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9篇
化学   16篇
物理学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在制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过程中,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的结合程度直接影响到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适宜的致孔剂对模板分子与功能单体之间的作用力影响巨大.采用紫外光谱分析法,研究了模板分子香兰素与功能单体丙烯酰胺(AM)在3种致孔剂乙腈、四氢呋喃和乙酸乙酯中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实验结果发现,香兰素与AM在乙腈致孔剂中,227nm处的紫外吸收峰发生蓝移,蓝移5nm,且吸收峰增强,表明两者之间发生较强的氢键作用力;而它们在另两种致孔剂中作用力很微弱.因此,加入功能单体后光谱改变越大分子间作用力越强,由此制备的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性能越好.  相似文献   
12.
手性锌卟啉对咪唑类客体的分子识别及圆二色光谱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小菁  阮文娟  张炎  王树军  南晶  朱志昂 《化学学报》2002,60(12):2178-2184
研究了手性α,α,α,β-四-[邻(叔丁氧羰L-酪氨酸)氨基苯基]卟啉 锌[α,α,α,β-ZnT(o-Boc)TyrTAPP](1)和手性α,α,α,β-四-[邻(叔 丁氧羰L-丙氨酸)氨基苯基]卟啉锌[α,α,α,β-ZnT(o-BocAla)TAPP](2)对 咪唑、2-甲基咪唑、N-甲基咪唑和2-乙基-4-甲基咪唑的分子识别行为,分别 求得主体(1)对咪唑类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Im)>K(2-MeIm)>K(N-MeIm) >K(2-Et-4-MeIm),主体(2)对咪唑类分子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为K(2-MeIm)>K (Im)>K(2-Ek-4-MeIm)>K(N-MeIm),并用圆二色光谱(CD)研究了主体1和2对咪唑 在客体在CHCl3中分子识别的光谱行为,与热力学的结果做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用光谱滴定法测定了手性SalenZn与D-和L-氨基酸甲酸客体在CHCl3中的分子识别反应的缔合常数,其大小顺序为K(LeuOMe)>K(ValOMe)>K(AlaOMe);K(ThrOMe)>K(SerOMe)>K(TyrOMe);且X(D型)>K(L型).根据van'tHoff方程确定了反应体系的热力学函数,并对体系的熵-焓补偿关系和对映体选择性进行了讨论.用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方法,对体系 的识别行为进行了计算研究,从理论上对实验现象及识别过程的规律性给予了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14.
在一种仿G蛋白耦合型信号转导的人工超分子系统中引入一类偶氮苯结构的化合物,用来模拟跨膜受体。选用偶氮苯类化合物为受体是因为该化合物具有光致异构化的特性,能够引入光信号。实验合成了苯丙氨酸甲酯偶氮苯、缬氨酸甲酯偶氮苯、谷氨酸甲酯偶氮苯,并用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以及核磁共振方法进行表征,结果显示,所合成的产物是预期产物。  相似文献   
15.
采用人工合成的N,N-二.十六烷基-6-溴代-L-甘氨酰胺(BrC5Gly2C16H33)与5,10,15-三苯基-20-对羟基苯基卟啉(HPTPP)相连接,合成了一种新型卟啉-脂质体衍生物(P-L),用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核磁共振、红外光谱以及荧光光谱等方法进行了表征,并对其谱学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6.
合成并表征了一种新型用Boc保护的L-酪氨酸修饰的手性锌卟啉Zn(L-BocTyr)TAPP(主体). 运用紫外可见光谱滴定法, 研究了主体化合物与四对氨基酸酯对映体的识别反应. 主体与各客体缔合常数均为KD>KL, 且按K(PheOMe)>K(LeuOMe)>K(ValOMe)>K(AlaOMe)的顺序依次减少. 主体化合物对氨基酸酯的识别作用是由主-客体之间手性匹配产生的. 识别体系的焓熵补偿关系揭示出该识别体系是焓驱动的过程,在识别过程中客体氨基酸酯分子构象自由度损失较大.通过圆二色光谱的研究,确定在进行识别反应时,D型氨基酸酯比L型氨基酸酯更易与主体反应,形成的化合物更趋于稳定. 我们认为圆二色产生的机理是由主体侧链中羰基的电子过渡态与卟啉平面的电子过渡态之间相互偶合所致.通过量子化学计算, 进一步揭示识别反应的本质特征. 在理论计算中,首先运用模拟退火的方法搜索了主体、主-客体体系的最低能量构象, 并在此最低能量构象的基础上进行Gaussian 98的理论计算. 通过所得理论计算结果证实, D型氨基酸酯与主体所形成的配合物更稳定. 理论计算较好地解释了实验事实.  相似文献   
17.
新型手性酪氨酸卟啉锌对咪唑类客体的分子识别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两种新型手性锌卟啉Zn(o-BocTyr)TAPP和Zn(p-BocTyr)TAPP.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谱及核磁共振谱对其性质进行了表征.研究了这两种锌卟啉对咪唑类的分子识别行为,识别的缔合常数顺序均为K(2-MeIm)>K(Im)>K(N-MeIm)>K(2-Et-4-MeIm).同时,采用理论计算和圆二色谱研究了咪唑类小分子在与锌卟啉分子识别时进攻主体位置的变化,这对于研究卟啉分子识别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双酚酸的合成及其紫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乙酰丙酸和苯酚缩合反应制取双酚酸(DPA),并采用红外光谱及核磁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DPA在水、乙腈、甲醇和环己烷4种溶剂中的紫外光谱。结果发现,在这4种溶剂中,DPA溶液的紫外光谱主要在210nm左右及260nm左右有两个强吸收峰。210nm左右的吸收峰对溶剂的极性及溶液的浓度敏感。而260nm左右的吸收峰在各种极性不同的溶剂中的位置变化不明显,对溶液浓度也不敏感。因此,DPA在260nm吸收峰可以用于DPA的定量分析,而210nm吸收峰可用于研究DPA与其他分子的相互作用。另外,溶剂极性对两个吸收峰强度的影响也不相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