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16篇
  免费   811篇
  国内免费   416篇
化学   3002篇
晶体学   100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7篇
物理学   1433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30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35篇
  2020年   213篇
  2019年   154篇
  2018年   105篇
  2017年   105篇
  2016年   267篇
  2015年   199篇
  2014年   258篇
  2013年   346篇
  2012年   250篇
  2011年   240篇
  2010年   208篇
  2009年   221篇
  2008年   228篇
  2007年   202篇
  2006年   185篇
  2005年   168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34篇
  2002年   148篇
  2001年   76篇
  2000年   55篇
  1999年   4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41篇
  1994年   48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6 毫秒
971.
Eu3+掺杂ZMCB和ZMLB基光致发光玻璃纤维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发光粉废料处理中发现用高温固相反应和玻璃流股牵引方法,人工拉制了Eu3 掺杂ZnO-MgO-CdO-B2O3基质的光致发光玻璃纤维,直径为0.01~0.30 mm,长10余米.Eu3 离子613 nm的强发射归属于5D0-7F2电偶极跃迁,相对613 nm发射强度40%的591 nm发射归属于5D0-7F1磁偶极跃迁.说明Eu3 在局域环境中主要占据非对称中心格位.对不同浓度Eu3 的光衰曲线进行拟合,发现随着掺杂Eu3 浓度的增加,发光由单指数衰减变为双指数衰减.用SEM观察到玻璃纤维的表面光滑、低析晶、断口质密度高、断口贝纹呈明显沟状.并测试了发光玻璃纤维的一系列力学参数,也研究了Eu3 掺杂ZnO-MgO-La2O3-B2O3基玻璃纤维的光谱性能.  相似文献   
972.
程丽红  曹望和  夏天 《发光学报》2004,25(4):355-358
制备了一种新型的上转换发光材料,它不仅具有较高的上转换发光效率,而且还避免了氟化物基质的缺点。其组分为58.52%PbF2-34.43% GeO2-3% Al2O3-0.05% Er2O3-4%Yb2O3,其中GeO2为玻璃形成体氧化物,PbF2和Al2O3为调整剂,以共掺杂Er3+和Yb3+离子为上转换研究的对象。测量了该玻璃系统在980nm半导体激光器激发下的上转换发光光谱,观察到很强的658nm的红光和548,526nm的绿光,而且红光的发射强度远远强于绿光。通过对上转换发光强度与激发强度关系曲线的拟合,表明此材料的绿光发射和红光发射都为双光子过程。研究了激发光的工作电流与上转换荧光强度的关系,讨论了其上转换发光特性。  相似文献   
973.
利用溶胶-凝胶法合成了纯的GdMgB5O10及GdMgB5O10:Ce^3 ,Tb^3 粉末;利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发光光谱等测试手段对GdMgB5O10以及GdMgB5O10:Ce^3 ,Tb^3 粉末的物相、形貌、发光性质等进行了研究。XRD和SEM结果表明溶胶-凝胶法适合制备GdMgB5O10,且在800℃焙烧时完成结晶,颗粒尺寸为200~300nm。发光光谱的测试表明:Tb^3 呈现其特征绿光发射,最强峰位于543nm,在GdMgB5O10:Tb^3 中,当236nm激发时其最佳掺杂摩尔分数为16%。通过光谱分析进一步证实了GdMgB5O10:Ce^3 ,Tb^3 中存在的能量传递过程为:Ce^3 将能量传递给Gd^3 ,然后能量在Gd^3 次晶格中经若干次迁移,最后被Tb^3 捕获。  相似文献   
974.
Although chiral 1,1′-binaphthalene-2,2′-diyl-O,O-bis(N,N-dimethylthiocarbamate) (1) revealed no circularly polarized luminescence (CPL) signals, Newman–Kwart rearrangement of O-thiocarbamate groups at 1 yielded clear CPL signals from 1,1′-binaphthalene-2,2′-diyl-S,S-bis(N,N-dimethylthiocarbamate) (2), which acts as a CPL-gen molecule.  相似文献   
975.
合成了层状钇氢氧化物(LYH)复合体FN/OS-LYH(FN为荧光素,OS为1-辛烷磺酸钠),研究了复合体的光致发光性能及剥离态胶体对Hg~(2+)的荧光识别性能。固态下,FN的钠盐不发光,FN/OS-LYH复合体发射黄绿光(564 nm);甲酰胺中,剥离为胶体悬浮液后,复合体发射绿光(540 nm,即剥离后蓝移24 nm),比FN阴离子的发射(572 nm)蓝移32 nm。复合体对高毒性Hg~(2+)具有很好的荧光识别能力,优于其他离子(Mg~(2+),Ni~(2+),Co~(2+),Cu~(2+),Zn~(2+),Pb~(2+)和Cd~(2+))。复合体加入Hg~(2+)后发生荧光淬灭,Hg~(2+)检测限为2.73×10-7mol·L-1,淬灭常数(Ksv)为4.82×102 L·mol-1。  相似文献   
976.
综合ZnO-Al_2O_3-SiO_2系和锗酸盐玻璃陶瓷的优点,采用熔融-晶化法首次制备了Ho~(3+)/Yb~(3+)共掺以ZnAl_2O_4为主晶相的ZnO-Al_2O_3-GeO_2-SiO_2系玻璃陶瓷。因[GeO_4]四面体和[SiO_4]四面体都是玻璃网络形成体,讨论了GeO_2取代SiO_2对玻璃陶瓷样品硬度及发光性能的影响,最终确定GeO_2的取代量为10.55%(w/w)时,玻璃陶瓷综合性能最佳。在980 nm泵浦光的激发下,发现强的绿色(546 nm)和弱的红色(650 nm)上转换发光,并研究了不同Ho~(3+)/Yb~(3+)掺杂比对样品上转换发光的影响,最终结果表明当Ho~(3+)/Yb~(3+)掺杂比为1∶11(n/n)时样品荧光强度最强,在绿色上转换发光材料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  相似文献   
977.
通过氯化锰和2-二甲氨基异丙基氯盐酸盐在溶液中的反应,制备了一类绿光分子基晶态材料:(C5H13ClN)2[MnCl4](1)。该材料在紫外光激发后发出强烈的绿色荧光,并且热分析测试表明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分解温度大于450 K)。结构和光谱分析表明其优异的光学性能归因于[MnX4]2-四面体中Mn2+4T1(G)→6A1电子跃迁。  相似文献   
978.
刘强  张帅  杜凯  尹强  李娃  蔡佩君 《无机化学学报》2018,34(6):1143-1148
在温和条件下合成了2种以β-二酮和三苯氧膦为配体的钕三元配合物[Nd(TTA)_3(TPPO)_2](1)(TTA=2-噻吩甲酰三氟丙酮,TPPO=三苯氧膦)和[Nd(BFA)_3(TPPO)_2](2)(BFA=4,4,4-三氟-1-苯基-1,3丁二酮),获得了单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了配合物结构。晶体分析显示,2种配合物均为八配位结构,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对2种配合物进行了结构表征;通过近红外荧光分析,探讨了配合物的荧光特征。  相似文献   
979.
李铸衡  张婳  刘殿骏  王振新 《应用化学》2018,35(12):1411-1419
三维光学断层成像(Three Dimensional Optical Tomography Imaging)是以光学探针标记的分子或细胞为成像源,在外部光源的激发下产生发射光,通过测量组织边界处的光强,结合光子在组织中的传播模型,来重建出组织内部发射光分布图像以及组织光学参数。三维光学断层成像能够提供目标物在生物体内的分布信息,克服平面成像的局限性。因此,在肿瘤检测、基因表达、蛋白质分子检测、揭示机体功能变化等方面有着很大的应用潜力。本文总结了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荧光分子断层成像(Fluorescent Molecular Tomography,FMT)、生物自发光断层成像(Bioluminescence Tomography,BLT)、切伦科夫荧光断层成像(Cerenkov Luminescence Tomography,CLT)等三维光学断层活体成像技术的新进展,分析了其在实际应用中所面临的技术挑战并探讨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80.
The ultralong Zn2GeO4:Mn2+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nanobelts (PLNBs) were synthesized using a direct hydrothermal route. The persistent luminescence performance is fine-turned upon prolonging the hydrothermal time and controlling the doping ratio of Mn2+. This solid-statereaction-free chemical approach will promote the broad use of these unique nanostructured PLNBs in developing imaging devi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