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化学   28篇
物理学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采用基质固相分散法从3种基质(白菜、梨、鸡肉)中提取、净化28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进行检测.通过对基质固相分散的条件,如吸附剂、洗脱剂、洗脱体积等参数进行优化,建立了3种基质中28种拟除虫菊酯类农药残留分析的前处理方法.利用所建立的方法进行0.01 mg/kg、0.02 mg/kg和0....  相似文献   
12.
建立了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塑料食品包装中对苯二酸(TA)向食品模拟物的迁移量.对前处理净化技术及色谱条件进行了优化,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联(UPLC-MS/MS)进行确证.该方法在0.3~30 mg/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检出限为0.3 mg/L.食品模拟物中对苯二酸的加标回收率在89.0%~110.0%之间,其相对标准偏差为0.45%~9.24%,重复性和再现性良好.利用该方法对实际塑料包装制品中对苯二酸进行了迁移测定.  相似文献   
13.
1引言 氨基甲酸酯类农药是一类新型杀虫剂,因其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特点而被广泛应用,与此同时产生的水环境污染、农药残留超标问题已引起广泛关注.由于该类化合物极性强,热稳定性较差,有些物质在气相色谱分析的温度下发生分解,用GC或GC-MS并不理想;HPLC紫外、HPLC-荧光检测尚无法满足实际样品分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PVC塑料包装中化学物总迁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食品包装安全是食品安全的一个重要环节.食品容器、包装等接触材料与食品长期接触会发生"迁移",分为总迁移(overall migration)和特定迁移(specific migration)[1].其中,特定迁移是指某一特定物质在食品包装或容器与食品接触过程中发生的迁移;总迁移是从塑料材料或制品样品到试验媒介的组分总体迁移量.就物质而言,有可知物与未知物,就过程而言,有包装向食品的迁移,也有食品向包装的渗透、吸收等.进行总迁移实验有助于更全面了解一种材料与食品接触会发生的总体变化,对特定迁移的研究起有辅助与补充作用.欧盟对于食品模拟物、样品及前处理[2]、迁移测试方法[3]都有相应规定[4],本实验采用整体浸泡法,研究了PVC材料中化学物在不同食品模拟物中的总迁移.1 实验部分1.1 实验试剂和器材  相似文献   
15.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串联四极杆质谱(UPLC-ESI-MS-MS),在多反应监测(MRM)模式下建立了测定9种基质中胺苯磺隆农药残留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选择苹果、菠菜、葱、小麦、黄豆、牛肉、鸡肝、脂肪、牛奶为空白样品基质,样品使用有机溶剂超声提取,凝胶渗透色谱(GPC)和固相萃取(SPE)净化。该方法简便、快速、灵敏,方法的线性范围、回收率、精密度和检出限均符合残留分析的要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塑料废弃物导致的环境污染加重,塑料的回收利用备受关注。食品接触用再生塑料逐渐成为关注的重点,再生塑料中非有意添加物的安全性是将其用作食品接触材料的关键所在。为了避免不合规的再生塑料流入食品接触材料市场,危害消费者的健康安全,再生塑料的鉴别技术显得非常重要。该文首先对再生塑料中非有意添加物的研究进行总结,并重点概述了国内外对原生和再生塑料的鉴别技术,如质谱技术、光谱技术和热分析技术;近年来化学计量学方法也逐渐被用于再生塑料鉴别领域,提高了再生塑料的鉴别效率和准确率。  相似文献   
17.
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和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定性分析了未知涂料的主要化学组成。将涂料恒温烘干成膜,剪裁成条状和碎片状,经乙腈、甲醇超声提取,四氢呋喃溶解后,分别取条状涂膜及其四氢呋喃不溶物进行FT-IR分析,结合吸收峰特征、谱库检索定性。结果表明,涂料成膜物质主要是丙烯酸酯。将涂料样品及其乙腈和甲醇提取液,分别进行GC-MS分析并结合保留指数、谱库及文献筛查定性。结果表明,涂料溶剂由2-乙基己醇、邻二甲苯、间二甲苯、苯乙酮等组成;可能的助剂成分主要包括1-甲基萘、棕榈酸甲酯、α-甲基苯乙烯、2,4-二叔丁基苯酚、2,4-二甲基-6-叔丁基苯酚、油酸酰胺等;甲基丙烯酸正丁酯、丙烯酸异辛酯是未知涂料中的聚合单体。  相似文献   
18.
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技术(UPLC-QTOF MS)对经初步清洗后的回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rPET)瓶片中潜在的非挥发性有机物进行非靶向筛查,并考察了不同沉淀溶剂、去除溶剂方式、测试样品量等前处理方法,以及不同测试方法、流动相及洗脱剂梯度等条件对rPET瓶片中非挥发性有机物测定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以0.2 g的rPET瓶片溶于10 mL六氟异丙醇中,20 mL甲醇作为沉淀溶剂、氮吹去除溶剂的前处理方式,以甲醇-0.1%甲酸水体系作为流动相梯度洗脱,采用数据依赖型采集(DDA)模式进行测试。此时获得方法的回收率为66.0%~80.4%,相对标准偏差(RSD)均不高于5.1%,表现出较好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采用质谱数据库和二级谱图定性,通过结构类似的化合物进行半定量,rPET瓶片中共检出30种非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范围为0.038~4.92 mg/kg。检出物质包括环状和线型寡聚物、助剂副产物或降解产物和污染物等非有意添加物27种,其余3种可能是有意添加物。利用建立的非靶向筛查方法以及主成分分析(PCA)对两个不同地域厂家的24种rPET瓶片(rPET C和rPET N)进行检测,结果显示两组样品在正离子模式下有明显差异,检出差异物质15种;负离子模式下差异不明显。表明同类型但不同来源的rPET瓶片具有不同的差异物质。研究表明,所建立的UPLC-QTOF MS筛查方法具有准确可靠、简单、快速等优点,可有效用于食品接触rPET中非挥发性有机物的分析及安全评价工作  相似文献   
19.
建立了气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GC-MS/MS)同时测定焙烤食品中28种邻苯二甲酸酯类(PAEs)物质残留量的方法。样品经乙酸乙酯超声提取,用中性氧化铝净化后进行检测。经程序升温气化进样口(PTV)不分流进样,TR-5MS色谱柱(30 m×0.25 mm×0.25 μ m)进行色谱分离,在选择反应监测(SRM)模式下进行质谱扫描,采用内标法定量。28种邻苯二甲酸酯的线性范围,除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DINP)在0.1~20 mg/L外,其余27种均在0.05~10 mg/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62。方法检出限范围为0.1~9.8 μ g/kg,方法定量限范围为0.4~32.6 μ g/kg。分别在面包、饼干、糕点、馅料4类样品中进行低、中、高3个添加水平的加标回收试验,加标回收率为81.0%~117%,相对标准偏差(RSD, n=6)为1.3%~13.6%。用建立的方法测定了不同焙烤食品中塑化剂的含量。该方法操作简单,可靠性高,适用范围广,适用于焙烤食品中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残留量的检测。  相似文献   
20.
为探究回收聚乙烯的挥发性气味成分及其对总体气味的贡献,该文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HS-SPME/GC-MS)对8种回收聚乙烯(PE)的挥发性成分进行提取和检测,通过检索NIST质谱库,结合保留指数对挥发性气味物质进行定性分析,最后利用相对气味活度值(ROAV)对其进行主体气味成分评价。萃取温度为80 ℃,平衡时间为30 min,萃取时间为40 min,萃取头为50/30 μm DVB/CAR/PDMS,色谱柱为HP-5 MS(30 m × 0.25 mm,0.25 μm)。结果表明,8种回收PE中共鉴定出47种挥发性气味物质,主要包括14种酯类、11种醇类、6种酮类、4种醛类、4种酚类、2种烷烃类、2种烯烃类、2种醚类、1种羧酸类和1种胺类,其中有31种共有成分。ROAV分析结果表明,壬醛、异佛尔酮、水杨酸戊酯、二苯醚、2-萘甲醚、苯酚和冰片是8种回收PE的主体气味物质。回收PE中的异味是限制其应用范围的重要因素之一,该研究可为回收PE的脱气除臭工艺改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