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3篇
  免费   18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化学   67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39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采用LKB-2277生物活性检测系统测定了六个不同品种鱼的肝线粒体的代谢热功 率曲线,目的在于建立微量热法评价鱼类品种优势以及应用微量热法预测杂交优势 的方法。实验得到了不同品种鱼肝线粒体代谢的活性恢复期速率数(k)和总产热量 (Q)。我们认为活性恢复期速率常数的大小表征物种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而总产 热量则表征物种的生物活性的大小。同时具有较大活性恢复期速率常数的总产热量 的品种是优势品种,采用活性恢复期速率常数较大的父本和总产热量较大的母本所 获得的后代具有杂交优势的可能性较大。  相似文献   
102.
将两个形状相同的柱透镜正交组合成一个透镜,实验发现其具有与球透镜相当的成像效果,对实验现象进行理论分析,认为该实验可以开发成经典几何光学的一个新颖的实验。  相似文献   
103.
利用柠檬酸络合法制备了SrFe(Cu,Ti)O_(3-δ)混合导体透氧材料. 采用XRD、O_2-TPD、H_2-TPR、SEM等测试技术考察了材料的稳定性. 结果表明,SrFe_(0.7)Cu_(0.3)O_(3-δ)在低氧压下会发生相分解,产生SrCuO__2杂相,而掺杂Ti后的SrFe_(0.6)Cu_(0.3)Ti_(0.1)O_(3-δ)在低氧压下保持单一的钙钛矿结构. H_2-TPR和O_2-TPD的测试表明,Ti~(4+)的掺杂提高了材料的氧脱附起始温度和其它金属离子的还原温度. SrFe_(0.6)Cu_(0.3)Ti_(0.1)O_(3-δ)膜在透氧过程中,会有Cu~(2+)和Sr~(2+)从钙钛矿结构中析出,在原晶粒边界形成新的小晶粒,但这种轻微的组分偏析没有影响到材料的透氧量,此透氧膜在66 h的操作过程中显示了良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04.
以经H2SO4处理焙烧的高岭土为载体,制备了以其负载的SO4(2-)/ZrO2-TiO2固体酸催化剂.用FT-IR、XRD和NH3-TPD等测试技术表征了催化剂的微观结构及酸强度,考察了对环己酮乙二醇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酸化处理使高岭土表面酸量增加,但酸强度变化不大,而其负载SO4(2-)/ZrO2-TiO2后,经500℃焙烧3 h其酸量及酸强度显著升高.环己酮用量为0.2 mol、乙二醇0.24 mol、催化剂1.2 g、带水剂环己烷15 mL,回流反应70 min后,缩酮收率可达96.8%,催化剂重复使用5次收率保持在90%以上.  相似文献   
105.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程是化学本科生的必修实验课,在本科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通过对课程内容、教学形式和开放模式进行改革探索,除加强基本操作和基本技能训练外,通过综合性基础实验和开放实验模式,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激发学生的创新激情,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06.
刘刚  张恒  马莹  宋其圣  苑世领 《化学教育》2020,41(14):42-46
以有机化合物的模板诱导沉积实验为例,介绍了蒙特卡洛模拟在分子模拟教学中的应用。本实验在有机化合物诱导沉积实验的基础上,将诱导沉积实验、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系统综合在一个实验教学中,让学生在学习蒙特卡洛模拟方法的同时,更直观、形象地理解分子间相互作用对有机分子聚集形貌的影响,加深学生对有机分子自组装概念的理解。通过实际上机操作,学生还能初步了解Dev-C++,RasMol等相关软件的使用,并加深学生对结构化学及计算化学课程相关知识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7.
The density functional method(B3P86/6-311G) is used for calculating the possible structures of SeC, SeO, and SeCO molecules. The result shows that the ground state of the SeC molecule is1Σ, the equilibrium nuclear distance is RSeC= 0.1699 nm, and the dissociation energy is De = 8.7246 eV. The ground state of the SeO molecule is3Σ, with equilibrium nuclear distance RSeO= 0.1707 nm and dissociation energy De = 7.0917 eV. There are two structures for the ground state of the SeCO molecule: Se=C=O and Se=O=C. The linear Se=C=O is1Σ. Its equilibrium nuclear distances and dissociation energy are RSeC= 0.1715 nm, RCO= 0.1176 nm and 18.8492 eV, respectively. The other structure Se=O=C is1Σ. Its equilibrium nuclear distances and dissociation energy are RCO= 0.1168 nm, RSeO= 0.1963 nm and 15.5275 eV,respectively. The possible dissociative limit of the SeCO molecule is analyzed. The potential energy function for the SeCO molecule has been obtained from the many-body expansion theory. The contour of the potential energy curve describes the structure characters of the SeCO molecule. Furthermore, contours of the molecular stretching vibration based on this potential energy function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08.
刘佳  张恒  何漫  崔毅楠  严卿 《应用声学》2017,25(10):132-136
国防支援计划(DSP)是美国现役的预警卫星系统,主要对导弹进行早期探测和预警。为评估DSP卫星对目标的探测能力,文中分析了预警卫星的部署情况和工作模式,提出了预警卫星仿真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确定该系统的功能模块以及实现方式;根据预警卫星双波段探测的工作模式构建了红外双色扫描探测模型,提出了基于双霍夫变换的多帧关联目标检测算法,利用目标的运行特性有效去除背景噪声,并结合双波段探测信息融合策略降低卫星虚警率,最后利用双星定位方法预估目标轨迹并对不同发射角目标的预测轨迹与真实轨迹之间的误差进行对比分析。通过试验运行,该系统达到了预期结果,具备对目标导弹的探测和跟踪能力,为导弹性能评估提供一种仿真手段和依据。  相似文献   
109.
通过硅烷化反应在氧化石墨烯(Graphene oxide, GO) 表面嫁接螯合官能团N-(三甲氧基硅丙烷)乙二胺三酸(EDTA-Si), 得到改性氧化石墨烯(GO-EDTA),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在分子水平上研究了Pb2+在GO-EDTA 表面的动态吸附分布、 构象及动力学性质, 比较了Pb2+和单价Na+离子在氧化石墨烯上的吸附行为, 模拟了GO-EDTA与Ca2+相互作用, 与Pb2+的吸附行为进行了对比. 模拟结果表明, Pb2+和Na+的吸附位点是GO-EDTA 体系中的羧基, 而非氧化石墨烯表面的羟基; Pb2+和 Na+ 与羧基的吸附构象不同, 前者吸附构象以摩尔比2:1为主, 即两个羧基对一个Pb2+离子, 而后者更多倾向于摩尔比1:1的吸附模式, 即一个羧基对一个Na+离子; Pb2+离子相对于Ca2+和Na+离子, 形成的COO--Pb2+离子对构象越过的能垒最低, 但是破坏该离子对构象时能垒较高, 表明Pb2+离子在氧化石墨烯膜上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  相似文献   
110.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亚甲基蓝在不同氧化度的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行为及其动力学性质, 从微观角度讨论了亚甲基蓝由体相到氧化石墨烯表面的吸附过程及主要作用机制, 并通过亚甲基蓝分子动力学性质解释了氧化石墨烯的氧化度和含氧官能团类型对吸附行为的影响. 结果表明, 吸附过程中, 亚甲基蓝主要受氧化石墨烯表面含氧官能团的静电作用, 以近似垂直氧化石墨烯表面的方向进入, 并以平行的方式吸附于氧化石墨烯表面; 亚甲基蓝不易脱离高氧化度氧化石墨烯的吸附位点; 吸附平衡过程中, 相对于低氧化度的氧化石墨烯, 高氧化度氧化石墨烯对亚甲基蓝的束缚性更强, 同时与亚甲基蓝间相互作用更强; 含氧官能团中的环氧基与亚甲基蓝间的作用势能更强, 且羟基能够与亚甲基蓝间形成氢键结构, 共同保障了亚甲基蓝吸附层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