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201篇
  免费   4678篇
  国内免费   8606篇
化学   17202篇
晶体学   557篇
力学   245篇
综合类   378篇
数学   236篇
物理学   21867篇
  2024年   238篇
  2023年   779篇
  2022年   977篇
  2021年   1115篇
  2020年   629篇
  2019年   1094篇
  2018年   810篇
  2017年   1051篇
  2016年   1056篇
  2015年   1107篇
  2014年   2129篇
  2013年   2028篇
  2012年   1817篇
  2011年   1931篇
  2010年   1904篇
  2009年   2013篇
  2008年   1903篇
  2007年   1633篇
  2006年   1660篇
  2005年   1484篇
  2004年   1452篇
  2003年   1448篇
  2002年   1123篇
  2001年   1164篇
  2000年   905篇
  1999年   813篇
  1998年   700篇
  1997年   739篇
  1996年   713篇
  1995年   765篇
  1994年   603篇
  1993年   522篇
  1992年   553篇
  1991年   467篇
  1990年   439篇
  1989年   405篇
  1988年   123篇
  1987年   89篇
  1986年   42篇
  1985年   29篇
  1984年   20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92.
以2-苯基-1,2,3-三唑基-4-甲醛为原料,与苯乙酮或取代苯乙酮发生羟醛缩合生成相应的查尔酮;再与2-肼基苯并噻唑反应,合成了5个含1,2,3-三唑基、苯并噻唑基的新型吡唑啉衍生物,其结构经1H NMR、 IR和元素分析表征。荧光性能研究结果表明:该类化合物具有良好的荧光性,其最大发射波长在427~444 nm,荧光强度大小与衍生物中不同的取代基有关  相似文献   
993.
一种在固体基底上制备高度取向氧化锌纳米棒的新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郭敏  刁鹏  蔡生民 《化学学报》2003,61(8):1165-1168
采用廉价、低温的方法,在修饰过ZnO纳米粒子膜的ITO基底上成功制备出具有 高长径比、高度取向的ZnO纳米棒阵列,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以及拉曼光谱对制备出的ZnO纳米棒的结构和形貌 进行了表征,测试结果表明,ZnO纳米棒是单晶,属于六方晶系,与基底直,上仍 沿(001)晶面择优生长的特征,并且ZnO纳米棒基本上无氧空位的存在,统计结果显 示,水热反应2h后90%以上的ZnO纳米棒直径为120~190nm,长度为4μm  相似文献   
994.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95.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96.
粉煤灰空心微珠沸石化制备复合空心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王德举  唐颐  董安钢  张亚红 《化学学报》2003,61(9):1425-1429
采用晶种静电吸附-诱导转化技术,成功地将选自工业废弃物粉煤灰的空心微 球转化为具有沸石/莫来石双层复合球壳结构的空心球,用XRD和SEM等手段对产物 进行了表征,并对球壳的转化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997.
本文基于二氧硫对固定于增塑的聚氯乙烯膜上的芳香稠环化合物蒽的荧光熄灭,研制了二氧化硫选择性光化学敏感膜,经过组成优化 的敏感膜测定二氧化硫的浓度范围为6.59×10^-3-5.23×10^-1mol/L,校正曲线与理论推导的模拟曲线相吻合,且荧光信号具有较高的重现性,信号响应时间为5-30s.  相似文献   
998.
多元非线性荧光校正的人工神经网络方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刘平  梁逸曾 《化学学报》1997,55(4):386-392
由实验测定得知罗丹明B,丁基罗丹明B,曙红B组成的三组分混和荧光分析体系存在严重的荧光熄灭现象,其混和物的荧光光谱呈非线性,PLS难以校正。本文成功地将BP-ANN应用于此多元非线性荧光校正问题,完成了三组分的同时测定,得到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999.
PEO/EVA共混物的结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PEO以分散相形式存在于PEO/EVA共混物中,且具有部分相容性。X-射线衍射谱表明EVA含有较强的PE衍射峰;PEO/EVA共混物既表现出PE的衍射峰也含有PEO的晶面反射。随着PEO的Mn的增加,PEO/EVA的Wc、x增大且于时获得最大值:PE0/EVA的Wc、x值比纯PEO的Wc、x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1000.
在理学3064X荧光仪上采用十八烷基马来酸(OHM)晶体作为色散单元,通过改造电路,调整晶体倾角,获得对碳分析的良好线性,在流气正比计数器(FPC)窗膜分别为5μm和0.6μm条件下,碳元素的峰背比分别达到38.91和54.04。作者分析了白口铸铁和碳化硅中的碳,结果表明在理学3064X荧光仪上定量分析碳是可行了,具有快速、简便、准确、多元素同时分析的特点,可用于日常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