等离子体转动温度要比N2 (C3Πu→B3Πg, Δν=-2)的模拟结果高约10~15 K。同时,当脉冲峰值电压升高时,由N2 (C3Πu→B3Πg, Δν=-2)和N+2 (B2Σ+u→X2Σ+g, 0-0)模拟得到等离子体的转动温度均出现了略微上升的趋势,而利用N2 (C3Πu→B3Πg, Δν=-2)模拟得出的振动温度则略微下降。  相似文献   
104.
声光通信中最佳传输条件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导出了声光调制通信原理的有关公式,通过实验给出了最佳传输条件。  相似文献   
105.
尘埃等离子体鞘层的玻姆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流体方程和自洽电荷变化模型研究了尘埃等离子体鞘层的玻姆判据. 讨论了离子临界马赫数和尘埃粒子临界马赫数随尘埃密度变化的关系, 以及尘埃表面势随尘埃密度变化的趋势. 由于鞘边尘埃粒子的存在, 离子必需以大于声速的速度进入鞘层; 随尘埃密度的持续增加, 离子的临界马赫数增加到一个最大值后开始逐渐减小. 数值计算得到的结果满足Sagdeev势的定性分析. 关键词: 等离子体 鞘层 玻姆判据  相似文献   
106.
磁场中电弧等离子体柱的螺旋不稳定性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讨论了具有抛物互形电流分布的电弧等离子体柱在磁场中的不稳定性问题,从磁流体力学方程组出发,推导出电弧柱扰动满足的方程与边界条件,求得了这些方程的解析解,进而导出了在趋中心电流分布情形下电弧运动所满足的微分方程,由此给出了稳定性判据。将所得结果与均匀电流分布情形做了比较,稳定区域增宽,与实验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107.
脉冲激光烧蚀Ge产生等离子体特性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激光烧蚀半导体材料Ge初期的特点,建立了1维的热传导和流体动力学模型。对波长为248 nm、脉宽为17 ns、峰值功率密度为4×108 W/cm2的KrF脉冲激光在133.32 Pa氦气环境下烧蚀Ge产生等离子体的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单个激光脉冲对靶的烧蚀深度达到55 nm,蒸气膨胀前端由于压缩背景气体产生压缩冲击波, 波前的速度最大,温度很高。从不同时刻的电离率分布图中得出,在靶面附近区域,Ge的1阶电离始终占优势;在中心区域,脉冲作用时间内,Ge的2阶电离率比1阶电离率大,脉冲结束后,Ge的2阶电离率下降,1阶电离率逐渐变大。  相似文献   
108.
段萍  刘金远  宫野  张宇  刘悦  王晓钢 《物理学报》2007,56(12):7090-7099
采用柱槽状电极的流体模型,数值模拟了等离子体鞘层及鞘层中尘埃粒子的分布结构. 研究了尘埃粒子数、粒子大小、电极尺寸等因素对尘埃分布结构的影响. 研究表明:当等离子体密度较高时,鞘层较薄,反之鞘层较厚;当尘埃粒子数少时,尘埃分布形成一层结构,反之则形成多层结构;随电极尺寸的不同,尘埃粒子形成一些复杂而又有趣的结构. 关键词: 尘埃粒子 等离子体鞘层 电极  相似文献   
109.
利用JGW Y-2 型双单摆及多摆振动示波装置〔1〕, 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分析和研究了三体耦合物理摆在平衡位置附近的微振动过程, 得到了三体耦合物理摆振动解的数学表达式, 并对拍现象作了解释.  相似文献   
110.
尘埃粒子在直流辉光放电阴极鞘层中的运动及悬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德泳  王德真  刘金远 《物理学报》2000,49(6):1094-1100
研究尘埃粒子在直流辉光放电阴极鞘层中的运动特性,并讨论了尘埃粒子携带的电荷、受到的各种力及悬浮位置等.尘埃粒子在鞘层中的运动特性及悬浮位置主要由它的尺寸大小和它所受到的各种力(重力、电场力、离子拖拽力、中性粒子拖拽力)决定.比较无碰撞鞘层和碰撞鞘层发现,尘埃粒子在碰撞鞘层中的悬浮位置更加靠近极板;比较下鞘(阴极板放在下方时的鞘层)和上鞘(阴极板放在上方时的鞘层)发现,在下鞘中只有同一半径的尘埃粒子悬浮在鞘层中的同一位置,而在上鞘中两种不同半径的尘埃粒子可以悬浮在鞘层中的同一位置.悬浮在鞘层中的尘埃粒子只可 关键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