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47篇
  国内免费   11篇
化学   38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14篇
物理学   59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周期性原子阵列方法建立bcc Fe中的刃型位错,利用分子动力学计算了0 K时bcc Fe的位错芯里氦-空位团的稳定性,并与理想Fe晶体里氦-空位团的稳定性进行比较发现,位错的作用导致氦-空位团不稳定。点缺陷(He、空位与自间隙Fe原子)与氦-空位团的结合能与团中氦-空位比例密切相关,当氦与空位数之比在3~6时,结合能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02.
 实验研究了前沿50 ns、脉宽350 ns和3 μs正负极性的4种脉冲电压作用下,真空中绝缘材料的各种局部放电现象以及由此引起的表面带电。结果表明:在脉冲电压作用下,绝缘材料沿面闪络发生前会发生各种局部放电现象,局部放电是纳秒脉冲下绝缘材料表面带电的根本原因。只要发生局部放电,绝缘材料表面就会出现正极性的电荷,并且在阴极附近的电荷密度略大于阳极附近的电荷密度,但由于材料陷阱的分布,也会有局部突变。有机玻璃比聚乙烯容易发生局部放电和积聚电荷,沿面闪络电压值更低。局部放电引起表面带电的物理机制是二次电子发射形成过程中的电子碰撞电离和材料陷阱捕获电荷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3.
以闪光二号加速器为研究平台,建立了微分环阵列和Rogowski线圈同时监测二极管电流的方法,监测了二极管绝缘体表面的滑闪现象。根据电流探头测量结果的差异,分析了绝缘体滑闪对电子束流参数的影响。二极管绝缘体出现滑闪,位置附近的微分环波形严重畸变,其它位置的微分环和Rogowski线圈测量结果基本一致。采用距离滑闪位置较远的微分环结果处理二极管束流参数,相对于不出现滑闪时的结果,束流强度和总能量没有明显的变化。绝缘体滑闪沿面局部放电,能量损失较小,尚未对电子束流造成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104.
为了构建拟合势需要的数据库,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计算了六角密堆结构钇(hcp-Y)的晶格参数、弹性常数、内聚能、结构能差以及相关的点、面缺陷性质. 基于解析型键序作用势,构建了hcp-Y的多体作用势模型. hcp-Y势模型是通过拟合Y的晶格参数、弹性常数、体弹模量、内聚能、空位形成能和不同相之间的结构能差而构建.分析发现,所得到的势模型能够很好地描述hcp-Y的自填隙原子形成能、空位形成能、双空位键能以及其它体性质,同时,构建的势模型用来研究Y的热动力学性质的相关结果也比较理想.  相似文献   
105.
以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鲤(Cyprinus carpio Linnaeus)和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实验材料,建立了一种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检测鱼体肌肉组织中喹烯酮及其代谢物脱二氧喹烯酮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腈、正己烷脱脂,旋转蒸发浓缩,乙酸乙酯洗脱,50℃氮气吹干及流动相定容后,采用Wa-ters 515高效液相色谱仪在320 nm波长处检测,流速为1.0 mL/min,外标法定量。喹烯酮在0.08~2.50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r=0.999 7,加标回收率为75%~84%,检出限为3.48~7.35μg/kg;脱二氧喹烯酮在0.02~0.50 mg/L范围内呈线性,相关系数r=0.999 7,加标回收率为74%~83%,检出限为5.67~16.23μg/kg。  相似文献   
106.
彭述明  申华海  龙兴贵  周晓松  杨莉  祖小涛 《物理学报》2012,61(17):176106-176106
采用XRD, SEM, AFM等详细研究了氘化及氦离子注入对钪膜的表面形貌和相结构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单晶硅及抛光Mo基片上制备的钪膜均具有(002)晶面择优取向;钪膜氘化后表面会出现大量孔洞, 氘化后氘化钪(ScD2)晶粒长大,但内部会残留少量未完全氘化反应的晶粒尺寸较小的 ScD0.33/Sc晶粒;氦离子注入对钪及氘化钪的表面形貌没有明显影响, 离子注入的氦将在钪及氘化钪晶格中聚集成泡,导致氦离子注入层中的钪及氘化钪衍射峰向低角度偏移, 并且氦泡的聚集具有择优取向性.  相似文献   
107.
采用高纯石墨环状阴极和有机玻璃绝缘子,研制了一套低阻抗大面积二极管系统。使用理论计算和数值模拟方法对二极管进行优化设计,在保证绝缘要求的同时,尽量优化二极管轴向长度和内外筒距离以减小二极管的回路电感。实验结果表明,优化后的二极管能在200 kV左右的电压上稳定工作,绝缘结构未发生击穿现象;实验中最高输出电压为213 kV,电流为221 kA,特性阻抗约为1 ,电流密度为8 kA/cm2,脉宽(FWHM)为50 ns。  相似文献   
108.
新的高能注量电子束二极管系统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闪光二号”加速器研制了新的二极管系统, 其电子束能注量比原二极管系统大3倍多。该系统由带滑闪开关的二极管、漂移管、脉冲磁场和真空靶室等部分组成, 通过减小阴极直径、增大轴向磁场强度和磁透镜比,调节滑闪开关距离和预脉冲开关气压等技术措施, 使二极管具有高能注量电子束输出的稳定工作状态, 在Marx发生器充电电压70kV条件下,在距阴极22cm的靶上获得了总能量21.5kJ、束斑直径52mm和能注量1.01kJ/cm2的电子束输出。  相似文献   
109.
杨莉  郝少刚  顾秉林 《物理》2006,35(7):591-594
结构缺陷、掺杂等可以导致纳米管的自旋极化,而自旋极化的纳米管可以利用载流子的自旋状态作为信息载体,实现一维的自旋电子传输。具有不同自旋极化结构的纳米管,根据其电子结构、自旋极化性质和输运性质的不同,可以用于实现不同用途的自旋电子器件。很多有关自旋极化的纳米管的理论和实验工作已经展开,然而其中仍有很多物理问题有待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0.
在任意实Banach空间中引入了一对一致L-Lipschitz映象的具误差的新迭代序列,并证明了这些迭代序列的强收敛性定理.结果推广、完善和改进了最近的一些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