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7篇
化学   20篇
物理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郑笑笑  齐思慧  曹彦宁  沈丽娟  区泽棠  江莉龙 《催化学报》2021,42(2):279-287,后插18-后插20
硫化氢(H2S)广泛存在于以煤、石油和天然气等为原料的化工生产过程中,不仅腐蚀管道和设备,而且还会对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因此,高效脱除H2S已成为工业废气减排的重点.在各种方法中,H2S选择性氧化技术(H2S+(1/2)O2→(1/n)Sn+H2O)由于具有设备需求低、反应不受热力学平衡限制、理论转化率可达100%等优点展现出了巨大的应用前景.实现这一过程的关键在于发展高效稳定的催化剂.作为一类新兴的多孔材料,金属-有机骨架材料(MOFs)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质吸引了广泛的研究兴趣.与传统的脱硫材料相比,MOFs的优势主要体现在:1)高度分散的金属原子可作为催化活性中心;2)超高比表面积和规则的孔结构有利于反应物与活性位点之间的接触;3)结构可调变性高,通过在合成过程中有目的地引入配体或调控剂可产生额外的活性位点,满足特定催化的需求.基于以上特点可知,MOFs是一类有潜力的催化剂,但目前将其应用于H2S选择性氧化领域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以典型的铁基MOFs MIL-53(Fe)为研究对象,在制备MIL-53(Fe)过程中添加乙酸(HAc)作为调控剂,通过控制HAc的量,得到一系列具有不同形貌的MIL-53(Fe)-xH样品,并将其应用于H2S选择性氧化反应.SEM结果表明,在MIL-53(Fe)的合成过程中引入乙酸可以显著影响样品的形貌和尺寸.活化前后样品的XRD结果表明,HAc具有与对苯二甲酸(H2BDC)相似羧基基团,二者均可与Fe–O团簇配位.此外,TG-DSC结果证实,随着HAc加入量的提高,与Fe^3+形成配位的HAc/H2BDC比值随之增加.FT-IR和Raman结果进一步证明HAc成功地配位到MIL-53(Fe)的框架中,并且参与配位的HAc可通过真空活化移除从而暴露出Fe^3+不饱和位点.H2S选择性氧化测试表明,MIL-53(Fe)-xH的脱硫活性随着HAc含量的提高先增加然后降低,其中MIL-53(Fe)-5H活性最优.此外,MIL-53(Fe)-5H催化剂在连续运行55 h后仍能保持100%H2S转化率和86%硫选择性,性能远优于传统的Fe2O3催化剂.吡啶原位红外光谱结果表明,HAc的引入可以产生额外的Lewis酸性位点(LAS),LAS含量的不同是造成催化剂活性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综述了近十年米固体超强碱催化剂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超强碱的类型、制备方法及其应用,以及碱性位的产生机理.迄今为止,已报道的超强碱种类少,大部分是以金属氧化物为载体制得,且需在苛刻条件下制备和使用,从而限制了其发展和应用.此外,有关超强碱位形成机理的研究也鲜见报道.该领域的发展趋势在于开发出可用于制备固体超强碱的新型载体...  相似文献   
13.
原子团簇P6同分异构体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分子图形学方法设计出 2 3种可能的同分异构体 ,并对其进行了分子力学、PM3半经验量子化学和 ADF密度泛函优化。在 P6原子团簇模型设计中 ,磷原子采用一、二、三或四配位。从各异构体的比较可得知 ,由正四面体 P4派生出的结构在能量方面具有优势。椅式结构、船式结构和平面结构的能量依次增大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碱金属氟化物添加剂对La2O3的甲烷氧化偶联反应催化性能的影响,发现NaF的促进效应最明显,还研究了NaF含量对催化剂 批表面积、活性选择性的影响,发现催人上比表面积与活性存在着对应关系,温度改变,催化剂的活性选择性了将随之发生变化,在1073K,C2收率达到最大值,约18.0%,应用XRD,XPS等技术对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表面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CuO与γ-Al2O3和CeO2的相互作用,并由此制备出能有效脱除CO,C3H6和NO的催化剂,考察了不同载体表面CuO簇的分散稳定性和耐老化性能.结果发现,随CuO负载量的增加,CuO簇因与CeO2载体的强相互作用而稳定存在;而在γ-Al2O3表面,CuO簇易聚集成较大的颗粒.另一方面,由于CeO2本身较差的热稳定性,表面分散的CuO在950oC高温处理后烧结.因此,基于γ-Al2O3载体优越的耐老化性能,在γ-Al2O3载体分散CeO2,然后再担载CuO,从而得到了稳定的CuO簇,所得催化剂比CuO/γ-A12O3和CuO/CeO2具有更好的催化性能和抗热老化性能.  相似文献   
16.
研究小分子羧酸在过渡金属和金属氧化物表面上的吸附和分解,可提供有关反应途径和过渡吸附态的丰富信息.Trillo 等对甲酸在金属氧化物上分解作了较系统的研究.我们利用XPS方法研究了甲酸和乙酸在多晶铁表面上的吸附和分解,表明在低酸覆盖度时,铁表面具有较强断裂C-O键能力,生成RCO(a):增大覆盖度时,则主要生成 RCOO(a).本文报导利用 XPS方法研究甲酸和乙酸在预氧化的铁表面上吸附和分解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18.
Magnetic composites of carbon nanotubes (CNTs) are synthesized by the in situ catalytic decomposition of benzene at temperatures as low as 400℃ over Fe nanoparticles (mean grain size = 26 nm) produced by sol-gel fabrication and hydrogen reduction. The yield of CNT composite is up to about 3025% in a run of 6 h. FE- SEM and HRTEM investigations reveal that one-dimensional carbon species are produced in a large quantity. A relatively high value of magnetization is observed for the composite due to the encapsulation of ferromagnetic Fe3 C and/or α-Fe. The method is suitable for the mass-production of CNT composites that contain magnetic nanoparticles.  相似文献   
19.
李丽  季伟捷  区泽棠 《化学进展》2009,21(9):1742-1749
金(Au)的催化作用已成为催化领域的前沿研究课题。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采用不同方法制备介孔二氧化硅(MCM-41, MCM-48, SBA-15)负载的纳米Au催化剂以及在CO低温氧化、环己烯加氢和环己烷氧化等反应中的催化作用。讨论了影响纳米Au催化剂活性的相关因素, 包括载体的种类、表面性质、Au纳米颗粒的尺寸、分散度以及稳定性等。最后对各种制备纳米Au的方法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20.
制备了Cu-Zn-Al (4/50/5)催化剂(Cat)和Cu-Zn-Al-Li(40/50/5/5)催化剂(Cat-Li).并将其分别用于由CO/H_2和CO_2/H_2合成甲醇。诸如TPD、TPR、TPSR、脉冲、CD3I-捕获、同位素标记、EPR及原位DRIFT等技术和方法被用来表征这两种催化剂及研究反应机理,对处于去氢、含氢及含氧态催化剂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阐明表面氧和表面氢对CO_2和CO活化所起的作用。提出了一个由甲酸根和甲醛氢化及甲醇氧化结果为证的CO/CO_2氢化机理。由于通过Li 取代CuO晶格上的Cu2+形成的氢空位,在Cat中添加Li+改善了甲醇合成活性。CO_2能被一捕获的电子(F-中心)活化,生成的CO2-能容易地被氢化成甲酸根和亚甲基双草酰,后者分解生成H2CO和表面氧。CO能被表面氧活化,生成的CO2-将遵循CO_2氢化的途径。在CD3I-捕获的实验中,我们捕获了表面氧。在无表面氧时,CO可能直接氢化成甲酸基,即CO_2氢化中的一途径。由亚甲基双草酰产生的H2CO表面模型可能与由甲醛吸附或CO氢化生成的H2CO表面模型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