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01篇
  免费   361篇
  国内免费   813篇
化学   967篇
晶体学   32篇
力学   711篇
综合类   45篇
数学   201篇
物理学   692篇
综合类   2127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84篇
  2022年   88篇
  2021年   92篇
  2020年   103篇
  2019年   88篇
  2018年   81篇
  2017年   72篇
  2016年   108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199篇
  2013年   186篇
  2012年   219篇
  2011年   224篇
  2010年   198篇
  2009年   205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99篇
  2005年   149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41篇
  2002年   147篇
  2001年   101篇
  2000年   131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121篇
  1997年   140篇
  1996年   114篇
  1995年   106篇
  1994年   115篇
  1993年   74篇
  1992年   87篇
  1991年   95篇
  1990年   101篇
  1989年   64篇
  1988年   40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5 毫秒
51.
YAKAR  Yusuf 《中国化学》2007,25(1):25-31
Ab initio calculations of the orbital and the ground state energies of some open- and closed-shell atoms over Slater type orbitals with quantum numbers integer and Slater type orbitals with quantum numbers noninteger have been performed. In order to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these calculations the atomic two-electron integrals were expressed in terms of incomplete beta function. Results were observed to b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literature.  相似文献   
52.
尾壳核的12.5kD蛋白-黑质DA能神经元诱向因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研究新生大鼠尾壳核提取液(CPe)对黑质DA能神经元的效应。MTT微量自动比色检测含CPe培养24h,48h黑质神经元的OD值,与无CPe培养的对照组相比较,其差异分别为P<0.05和P<0.05。用预先经RITC逆行标记的黑质DA能神经元,从电泳CPe凝胶蛋白带中钓出12.5kD蛋白带,而这些神经元对DA单抗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含12.5kD凝胶条与黑质脑组织块近距离培养7天,显示细胞突起定向地朝12.5kD凝胶条方向生长,这类突起对DA单抗免疫组化染色呈阳性反应。这些结果表明,CPe中12.5kD蛋白分子具有维持和促进黑质DA能神经元的存活和突起定向生长的生物效应。因此将12.5kD蛋白分子命名为DA能神经元诱向因子(DNTF)。  相似文献   
53.
采用氧化铝模板结合交流电沉积技术制备纯银纳米线, 然后通过化学还原方法, 并控制加入的金盐的量, 在已制备好的银线表面包裹不同厚度的金壳层, 得到具有核壳结构的AgAu复合纳米线. 采用电子显微镜(SEM, TEM)和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该复合结构纳米线进行相关表征, 纳米线的表面形貌与加入的金盐的量有关. 以苯硫酚(TP)和对巯基苯胺(PATP)为探针分子, 研究了此类复合纳米线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 并以PATP在金银纳米线表面吸附的表面增强拉曼光谱的差别为探针, 表征了复合纳米线表面金的包裹程度, 结果表明一定厚度的包裹程度可制备无针孔效应的核壳结构金银复合纳米线.  相似文献   
54.
复合Fe2O3纳米粒子的高分子微球的结构表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复合有机、无机粒子的高分子微球及其特殊性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兴趣与关注[1].获得有机、无机复合微球的方法很多,如在无机粒子存在下的乳液或无皂乳液聚会[2,3],通过可聚合的表面活性剂在粒子表面形成胶囊化层[4]以及共沉淀法等[5].这些无机粒子包括氧化钛、氧化铁、氧化铝及氧化硅等.Haga等[6]增发现包覆在聚合物粒子中的CdS与其本体的光电性质不同;单分散的聚合物微球可以在基片上被组装成二维乃至三维有序的结构[7].这为信息存储、立体印刷等领域提供了新途径.因此,将无机粒子与聚合物复合成为功能化粒子是一项有…  相似文献   
55.
红厚壳属植物化学成份及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综述了近年来对红厚壳属植物中的化学成分及药理活性研究,重点讨论了18种 红厚壳属植物中Zhao吨酮类,香豆素类,黄酮类和萜类的化学成分,并讨论了它们 的药理活性。  相似文献   
56.
糖类研究(ⅩⅩ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三氟乙酰氧基、三氯乙酰氧基和三氯乙酰亚胺基作为糖端基离去基团,在Lewis酸催化下合成了粘质沙雷氏菌O4抗原寡糖片段,反应条件温和,收率良好,三氟乙酸酯和三氯乙酸酯法具有很好的立体选择性,运用波谱法方法确定了所有化合物的结构。  相似文献   
57.
The properties of the triplet excited state of [60] fullerene-containing cyclic sulphoxide have been investigated by time-resolved absorption spectroscopy. Transient absorption bands of [60] fullerene-containing cyclic sulphoxide showed two decay-components, which wrer attributed to triplet excited states of different spin multiplicity. The properties of photoexcited states of [60] fullerene-containing cyclic sulphoxide are also reported.  相似文献   
58.
球壳烯类的化学修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福绵 《高分子通报》1992,(2):77-84,92
自从Kratschmer和Huffman发表了较为简便的制备和分离碳-60,碳-70的方法以来,对于球壳烯类,特别是碳-60的表征和物化性质已进行了较为翔实的研究。关于球壳烯类的化学修饰,尽管起步较晚,对其兴趣也日益高涨。本文综述了球壳烯类的化学修饰,特别在球壳烯外壳的化学反应方面。  相似文献   
59.
The use of the reverse atom transfer radical polymerization (RATRP) to end-functionalize poly(methyl methacrylate) (PMMA) with fullerenes, e.g. C60 and C70 was described in this paper. The Cl-terrninated PMMA was prepared via RATRP with designed molecular weight and narrow molecular weight distributions, and then directly used to react with fullerenes to produce C60(C70) terminated PMMA polymers in the presence of CuBr/Cu/bipy or FeCl2/bipy catalysts. The resultant polymers exhibit good solubility in some common organic solvents, e.g. THF, CHCl3 and toluene, and were well structurally characterized by a variety of physical techniques.  相似文献   
60.
为提高传统含氟丙烯酸酯乳胶膜表面性能的稳定性,以γ-(甲基丙烯酰氧基)丙基三甲氧基硅烷(MPS)作为可交联单体,采用细乳液聚合法合成了MPS改性的含氟丙烯酸酯共聚物,利用DLS、TEM、IR对聚合物进行表征,研究了MPS对合成乳液的稳定性、涂膜性能和膜表面接触角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细乳液聚合法适合用于对水敏感单体的聚合,合成的纯丙烯酸酯乳胶为球形结构,平均粒径为92 nm,而氟丙乳胶和含3%MPS的含硅氟丙乳胶形成了典型的核壳结构,平均粒径分别增大至107 nm和103 nm,含硅氟丙聚合物中存在Si-O-Si的交联结构。涂膜性能测试表明,MPS的引入增加了共聚物膜的硬度、耐溶剂性和耐水性。接触角测试表明,随MPS用量的增加,乳胶膜对水的初始接触角和动态接触角随时间的降低值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共聚体系中加入适量MPS,通过含氟链段与MPS链段的协同作用,可显著提高涂膜表面性能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