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33篇
  国内免费   38篇
化学   67篇
晶体学   4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0篇
物理学   7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6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Two dinuclear nickel(II) complexes [Ni2(teta)3]Cl4·2H2O 1 and [Ni2(teta)3](NO3)4 2 (teta = triethylenetetramine) were synthesized by a solvothermal metho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Complex 1: orthorhombic, Pbca, a = 13.791(3), b = 13.078(3), c = 18.323(4) , V = 3304.8(12) 3, Z = 4, Mr = 733.98, Dc = 1.475 g/cm3, μ = 1.500 mm-1, F(000) = 1560, R = 0.0585 (I > 2σ(I)) and wR = 0.1243. Complex 2: orthorhombic, P212121, a = 7.8279(14), b = 14.209(3), c = 31.163(6) , V = 3466.2(11) 3, Z = 4, Mr = 804.19, Dc = 1.541 g/cm3, μ = 1.164 mm-1, F(000) = 1704, R = 0.0401 and wR = 0.0840 for 5950 observed reflections (I > 2σ(I)). Two Ni2+ ions are connected by one linear bridging teta ligand, forming a dinuclear [Ni2(teta)3]4+ cation. Each Ni2+ ion in 1 and 2 takes a distorted octahedral geometry with six coordinated N atoms from two teta ligands. The effect of different anions on the arrangement of [Ni2(teta)3]4+ cations has been discussed in view of H-bonding interactions. Thermal stability of 1 and 2 was also investigated.  相似文献   
102.
基于衍射原理和模耦合理论,提出了一种由亚波长介质光栅/金属-电介质-金属(metal-dielectric-metal,MDM)波导/周期性光子晶体组成的复合微纳结构.结合反射角谱深入分析了表面等离子激元的传输特性以及在固定波长下不同入射角时刻形成的双重Fano共振的产生机理.研究表明,双重Fano共振是由在亚波长介质光栅/MDM波导结合的上层结构中产生的独立可调的双离散态分别与在周期性光子晶体中形成的连续态相互耦合形成的.接着定量讨论了结构参数对双重Fano特性的影响,探究了双重Fano共振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改变结构参数可实现双Fano共振曲线和谐振角度之间的调谐,且在最优条件下,共振A区FR a和FR b的品质因数(figure of merit,FOM)可高达460.0和4.00×10~4,共振B区FR a和FR b的FOM值可高达269.2和2.22×10~4.该结构可为基于Fano共振的折射率传感器设计提供有效的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3.
为了抑制车辆颠簸、倾角变化对传统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影响,设计了基于Janus配置的分光再利用结构激光多普勒测速仪,该测速仪由两个激光多普勒测速仪子系统镜像安装而成,可补偿倾角变化对速度测量的影响,因此对倾角变化不敏感.车载实验结果表明该测速仪的测速相对误差为0.3%,在55.6km的行程中组合导航的最大位置误差为5.8m.该结构激光多普勒测速仪能够抑制车辆颠簸、倾角变化对速度测量的影响,提高组合导航定位精度,更适合陆用组合导航.  相似文献   
104.
基于改进后的土体离散-连续耦合算法,对坂神地震中产生塌陷的神户大开地铁车站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改进适用于Lagrange乘子法求解的优化模型,来强化离散和连续模型在耦合边界上力的相容性,将改进后的算法嵌入离散-连续耦合动力模型。在耦合边界通过交换速度和力保证耦合模型的连续性,通过自振柱模拟和循环双轴模拟使离散区域土体的宏观动力属性与连续土体模型一致。土体离散-连续耦合方法可以从细观尺度描述重点考察区域土体和结构的破坏过程,并有效降低离散元的模拟规模。模拟得到的车站破坏形式与文献中现场情况非常接近,并且从定量角度与已有文献中基于连续体的模拟结果进行比较。  相似文献   
105.
廖晨伊  周健 《化学学报》2013,71(4):593-601
采用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对β发卡Trpzip4重折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构象空间存在较大能垒时,副本交换分子动力学(REMD)表现出比分子动力学(MD)更优的抽样效率.288 K下,Trpzip4势能、骨架均方根偏差、溶剂可及表面积(SASA)在REMD中呈逐渐降低趋势.采样得到两种特定形态的低势能构象:β发卡和螺旋-卷曲.β发卡中,第3组氢键Asp46容易与Thr49形成氢键;转角Thr49的羟基(OH)倾向于与Asp46的羧基(COO-)或主链上的C=O形成氢键,强化了Asp46与Thr49的相互作用,导致转角形成折回弯度;与Thr49相比,Thr51的羟基倾向与水分子作用,甲基朝内,因此与Asp46的侧链作用微小.螺旋-卷曲中,吲哚环-甲基为主要疏水形式.Trpzip4在折叠成β发卡过程中,转角氢键影响整个β发卡构象的形成.转角氢键具有距离优势和强侧链相互作用,最先形成.  相似文献   
106.
参考光束型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参考光束型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基本原理,从理论上分析了原理公式近似、高斯光束干涉、激光线宽、探测器孔径、有限渡越时间、信号处理算法、空气折射率变化及角度测量等诸多因素对激光多普勒测速仪测量结果造成的误差,研究并给出了每一种影响因素所引起误差的理论公式,在每一种影响因素中具体讨论了各种光学参数对测量误差的影响并对部分参数进行实验研究。理论分析和实验表明:在实验中需要选择线宽较窄的激光器及孔径较小的光电探测器,而在选择光束光斑半径和信号光中心光线的方向与粒子运动方向的夹角时,既要考虑激光的质量和多普勒信号的强度,同时也需要考虑原理公式近似、探测器孔径的尺寸、有限渡越时间及高斯光束干涉等多种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7.
频谱分析型激光多普勒测速仪信号处理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提高激光多普勒测速仪的测量精度,提出对激光多普勒信号先进行跟踪滤波,再进行频谱细化和频谱校正的信号处理方法,并利用信号处理系统对实测的多普勒信号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跟踪滤波器在滤除基底信号及系统的部分噪声的基础上,实时跟踪多普勒信号的频率,信噪比明显提高,所得结果与多普勒频率的真实值相一致;频谱细化技术大大提高了频谱分辨力,频谱校正技术使校正后的频率更接近真实值。  相似文献   
108.
探究并应用切实可行的教学方法,设计好课堂程序,对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然而,再好的数学教学设计如若忽略了学生这一中心,必然是纸上谈兵.笔者认为,教师在进行数学教学设计时,必须依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的心理特征,尽量迎合学生的心理,使其各有所得,从而突出了学生为教学设计的中心.  相似文献   
109.
利用改装的DH807光磁共振实验仪,直接观察了铷泡处磁场的变化. 由于电感的作用,真实的磁场变化与外源扫场波形有很大区别. 定量地测量了光抽运弛豫饱和值与磁场的关系,研究了抽运波形随磁场变化周期的关系,并探讨了未完全抵消的垂直磁场对光抽信号运幅度的影响,分析了方波和三角波扫场时遇到的异常光抽运信号的成因.  相似文献   
110.
周健  张兰德 《化学通报》1998,(10):33-35
具有杀菌等生物活性的酰基苯并咪唑类化合物已见报道[1]。β-氯乙烯酮是具有和酰氯相同性质的一类化合物[2],虽然苯并咪唑的酰基化反应报道很多[3],但对其与β-氯乙烯酮的反应研究尚未见报道。为筛选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文报道一类新化合物——1-(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