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7篇
化学   21篇
力学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2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11.
采用传统固相法和水热法成功地制备出棒状La2Zr2O7:Eu3+荧光粉. 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仪、透射电镜和荧光光谱仪等分析了产物的结构、形貌和发光特性. 结果表明红色荧光粉La2Zr2O7:Eu3+有良好的晶相,属于立方结构,空间点群为Fd3m; 其形貌主要为纳米棒, 平均直径约47 nm, 长度为50~700 nm. 并对纳米棒的生长机理进行了探讨. 在466 nm蓝光激发下,La2Zr2O7:Eu3+荧光粉能发射出Eu3+的特征红色荧光,发射主峰位于616 nm处,归属于Eu3+5DO7F2超灵敏电偶极跃迁.此外,在产物的发射光谱中能够观察到5D17FJ (J=0, 1, 2)跃迁和5D17FJ (J=1, 2, 4)跃迁的劈裂峰,这说明Eu3+处在低对称性的晶体场格位中.  相似文献   
12.
Well-crystallized with excellent luminescent properties, Tb(BO2)3 nanorods were first suc-cessfully synthesized by a simple solid-state method with Ag as catalyst. The result of X-ray diffraction showed that the Tb(BO2)3 nanorods could be well-crystallized at 700 oC. As-prepared straight nanorods of Tb(BO2)3 had the typical diameters in the range of 100-200 nm, the thickness of 30-50 nm and the lengths up to 3 μm by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the corresponding selected area electron diffraction indicated that the nanorod calcined at 700 oC was single-crystalline. Based on the fact that Ag nanoparti-cles attached to the tips and middles of the Tb(BO2)3 nanorods, a growth model of the Tb(BO2)3 nanorods was proposed. Photoluminescence spectra under excitation at 369 nm showed that these Tb(BO2)3 phosphors had a green emission at 546 nm, which is ascribed to 5D47F5 transition. The effect of calcining temperature on the structures, morphologies, and luminescent properties of Tb(BO2)3 phosphors were studied.  相似文献   
13.
在注气持续时间短、注入气体质量大的快速电磁阀测量中,采用高频响应压力传感器在电磁阀出口测量了气体的动态压力,通过真空室注气前后的压强差测量了注入气体的质量。研究表明,驱动电流、位移限定以及背景气压对气体注入特性有显著影响。当阀片受到的电磁力远大于背景气压造成的阻力时,增大驱动电流和增大背景气压都会加速流道口气体流动,提高气体注入量;电磁阀最高流速超过当地声速,流道应该设计成扩张式,且流道的长度要求尽可能短;电磁阀的注气持续时间主要由阀片的运动时间以及阀片关闭后气体在流道内扩散速率决定的。  相似文献   
14.
在多视点自由立体显示中,针对柱透镜光栅参数与显示器像素不匹配造成的串扰问题,提出利用图像插值的合成方法对图像进行缩放处理。以9视点为例,提出缩放比例系数k,实现双线性插值算法的改进。嵌入式样机测试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满足显示器像素宽度与柱透镜参数的完全匹配,串扰度从13.55%降低到1.40%,降低了12.15%,图像分辨率明显提高,立体显示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5.
硼酸根插层水滑石层间组成及取向结构的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素锋  李殿卿  史翎  杨兰  蒲敏  Evans D.G  段雪 《化学学报》2004,62(13):1205-1210,J001
以Mg0 .67Al0 .3 3 (OH) 2 (CO3 ) 0 .165·0 .62H2 OLDHs为前体 ,以水为分散介质 ,由离子交换法组装了硼酸根插层LDHs ,并用XRD ,FT IR ,TG DTA ,ICP ,11BMASNMR等手段对样品进行了分析和表征 .结果表明 ,通过控制离子交换时的pH ,可使硼酸根取代Mg Al CO3 LDHs前体层间的CO2 -3 ,且可控制离子交换程度及客体的取向 ,从而控制插层结构 .对硼酸根插层LDHs的结构进行研究发现 ,控制pH =4.5 ,层间阴离子主要是一硼酸根和离子平面与LDHs层板平行的三硼酸根 ,出于结构稳定的需要 ,CO2 -3 不能完全被置换 ;控制pH =3 .5 ,层间阴离子是一硼酸根和离子平面与LDHs层板垂直的三硼酸根  相似文献   
16.
β-榄香烯含S, Se糖苷衍生物的设计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β-榄香烯(1)为先导化合物, 经由其13位氯代物(2), 依据生物电子等排原理将具有相似共价半径的杂原子S和Se分别引入到β-榄香烯的骨架中, 得到一对相应的类似物3和6; 进而通过多种方法与系列糖供体对接, 立体选择性地合成了相应的乙酰化1,2-反式糖苷类衍生物11a~11c和12a~12c, 经水解脱去保护基团, 得到目标产物β-榄香烯含S糖苷13a~13c及其类似物β-榄香烯含Se糖苷14a~14c.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IR, 1H NMR, 13C NMR, 77Se NMR, HRMS等方法确证.  相似文献   
17.
设计了一种单电源的变压器型高电压、大电流脉冲源。该电源只有一套放电电容,以晶闸管作为放电开关,单原边双副边的脉冲变压器作为传输线。利用二极管的单向导通特性,使变压器根据负载不同的工况运行在不同的状态,分时输出高电压、大电流脉冲。该设计利用变压器在空间上将高压输出回路和低压控制回路隔离,与一般的双电源设计方式相比,降低了驱动电路的成本,减少了装置的体积,有利于设备的小型化和紧凑化。试验结果表明:当原边18 μF的储能电容充电电压为700 V时,通过晶闸管开关控制电容向2 ∶2 ∶20的单原边双副边脉冲变压器放电,副边开路时输出幅值7.6 kV、上升沿432 ns的开路电压,副边短路时输出幅值690 A、半高宽15.6 μs、前沿7.0 μs的短路电流,满足NL37248引燃管的触发要求。  相似文献   
18.
水中脉冲放电产生过氧化氢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介质涂覆的球-筒电极结构,用以脉冲电压条件下在水中产生放电,通过比色法检测放电产生的过氧化氢,研究了不同电压脉冲幅值、脉冲宽度(储能电容的大小)、水的电导率以及脉冲频率对过氧化氢产生速率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过氧化氢的产率随电压脉冲幅值的增大而增大。当电压脉冲幅值足够高时,水中放电由流注放电形式转换为电弧放电形式,此时过氧化氢产率也大幅提高,而在相同电压条件下,随水的电导率的增大,过氧化氢的产率减小。在相同电压下,脉冲频率的增大,导致放电平均功率增大,水中放电产生过氧化氢的浓度提高。在3.3 W功率时,120 min后水中过氧化氢浓度达到0.2 mmol/L,从而证明了所用电极结构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脉冲变压器原副边回路参数、绕组结构、铁心材料的优化设计,实现了小尺寸变压器对大电流三电极开关的触发。变压器空载输出可达40 kV,增加中间储能环节后,在大电流触发管的触发极可产生百A数量级的触发电流,可以实现触发管在较低的欠压比下稳定触发。通过对脉冲变压器绝缘结构的优化设计,确保了脉冲变压器在与触发管配合过程中可以承受其输出电缆折返射造成的过电压与反灌电流。  相似文献   
20.
煤炭地下气化双火源两阶段方法现场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鉴于传统煤炭地下气化工艺生产煤气热值低的状况,提出了双火源两阶段地下气化的新方法,并介绍了其基本原理,在物料平衡的基础上,对两阶段煤炭地下气化方法理想气化参数进行了计算,简述了双火源两阶段工艺的现场试验过程,通过对试验结果的分析,旨出了中高热值水煤气的形成原因,从而证明了双火源两阶段地下气化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进一步表明双火源两阶段是我国煤炭地下气化全面实现商业化应用的重要技术工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