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化学   25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9篇
  2023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以2-(菲-9)-吡啶、1-(菲-9)异喹啉和喹喔啉并[2,3-l]菲为配体,合成了3个新颖的红色到近红外磷光配合物(pypt)2Ir(acac)、(sqpt)2Ir(acac)和(qupt)2Ir(acac).对这些配合物的吸收、发射光谱和电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菲取代基的性质主要影响配合物的LUMO能级,随着菲取代基共轭程度的增加,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红移,光致发光(PL)光谱从619 nm红移到704 nm.将4%的(sqpt)2Ir(acac)掺杂在PVK+PBD主体材料中制备了掺杂磷光发光器件,器件电致发光(EL)光谱的λmax为704 nm,器件的EL光谱从红色一直延伸到近红外区域.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在8-羟基喹啉的5位上引入氨基和取代的苯基,合成了系列二-[2-苯基吡啶(C^N)][5-取代-8-羟基喹啉(N^O)]铱(Ⅲ)配合物((C^N)2IrQ).这里CN代表2-苯基吡啶,Q代表5-取代-8-羟基喹啉.通过1HNMR、13CNMR、MS、元素分析、单晶X-衍射等对配合物的化学和晶体结构进行了表征.利用循环伏安、UV-Vis、光致和电致发光光谱等对它们的光物理性质进行了表征.热重分析表明苯环上的取代基对配合物热稳定性有很大影响.常温下,几种5-取代苯基喹啉铱配合物的溶液和固体产生红色磷光发射,光致发光(PL)光谱在666和687nm附近出现两个强度基本相等的发射峰.配合物的发光性质主要受喹啉环和5位苯基的影响,苯环上的取代基团对配合物的发光性质影响不大.而5-氨基喹啉铱配合物PL光谱的最大发射峰在550nm,其PL光谱主要受2-苯基吡啶的影响.将配合物二-[2-苯基吡啶(C^N)][5-(4-甲氧基苯基)-8-羟基喹啉(N^O)]铱(Ⅲ)(7b)掺杂在聚2,7-(9,9-二辛基)芴(PFO)和30%(质量分数)的2-对叔丁基苯基-5-对联苯基-1,3,4-口恶二唑(PBD)的主体材料中,制备了聚合物发光器件(OLED),器件电致发光(EL)光谱的发射峰在672nm处,18V时最大亮度为350cd/m2,在电压14V时CIE色坐标值为(0.61,0.33),是一红光OLED器件.  相似文献   
13.
设计合成了三种1,2-亚乙基桥联咔唑和2,5-二芳基-1,3,4-噁二唑衍生物的双极传输材料,并通过核磁氢谱、碳谱、元素分析表征了它们的分子结构,研究了它们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致发光、电化学和热稳定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这类双极传输材料具有咔唑和芳基噁二唑双功能基的紫外可见吸收和光致发光综合特性.热分解温度超过了340℃.与共轭基团桥联咔唑和芳基噁二唑的双极传输材料相比,HOMO/LUMO能级相应地提高,热稳定性能增强.  相似文献   
14.
甄红宇  杨伟  朱卫国  曹镛 《化学进展》2004,16(1):99-104
有机/高分子电致发光器件(O/PLED) 的发光效率远低于理论值,除器件结构有待优化之外,大部分三线态激子的能量没有得到利用是主要原因.近年来,利用三线态激子的发光来提高O/PLED的发光效率取得了积极的进展.本文从利用三线态激子的发光机制入手,综述了国内外在高效发光领域磷光材料利用的主要研究进展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一类新型环金属配体——二唑衍生物的化学结构及其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5个2,5-二芳基-1,3,4-噁二唑衍生物环金属配合物配体,其化学结构经1HNMR、IR和元素分析得到确证。利用紫外光谱、荧光光谱、差热分析(DSC)和循环伏安法测试技术分别研究了它们的光谱性能、热性能和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该类衍生物在二氯甲烷溶液中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在268~327nm范围,在二氯甲烷溶液和固体膜中的最大荧光发射波长分别在332~390nm和359~439nm范围;DSC分析结果表明,5个噁二唑衍生物的起始吸热峰位于120~328℃之间,其中对称结构的噁二唑衍生物显示了较高的熔融温度;由循环伏安图和相关计算结果表明,5个噁二唑衍生物的还原电位位于-1.03~-0.98V,其相应的最低非占有分子轨道能级(LUMO)在-3.71~-3.76eV之间。  相似文献   
16.
Eu(DBM)3qp和Eu(DBM)3pp的晶体结构及荧光性质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志强  杜晨霞  朱卫国  吴养洁 《化学学报》2004,62(16):1539-1543
两种新型铕配合物Eu(DBM)3qp(DBM=二苯甲酰甲烷,qp=喹喔啉并[2,3-i]-1,10-邻二氮杂菲)和Eu(DBM)3pp(DBM=二苯甲酰甲烷,pp=吡嗪并[2,3-i]-1,10-邻二氮杂菲)的晶体结构均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中心铕离子分别与DBM配体的六个氧原子及第二配体的两个鳌合氮原子配位,形成八配位的扭曲四方反棱柱构型.两种配合物晶体中,每四个配合物分子的第二配体共轭平面相互平行,形成一种特殊的"块"状π-π堆积单元.在紫外光激发下两种配合物均表现为Eu3+的特征发射,由于第二配体能级的不同,Eu(DBM)3pp的发射强度比Eu(DBM)3qp高十几倍.  相似文献   
17.
设计合成了一种新型的基于5-芳基-2-巯基噁二唑辅助配体的双核环金属铂配合物(dfppy)2Pt2(C8OXT)2,其中dfppy为2-(4,6-二氟苯基)吡啶,C8OXT为5-苯基-2-巯基-1,3,4-噁二唑桥连配体.系统研究了该双核铂配合物(dfppy)2Pt2(C8OXT)2的热稳定性、光物理、电化学及电致发光性能.以(dfppy)2Pt2(C8OXT)2作为客体掺杂到聚合物主体材料中制备了单发光层聚合物电致发光器件.器件展现了饱和的红光发射,其最大发射峰为620nm.当配合物掺杂浓度为8wt%时,器件性能达到最好.其最高外量子效率为8.4%,最高电流效率为4.2cd/A,最大亮度为3228cd/m2.本研究表明,以5-苯基-2-巯基-1,3,4-噁二唑作为桥连配体的双核铂配合物在聚合物器件中能够实现高效红光发射.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两个含有香豆素单元的紫精衍生物(简称[XDS-3CMV],[XDS-6CMV]).利用1H NMR,ESI-MS,UV-Vis以及荧光光谱分析方法考察了七、八元瓜环CB[n](n=7,8)与客体分子[XDS-3CMV],[XDS-6CMV]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两种客体均可与CB[n](n=7,8)分别形成稳定的包结配合物,烷基链长度以及瓜环空腔尺寸的差异影响主客体相互作用的模式.其中七元瓜环与两种客体分子的紫精部分作用形成1∶1的包结配合物;八元瓜环可以与折叠成U型结构的[XDS-6CMV]分子形成1∶1的包结物,而与[XDS-3CMV]分子则形成超分子聚合物.  相似文献   
19.
用C10高碳糖合成了具有潜在生物活性的C10高碳糖氨基醇类化合物及其中间体,并对所合成化合物的IR、ESI-MS/MS、1H NMR和13C NMR图谱进行归属,确证了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20.
利用核磁共振(NMR)技术研究了瓜环[n](n=7,8)对外消旋盐酸哌甲酯的手性识别。研究结果显示,盐酸哌甲酯对映异构体与瓜环形成包合物后,其质子的化学位移移动方向和幅度不同。同时,手性碳附近的某些原子所对应的吸收峰裂分为两组信号,这两组信号分别对应盐酸哌甲酯的两个对映体。说明两个对映体与瓜环形成了作用模式不同的超分子包结物,从而使对映体能够区分开来,即非手性的瓜环将手性盐酸哌甲酯区别开来,实现了瓜环对苏式哌甲酯两个对映体的快速手性识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