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129篇
  免费   2144篇
  国内免费   2989篇
化学   11499篇
晶体学   167篇
力学   2068篇
综合类   254篇
数学   5902篇
物理学   3372篇
  2024年   67篇
  2023年   242篇
  2022年   358篇
  2021年   618篇
  2020年   708篇
  2019年   645篇
  2018年   611篇
  2017年   693篇
  2016年   833篇
  2015年   609篇
  2014年   818篇
  2013年   1640篇
  2012年   1029篇
  2011年   1030篇
  2010年   908篇
  2009年   1118篇
  2008年   1127篇
  2007年   1203篇
  2006年   1005篇
  2005年   933篇
  2004年   870篇
  2003年   748篇
  2002年   699篇
  2001年   577篇
  2000年   581篇
  1999年   564篇
  1998年   451篇
  1997年   388篇
  1996年   346篇
  1995年   320篇
  1994年   253篇
  1993年   239篇
  1992年   176篇
  1991年   158篇
  1990年   103篇
  1989年   77篇
  1988年   80篇
  1987年   61篇
  1986年   59篇
  1985年   63篇
  1984年   53篇
  1983年   28篇
  1982年   36篇
  1981年   34篇
  1980年   30篇
  1979年   28篇
  1978年   8篇
  1977年   16篇
  1976年   7篇
  1957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合成了以Fe3O4为核,以SiO2为壳的磁性纳米微粒(Fe3O4@SiO2),并采用沉淀沉积法将ZrO2包覆到材料表面。通过XRD、TEM、XPS和N2吸附/脱附等手段对材料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材料Fe3O4@SiO2@ZrO2上沉积了氧化锆纳米颗粒,具有超顺磁性,可在外加磁场作用下实现从水中快速分离。同时系统研究了材料对水中磷酸盐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沉积ZrO2使得材料对磷酸盐表现出良好的吸附性能,并且随着沉积量的增大吸附量增加。吸附等温线可用Freundlich方程拟合。吸附动力学可用拟二级动力学模型拟合,吸附速率随初始浓度增加而减缓。磷酸盐吸附量随溶液pH值的增大而减小,但几乎不受离子强度影响。  相似文献   
992.
以P123(聚环氧乙烷-聚环氧丙烷-聚环氧乙烷三嵌段共聚物)为模板剂,Ce(NO33为反应原料,通过考察加热方式、加热温度、原料配比等因素,合成了结构性能较好、表面羟基含量较高的介孔CeO2材料。利用XRD,N2吸附-脱附,TEM,Raman,FT-IR等技术对合成样品的结构性能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当P123与Ce(NO33物质的量之比为1:10,在110℃水热下合成的CeO2结构性能最好。以酸性橙7(AO7)为探针分子,对合成介孔CeO2的光催化性能进行评价。光催化结果证明,由于表面羟基含量较高、介孔及氧缺位的形成,所合成结构性能较好的CeO2,利用可见光可彻底催化降解溶液中的AO7。  相似文献   
993.
采用多种现代分析手段研究了烟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与纳米氧化铝(γ-Al2O3)和纳米勃姆石(γ-AlOOH)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NADP+与γ-AlOOH主要通过静电作用相结合,而在γ-Al2O3表面除了静电和氢键作用外,还存在通过铝与磷酸根中的氧配位形成的内层配合物;在3相似文献   
994.
在甲醇中三苄基氯化锡与3,4-二甲氧基苯甲酸发生脱烃基反应,合成了梯形四核有机锡氧簇合物[(μ-O)(μ-OMe)(L)Sn2(CH2Ph)4]2(HL=(MeO)2C6H3CO2H),经UV、IR、元素分析及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构。该晶体属三斜晶系,空间群P1,晶体学参数:a=1.2256(5)nm,b=1.2294(5)nm,c=1.3780(5)nm,α=69.784(7)°,β=68.568(7)°,γ=72.926(7)°,V=1.7801(12)nm3,Z=1,Dc=1.549g·cm-3,μ(Mo )=1.447mm-1,F(000)=832,R1=0.0261,wR2=0.0606。晶体结构分析表明:整个分子是以Sn2O2四元环为中心的对称结构,中心锡原子呈五配位畸变三角双锥构型。晶体中,两相邻的配合物分子经C-H咅作用组成一维带状结构。利用量子化学G03W软件,在LANL2DZ基组对配合物的稳定性、前沿分子轨道组成及能量进行研究。热重分析表明,配合物在128℃以下能稳定存在。此外,还研究了该配合物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995.
以硝酸镍为镍源,硫酸钴、硫酸铜、硫酸铝为掺杂原料,采用超声波辅助沉淀法分别制备了单元和多元取代纳米氢氧化镍。用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激光粒度仪(PSD)及电子显微镜(TEM、SEM)对样品晶相结构、形貌、粒度分布等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单元或多元取代对产物晶相及其结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均为纳米级Ni(OH)2,随着掺杂元素种类的增多,其一次粒子变得细小,团聚加重,二次粒子粒径增大。样品中α-Ni(OH)2比例随取代元素增多而增大。相对于Co单元和Co/Cu双元取代,Co/Cu/Al三元取代的样品其晶相结构更稳定,在碱液中浸泡3周后仍为纯α-Ni(OH)2。在相同掺杂比例下,Cu取代比Co取代更有利于α-Ni(OH)2的生成,但Co取代的样品结构稳定性优于Cu取代的样品。  相似文献   
996.
水热法合成了2个配合物{[Cu2(L)2(tp)]·2H2O}n(1)和[CuL(ClO4)]n(2)(L=4-羧酸-2,2':6',2"-三联吡啶,H2tp=对苯二甲酸)。对其晶体结构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配合物12都通过配体和金属离子组装成一维链结构;配合物1属于三斜晶系,P1空间群,并通过链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三维的网状结构;配合物2通过链与链间的氢键作用形成二维的层状结构。对其热稳定性和荧光性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997.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氮功能化对蒄类化合物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及载流子传输性质的影响. 结果表明, 引入杂N原子可以线性降低前线轨道能级, 增强电子注入能力与空气稳定性, 且邻位掺杂较迫位和均匀掺杂调节效果更为显著. 其中, 十二氮杂蒄(12ac)具有新颖的“碗状”构型和高的电子亲和势(3.45 eV), 是潜在的空气稳定电子传输材料构筑单元. 理论预测室温下2,6,10-三对甲氧基苯基-3,4,7,8,11,12-六甲氧基三氮杂蒄(3b)晶体的电子迁移率为0.242 cm2/V s, 预计是良好的电子传输材料, 值得进一步器件化研究.  相似文献   
998.
采用与超高强度钢,台炼过程相同的工艺制备了35CrNi3Mo化学成分标准物质。对标准物质的制备技术、均匀性检验、稳定性考察进行了分析。研制的35CrNi3Mo化学成分标准物质具有良好的均匀性和稳定性。采用8家实验室进行协作定值,对定值结果的不确定度进行评定,各组分定值结果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小于13%。  相似文献   
999.
合成了一种二维窗口型膦酸锆材料β-丙氨酸-N,N-双亚甲基膦酸锆(ZrNCP),采用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镜、透射电镜分析了合成产物的相组成和微观结构;利用N2吸脱附试验装置测定了合成产物对不同金属离子的吸附性能,考察了浓度、温度及pH对其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合成产物内部存在大量分布均匀的微介孔,材料微观形貌为规整片状.随着金属离子半径的增大,ZrNCP对各种金属离子的平衡吸附量(mmol/g)呈逐渐减小趋势.  相似文献   
1000.
肾脏缺血缺氧以及再灌注过程都将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使肾功能严重受损.肾脏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是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的主要原因并能诱导急慢性排斥,影响肾存活率.近年来发现,衍生于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B螺旋亚基亲水表面序列的肽链(HBSP),对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显著的保护作用,但其在体内极短的半衰期(约2min)极大地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因此,本研究采用构象约束、全D-构型氨基酸替换和N-端封闭策略,设计了3种类型的EPOB螺旋表面肽衍生物,旨在提高其代谢稳定性环肽的设计采用了对氧化还原稳定的硫醚键和相对刚性的亚砜键两种环合方式.在多肽的合成上,采用微波辅助多肽自动合成和手工合成两种模式有机结合;优化了硫醚环合工艺,应用微波加热进行硫醚环肽的合成,大大提高了产率和效率;利用圆二色(CD)谱确定了亚砜环肽的相对构型.活性实验表明,相对于线性母肽HBSP,本文设计合成的代谢稳定衍生肽对大/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均有显著提高的保护作用,且硫醚和R-构型亚砜环肽的肾脏保护活性强于S-构型亚砜环肽.而且,环化确实提高了功能肽的血浆稳定性.因此,本文合成的硫醚环肽一周一次注射剂量等效于线性肽HBSP一日三次剂量对小鼠肾损伤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