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02篇
  免费   2103篇
  国内免费   1238篇
化学   3192篇
晶体学   62篇
力学   2251篇
综合类   166篇
数学   2039篇
物理学   6833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222篇
  2021年   297篇
  2020年   303篇
  2019年   255篇
  2018年   305篇
  2017年   410篇
  2016年   435篇
  2015年   431篇
  2014年   693篇
  2013年   918篇
  2012年   678篇
  2011年   764篇
  2010年   659篇
  2009年   690篇
  2008年   706篇
  2007年   694篇
  2006年   673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582篇
  2003年   525篇
  2002年   500篇
  2001年   420篇
  2000年   365篇
  1999年   331篇
  1998年   287篇
  1997年   222篇
  1996年   209篇
  1995年   198篇
  1994年   168篇
  1993年   120篇
  1992年   102篇
  1991年   88篇
  1990年   58篇
  1989年   71篇
  1988年   65篇
  1987年   45篇
  1986年   44篇
  1985年   47篇
  1984年   25篇
  1983年   15篇
  1982年   31篇
  1981年   26篇
  1980年   11篇
  1979年   26篇
  1978年   19篇
  1977年   13篇
  1976年   14篇
  1974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21.
采用粒子模拟的方法并考虑电子束与电磁波的相互作用,首次直接得到了速调管输出信号的离子噪声图像,阐述了束电子、二次电子、离子、电磁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动力学过程. 指出离子噪声所表现出来的相位波动是由电子束速度的波动引起的,电子束速度的变化来源于管内离子数量的变化,离子的数量的变化又与电子束状态变化相互影响,这是离子噪声产生的根本原因. 二次电子对离子噪声产生过程的影响甚微,但是其行为却反映了离子噪声的形成机理. 离子噪声引发的输出信号幅度波动取决于电子束速度和半径的改变,与离子行为密切相关. 关键词: 离子噪声 速调管 粒子模拟 电子束  相似文献   
22.
基于平均和峰值灰度加权的自动调光系统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苏宏武  杨小君  李哲  郝伟  刘刚 《光子学报》2006,35(1):158-160
介绍了在CCD高速电视测量仪系统中,利用电子快门和可变光阑有机结合,在运动控制卡控制下实现自动调光,扩大了调光的动态范围.采用了平均灰度和峰值灰度加权的办法来获取反馈信号,有效的解决不同背景下自调光系统的适应性.提出了基于二次函数的调光反馈量计算方法,提高了调光过程中的收敛速度,同时也保证了系统有较小的超调量.  相似文献   
23.
系统研究了Nd0.5Ca0.5Mn1-xAlxO3(x=0,0.03)单相多晶样品在低温下的电磁性质和超声特性.电阻和磁化率测量表明,Nd0.5Ca0.5O3体系在TCO-257 K处发生了电荷有序相变.超声声速从室温开始随着温度的降低逐渐减小,并在TCO附近达到最小,之后,随着温度的进一步降低,声速急刷增加,同时伴随着一个尖锐的超声衰减峰出现.TCO附近的超声异常表明体系中存在着强烈的电-声子相互作用,该电-声子耦合来源于Mn3 的Jahn-Teller效应.在低温下,出现了另一个超声衰减峰,它的出现归结为反铁磁相与顺磁相之间的相分离现象.随着Al在Mn位的掺入,超声声速的最低点和衰减峰向低温移动,表明体系中的电荷有序态和反铁磁相均被部分抑制,  相似文献   
24.
多普勒效应测试仪的改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邱宁 《物理实验》2002,22(9):18-21
为了解决电磁波多普勒效应在实验室演示的困难,采用单片机和一系列大规模集成电路设计了一种演示电磁波多普勒效应的测试仪器,分析了电磁波的多普勒效应原理,给出了该仪器的组成结构,介绍了该仪器铁特点。  相似文献   
25.
用于波分复用系统的多峰干涉滤光片   总被引:10,自引:7,他引:3  
介绍了用于波分复用系统的多峰干涉滤光片的设计原理,提出了滤光片透射峰位置的确定方法,讨论了影响滤光片半宽度和截止度的因素,给出了滤光片的膜厚容差分析结果,表明透射率监控标准偏差在<0.5%范围内,可以得到波形良好的多峰滤光片,最后给出了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26.
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系统论述涉及强流加速器等强流离子束装置中产生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理论与控制方法及其应用前景。强流离子束在核材料生产与增殖、洁净核能、放射性废物嬗变、放射性药物生产、重离子聚变、高能物理、核科学与工程、国防与民用工业和医疗等许多方面都有极其重要的应用潜力和诱人的发展前景。尤其是,近年来强流加速器驱动的放射性洁净核能系统是国内外关注的热门课题,因为它比常规核电更安全、更干净、更便宜。但是,强流离子束形成的束晕-混沌的复杂性现象已引起了国内外广泛关注,需要加以抑制、控制和消除这类现象,解决这一难题已经成为强流离子束应用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目前不仅必须深入研究这类束晕-混沌的复杂特性及其产生的物理机制,而且需要研究如何实现对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并寻求和发展其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这就向强流离子束物理和非线性-复杂性科学及其技术提出了一系列极富挑战性的新课题。本文结合国内外的研究概况,根据我们多年来的研究成果,特别是我们首创性地提出了一些束晕-混沌的有效控制方法,它们包括:非线性反馈控制法,小波反馈控制法,变结构控制法,延迟反馈控制法,参数自适应控制法等,进行重点的介绍。对上述课题当前的主要进展及相关问题进行系统的总结和比较全面综述的评论。最后,指出该领域今后的研究方向,以推动这个崭新领域的深入研究和应用发展。  相似文献   
27.
28.
The transport of monodisperse as well as polydisperse colloid suspensions in a two-dimensional, water saturated fracture with spatially variable and anisotropic aperture is investigated with a particle tracking model. Both neutrally buoyant and dense colloid suspensions are considered. Although flow and transport in fractured subsurface formations have been studied extensively by numerous investigators, the transport of dense, polydisperse colloid suspensions in a fracture with spatially variable and anisotropic aperture has not been previously explored. Simulated snapshots and breakthrough curves of ensemble averages of several realizations of a log-normally distributed aperture field show that polydisperse colloids exhibit greater spreading than monodisperse colloids, and dense colloids show greater retardation than neutrally buoyant colloids. Moreover, it is demonstrated that aperture anisotropy oriented along the flow direction substantially increases colloid spreading; whereas, aperture anisotropy oriented transverse to the flow direction retards colloid movement.  相似文献   
29.
30.
The widely used locally adaptive Cartesian grid methods involve a series of abruptly refined interfaces. In this paper we consi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refined interfaces on the steady state errors for second‐order three‐point difference approximations of flow equations. Since the various characteristic components of the Euler equations should behave similarly on such grids with regard to refinement‐induced errors, it is sufficient enough to conduct the analysis on a scalar model problem. The error we consider is a global error, different to local truncation error, and reflects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multiple interfaces. The steady state error will be compared to the errors on smooth refinement grids and on uniform grids. The conclusion seems to support the numerical findings of Yamaleev and Carpenter (J. Comput. Phys. 2002; 181: 280–316) that refinement does not necessarily reduce the numerical error. Copyright © 2005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