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10篇
数学   3篇
物理学   1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科学的监测站点选址与布局优化是pm2.5等空气污染监测面临的重要问题.针对pm2.5重点监测城市哈尔滨,分析了影响pm2.5浓度及分布的主要因素,构建了以区域地理邻接关系及覆盖水平为基础的监测设施覆盖模型.模型综合了人口、地域面积以pm2.5关注度等因素,实现了重点监测区域覆盖指数及总体覆盖水平最大化目标.实证分析说明了模型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相关环境监测网点选址和优化问题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12.
魏薇 《物理与工程》2012,22(3):23-25,33
本文介绍了一种自制的水波干涉衍射演示实验装置.装置利用低频信号源输出低频正弦信号,经电磁转换驱动振子做简谐振动,振子作为波源在水槽中激发水波观察水波干涉衍射现象.本文定量地分析了装置中最重要的驱动部分和振动部分的物理学原理,给出了控制演示实验效果的有效途径.装置结构简单,易于控制,成本低,实验效果明显.还可演示两列频率、振幅不相等的水波的相遇情况.  相似文献   
13.
用新理念编写《环境化学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验教材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保证。本文在充分调研国内外同类教材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教材内容、体系和结构及同类教材比较等方面的研究,介绍了《环境化学实验》教材编写的新理念、新思路及教材的内容、特点及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方面取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传统大学物理实验预习中存在的学生对实验原理理解不深,无法接触实验仪器等问题,提出了基于虚拟仿真实验预习和全开放预习实验室的虚实结合混合式大学物理实验预习模式,该模式依托虚拟仿真实验预习和全开放预习实验室进行大学物理实验预习,将线上虚拟仿真实验预习和线下全开放预习实验室学习有机融合,充分发挥了远程网络学习和本地学习的优势,提高了学生自主预习兴趣、预习质量和预习效果.  相似文献   
15.
设计并在超声辐射下合成了三种基于硫脲衍生物的氢键型钳形分子受体,单晶结构表明主体分子RI可与DMF形成1:1型氢键配合物.并进一步通过分子内,分子间氢键及π–π堆积作用自足装成超分子体系. 在DMF中利用UV-vis 和1H-NMR研究了其与四种卤素离子的相互作用,发现该类中性受体对F-有选择性识别作用,并可与阴离子形成主客体配合物。研究表明,该类主体与阴离子首先形成1:1型氢键配合物,当阴离子浓度增大时则表现为脱质子过程。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2007~2019年中国能源企业数据为样本,探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能源企业实体投资与虚拟投资的影响,并进一步检验实体投资成本与虚拟投资收益的中介效应。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能源企业实体投资具有负向效应,对虚拟投资则为促进作用。同时,验证了实体投资成本与虚拟投资收益的中介效应,并进行了稳健性检验。研究丰富了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与能源企业投资的理论,同时也为能源企业应对外界高不确定性冲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7.
基于改进高斯模型的哈尔滨市PM_(2.5)扩散问题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初以来,国内发生大范围持续雾霾天气,我国城市PM_(2.5)的污染问题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根据风场和气象变化对高斯扩散模型进行适当改进,并提出基于高斯模型的PM_(2.5)扩散预测模型.以哈尔滨市PM_(2.5)近期实测数据为基础进行实证分析,对市区内10个地区的PM_(2.5)扩散和浓度变化做出合理的预测.  相似文献   
18.
Three 3,3'-di(4-substituted-phenyl)-1,1'-isophthaloylbis(thiourea) compounds were designed as novel neutral anion receptors, and synthesized by simple steps in good yields. The single crystal structure of receptor 1 shows that a solvent molecule was captured by the host molecule through inter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 Moreover, it was self-assembled as a supramolecular system for the presence of abundant inter- and intramolecular hydrogen bonding and π-π interactions between phenyl groups. Their application as anion receptors has been examined by UV-Vis and ^1H NMR spectroscopy, showing that they had a higher selectivity for fluoride than other halides. The host and guest formed a 1 : 1 stoichiometry complex through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s in the first step, then following a process of deprotonation in presence of an excess of F^- in the solvent of DMF.  相似文献   
19.
二氧化钛,氧化锌,磷酸铋等传统的紫外光响应光催化剂虽然具有良好的光催化性能,但是对太阳能利用率很低(紫外光只占太阳光能量的4%左右).近年来,类石墨相氮化碳(g-C3N4)受到了广泛的关注.g-C3N4的带隙约2.7 eV,它只能吸收460nm以下的光,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依然比较低.构筑异质结是一种有效的提高光催化活性的方法.BiOCl/g-C3N4,TiO2/g-C3N4, Bi2MoO6/g-C3N4, Al2O3/g-C3N4, Ag3PO4/g-C3N4等异质结光催化剂曾被广泛的报道.硫化铋是属于正交晶系的窄带隙半导体,它的带隙约1.3–1.7 e V.由于其独特的电子结构和光学特性,硫化铋在光催化,光检测器和医药成像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另外,硫化铋还具有优异的光热转换性能,在光热癌症治疗领域有显著的效果.微波辅助法,水热法,惰性气体下高温煅烧法等都曾被用来合成g-C3N4/Bi2S3异质结光催化剂.不同的文献也提出了不同的催化机理.如何使用更简单环保的方法来合成g-C3N4/Bi2S3异质结光催化剂?电子和空穴的转移路径是怎样的?本文利用简单的低温方法合成了硫化铋,利用超声法得到了g-C3N4/Bi2S3异质结光催化剂,分析了其微观形貌,结构,并探讨了光催化的反应机理和提高光催化性能的因素.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结果表明,硫化铋纳米颗粒被成功地引入到g-C3N4中.使用亚甲基蓝为分子探针研究了所制材料在模拟太阳光下的光催化活性.结果发现, CN-BiS-2表现出最佳的光催化活性,是g-C3N4的2.05倍,是Bi2S3的4.42倍.利用液相色谱二级质谱联用分析了亚甲基蓝的降解路径.硫化铋的引入拓展了复合材料的吸收边,使其向可见光区红移,且在整个可见光区的光吸收能力都有明显的增强.光电流的增强和交流阻抗谱圆弧半径的减小,表明光生载流子的迁移与分离速率得到了增强.自由基捕获试验表明,最主要的活性物种是光生空穴,次之是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在CN-Bi S-2样品中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的电子顺磁共振信号都比g-C3N4有明显的增强,表明复合样品中能够产生更多的羟基自由基和超氧自由基.基于光电流,交流阻抗,荧光光谱,自由基捕获和电子顺磁共振的结果,我们提出了高能电子由硫化铋转移到g-C3N4,同时空穴由g-C3N4转移到硫化铋的电子空穴转移机制.此外,红外热成像的结果表明, g-C3N4/Bi2S3异质结材料具有更强的光热转换能力,从而有利于加速光生载流子分离.  相似文献   
20.
魏薇  王洪鉴  江崇球  石敬民 《分析化学》2007,35(12):1772-1775
合成了一种新型三嗪荧光探针1,5-二(4,6-二氯三嗪)-氨基萘并利用元素分析、IR和核磁共振谱进行了表征。在pH=12.0的柠檬酸钠-NaOH缓冲溶液中,与酪氨酸在35℃下反应30 min后,λex/λem=400 nm/465 nm处,1,5-二(4,6-二氯三嗪)-氨基萘与酪氨酸反应使体系的荧光强度增强,且增强的荧光强度与酪氨酸的浓度成正比,依此建立了一种测定酪氨酸的新方法。测定的线性范围是1.1×10-7~1.1×10-5mol/L,检出限为6.8×10-8mol/L。该方法成功用于测定人尿和血清样品中的酪氨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