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458篇
  免费   422篇
  国内免费   1090篇
化学   3981篇
晶体学   43篇
力学   230篇
综合类   42篇
数学   1440篇
物理学   1234篇
  2024年   12篇
  2023年   82篇
  2022年   142篇
  2021年   188篇
  2020年   226篇
  2019年   190篇
  2018年   193篇
  2017年   202篇
  2016年   211篇
  2015年   187篇
  2014年   308篇
  2013年   534篇
  2012年   321篇
  2011年   406篇
  2010年   335篇
  2009年   385篇
  2008年   390篇
  2007年   393篇
  2006年   327篇
  2005年   323篇
  2004年   254篇
  2003年   223篇
  2002年   170篇
  2001年   127篇
  2000年   121篇
  1999年   98篇
  1998年   96篇
  1997年   75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50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2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9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6篇
  1980年   6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2篇
  1973年   1篇
  1970年   2篇
  196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张普玉  柴云  尹艳琴  王立 《化学研究》2003,14(3):21-23,67
用BF3对载体硅胶和氧化铝进行了表面修饰,考察了修饰的载体负载茂金属催化剂后催化乙烯聚合的特性.研究表明,用BF3修饰过的载体负载二氯二茂锆催化乙烯的聚合,聚合活性有较大提高,具有工业应用前景,并且提出了这一催化体系的负载机理.  相似文献   
62.
武森涛  储伟  崔名全 《合成化学》2003,11(3):257-259,266
以改性活性炭担载的Pt为催化剂催化硝基苯经加氢重排一步合成对氨基苯酚,收率54.70%,选择性可达91.40%。  相似文献   
63.
稀土复合变质对新型铸造热锻模具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研究了稀土复合变质对新型铸造热锻模具钢(CHD钢)组织与性能的组织。结果表明,稀土复合变质能细化晶粒,并且随着稀土量的增加。细化效果明显;加入适量的稀土复合变质后,夹杂物数量明显减少,夹杂物趋于球化并均匀地分布在钢中,形态和分布得以了改善,向钢中加入稀土进行复合变质,能促进贝氏体、奥氏体和位错亚结构的形成,细化马氏体板条。当残留稀土含量为0.02%时,CHD钢的硬度、强度变化不大,断裂韧性(KIC)和疲劳裂纹扩展门槛值(△Kth)有所提高,冲击韧性、延伸率、断面收缩率提高了近一倍,抗热疲劳性能也最好。  相似文献   
64.
采用脉冲激光轰击浸于流动相中的氧化铽固体靶,考察了流动相及其流速、脉冲激光输出功率、修饰剂、添加修饰剂顺序等对所获得的氧化铽有机溶胶荧光性能的影响。UV-Vis和荧光光谱的测试表明:以含有修饰剂的无水乙醇作为流动相,可得到良好荧光性能的氧化铽乙醇溶胶,而环己酮与醋酸乙酯均不适合作为该体系的流动相;最佳流速为0.15 mL·s-1;脉冲激光输出功率大有利于其荧光性能;最佳修饰剂为乙酰丙酮(acac)和2,2′-联吡啶(2,2′-bipy),且应原位修饰。  相似文献   
65.
陈苏  陈莉 《分子催化》2002,16(5):374-378
以氯化锌、铁氰化钾(含有整合剂)的水溶液为原料,合成了铁锌双金属氰化物(DMC)催化剂。为获得高活性的DMC催化剂,需将叔丁醇 、多元醇螯合剂螯合至其结构中,用XRD、XPS等分析手段,对铁锌DMC催化剂的结构与活性进行分析表征。实验发现,DMC催化剂的晶体结构与螯合剂密切相关,螯合剂能显著降低DMC催化剂的结晶程度,从而提高DMC催化剂的活性。同时,氯化锌过量也有利于DMC催化剂活性的提高。并表征了相关DMC催化剂的活性中心。  相似文献   
66.
Tin oxide-doped hybrid particles were prepared by a wet chemical process with organic-inorganic (phenyl/silica) hybrid particles in an alcoholic solution. The phenyl/silica hybrid particles, with a diameter of ca. 790 nm were used as a new support material for tin oxide (SnO2) particles from tin(IV) chloride. The surface of the particles was modified via nitration of aromatic groups in the particles, to promote formation of the tin oxide coating on the particles. The thickness and surface morphology of the tin oxide layer coated on the nitrated-phenyl/silica hybrid particles could be controlled by varying the tin(IV) chloride concentration and reaction time. The size and morphology of the resultant particles were investigated with field emission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y (FE-SEM) and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TEM). The particles obtained were also characterised by infrared (FTIR) and solid-state 13C magic angle spinning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13C-CP/MAS NMR) spectroscopy. The effect of processing parameters on the crystallinity and structure of the doped hybrids were confirmed by X-ray diffraction (XRD) patterns.  相似文献   
67.
PEG (Polyethylene Glycol)-grafted nano-titania has been obtained in a one-step procedure using hexamethylene diisocyanate as the coupling agent and dibutyltin dilaurate as the catalyst in toluene at 80℃ and characterized qualitatively by FTIR and quantitatively by elemental analysis and thermogravimetric analysis. A comparison of nano-titania with two other commonly used inorganic nanoparticles, nano-silica and nano-alumina, is made, revealing that reactivity order is nano- silica 〉 nano-alumina 〉 nano-titania in view of PEG grafting. Possible mechanism of PEG grafting is also discussed.  相似文献   
68.
崔铮  相艳  张涛 《化学进展》2007,19(4):583-589
壳聚糖是甲壳素脱乙酰基的产物,具有良好的成膜性、生物相容性、环保以及价格低廉等特点。作为一种碱性高分子膜材料,近年来已成为聚电解质研究领域中的研究热点。本文综述了壳聚糖固体聚合物电池用膜的研究现状,其改性工艺主要包括共混、化学改性、质子酸掺杂、无机盐掺杂等方法,比较了各种工艺处理后壳聚糖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的性能差异,并就壳聚糖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中离子传导机理中有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了进一步改进壳聚糖固体聚合物电解质膜性能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69.
苯丙氨酸改性树枝状聚赖氨酸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双芴甲氧羰基赖氨酸(Di- Fmoc -Lysine)为支化单元采用固相多肽合成技术制备了一种树枝状聚赖氨酸.该聚合物表面活性氨基通过与芴甲氧羰基苯丙氨酸(Fmoc- Phe)反应获得表面完全替代的苯丙氨酸改性树枝状聚赖氨酸.产物的分子量和结构经MS和NMR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得到的产物分子量单一,是一种潜在的理想非病毒治疗载体.  相似文献   
70.
水相湿法改性纳米碳酸钙表面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特定的表面改性剂在水相中对纳米碳酸钙的悬浮液进行了湿法改性。红外光谱和热失重分析证明,改性剂与碳酸钙之间以化学键结合;沉降体积和接触角的测定结果说明改性粒子在液体石蜡中的润湿性和疏水性得到了提高;透射电子显微镜照片显示改性粒子在液体石蜡中有更好的分散性;体系粘度实验表明改性粒子与液体石蜡之间有较好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