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5篇
  免费   670篇
  国内免费   2144篇
化学   2049篇
晶体学   25篇
力学   31篇
综合类   59篇
数学   184篇
物理学   1771篇
  2024年   15篇
  2023年   52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86篇
  2020年   54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95篇
  2015年   93篇
  2014年   160篇
  2013年   190篇
  2012年   151篇
  2011年   166篇
  2010年   157篇
  2009年   182篇
  2008年   191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65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61篇
  2003年   123篇
  2002年   124篇
  2001年   139篇
  2000年   147篇
  1999年   113篇
  1998年   86篇
  1997年   117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100篇
  1994年   106篇
  1993年   77篇
  1992年   92篇
  1991年   45篇
  1990年   65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20篇
  1986年   18篇
  1985年   1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9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Aun(n=2-9)团簇吸附一个乙醇分子的结构和电子性质. 研究结果表明: Aun(n=2-9)团簇的最稳定构型为二维平面结构, Au6团簇最稳定; 吸附过程是通过金团簇上一个特定的金原子与乙醇分子中氧原子相互作用完成, 形成了20种稳定构型; 金原子的配位数对吸附作用影响明显; 作为吸附主体的金团簇和被吸附的乙醇分子在吸附前后构型无明显变化, 它们之间为弱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02.
采用基于密度泛函理论(DFT)的Dmol3程序系统研究了O原子与O2在 Au19与Au20团簇上的吸附反应行为. 结果表明: O在Au19团簇顶端洞位上的吸附较Au20强; 在侧桥位吸附强度相近. O与O2在带负电Au团簇上吸附较强, 在正电团簇吸附较弱. 从O―O键长看, 当金团簇带负电时, O―O键长较长, 中性团簇次之, 正电团簇中O―O键长较短, 因而O2活化程度依次减弱. 电荷布居分析表明, Au团簇带负电时, O与O2得电子数较中性团簇多, 而团簇带正电时, 得电子数较少. 差分电荷密度(CDD)表明, O2与Au团簇作用时, 金团簇失电子, O2的π*轨道得电子, 使O―O键活化. O2在Au19-团簇上解离反应活化能为1.33 eV, 较中性团簇低0.53 eV; 而在Au19+上活化能为2.27 eV, 较中性团簇高0.41 eV, 这与O2在不同电性Au19团簇O―O键活化规律相一致.  相似文献   
103.
在水溶液条件下以六缺位的[H2P2W12O48)]12-和Eu髥为反应前躯体得到了1个新的多金属氧酸盐化合物[Eu3(H2O)17(α2-HP2W17O61)].5H2O(1),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荧光等表征,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它的晶体结构。化合物1含有双支撑的多阴离子簇[{Eu(H2O)7}2{Eu(H2O)3(α2-P2W17)}2]8-,并进一步通过Eu髥连接形成了延c轴方向的一维链。室温条件下的荧光光谱研究表明:化合物1显示了强的红光发射。  相似文献   
104.
近年来不具有典型荧光基团的PAMAM树形高分子等含氮有机物被发现可发射强烈荧光,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实验结果表明多种因素,如分子结构、分子量、氧化、酸化、介质和陈化过程等,均对荧光的强度和荧光峰位置产生影响.与传统有机荧光物质相比,这类含氮有机物荧光物不仅具有生物相容性好和水溶性高的特性,还具有易于功能化改性和制备相对简...  相似文献   
105.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对CO在阴离子团簇Aun+1-1、AunCr-1(n=1-10))表面的吸附做了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团簇Aun+1CO-1、AunCrCO-1的基态结构是在团簇Aun+1-1、AunCr-1最低能量结构的基础上吸附CO形成; 吸附后的CO键长变长,振动频率减小,表明CO分子被活化;取值相同时,AunCrCO-1的平均结合能高,表明团簇Aun+1CO-1掺杂Cr后稳定性升高.HOMO-LOMO能隙结果表明Aun+1CO-1替代掺杂Cr原子后团簇的化学活性得到了提升,AunCrCO-1、Aun+1CO-1团簇能隙具有奇偶振荡的现象;轨道电荷分析表明CO与团簇相互作用实质是C原子与成键Au原子或Cr原子间转移电荷,CO在与团簇相互作用过程中O原子轨道电荷分布几乎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106.
基于13原子二十面体结构,采用密度泛函方法系统计算研究了Fe、Co及Ni单质及二元混合团簇的磁性.发现有限温度下团簇磁性随结构畸变的敏感性随Fe、Co、Ni顺序逐渐减弱,同时发现二十面体结构Fe_(13)及Co_(13)均具有不同磁矩的近简并低能态.对FeNi及CoNi混合团簇、其磁矩随组分的变化不存在反常现象,但对于FeCo混合团簇、其磁矩随组分的演化行为存在个别反常现象.我们认为:这种反常现象能够对FeCo非晶合金中的实验观测结果提供一种可能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07.
报道了2个基于四甲基取代胍环的三明治型四核稀土簇合物, [Ln4(μ3-OH)4(μ2-OH)2(H2O)4(NO3)2(TMeQ[6])2]·(NO3)4·26H2O(Ln=Dy, 1; Ln=Tb, 2)。晶体结构分析显示2个簇合物包含2个四甲基取代胍环夹心的四核稀土立方烷结构, [Ln4(μ3-OH)4]8+。磁性研究显示化合物1显示了慢磁弛豫行为。由于胍环配体可以有效的传递能量给稀土铽离子, 化合物2具有较好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108.
利用二茂铁基溴化镁(FcMgBr)与(μ-S2)Fe2(CO)6和MeI的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含二茂铁基[FeFe]氢化酶活性中心模型化合物——(μ-FcS)(μ-SMe)Fe2(CO)6(1),其结构经1H NMR,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1属于斜方晶系,Pna2(1)空间群,晶胞参数a=12.707(2),b=11.355(2),c=27.621(5),V=3 985.1(12)3,Z=8,Dc=1.813 g.cm-3,μ=2.395 mm-1,F(000)=2 176,R1=0.059 7,wR2=0.136 7。  相似文献   
109.
Recently Wei-Bo Gao et al. [Phys. Rev. Lett. 104 (2010) 020501]; reported on the creation of a 4-photon 6-qubit cluster state. It is shown this states can be utilized for perfect teleportation of arbitrary three qubit systems and controlled teleportation of an arbitrary two-qubit state. Therefore, the six-qubit cluster state as quantum channels is equivalent to that of maximally six-qubit entangled state.  相似文献   
110.
A new sandwiched polyoxometalate [HK11Cd4Cl2(PW9034)2]·18H2O (1), incor- porating a unique hybrid tetranuclear cadmium cluster (abbreviated to {Cd4}) with two trivacant polyanions [B-α-PW9O34]9-, has been hydrothermally synthesized and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elemental analyses, IR spectroscopy, UV-vis,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Crystal data for 1: monoclinic, space group C2/c, a = 19.2997(4), b = 13.8014(3), c = 31.9819(8) A, β = 102.764(2)°, V= 8308.3(3) A3, Z = 4, P2O86Cl2K11Cd4W18H37, Mr = 5735.13, Dc = 4.584 mg-mm-3, F(000) = 10084, μ = 26.579 mm-1, the final R = 0.0378 and wR = 0.0989 for 6558 observed reflections (I〉 2σ(I)). X-ray crystallographic study shows that the molecular structure of 1 contains four cadmium atoms. Two CdO6 distorted octahedra and two CdOsC1 distorted octahedra combine with each other in turn via edge-sharing, resulting in a regular rhomb-like cluster sandwiched between two {B-a-PW9034} units. Further, the sandwich-type polyoxoanions were connected by K+ ions to form a complicated 3-D open-framework through connecting with each terminal O atom of the [Cd4C12(PW9O34)2]12- polyoxoanions. In addition, compound 1 exhibits photoluminescence property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the band gap can be assessed at 3.25 e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