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309篇
  免费   2538篇
  国内免费   5213篇
化学   16302篇
晶体学   102篇
力学   3350篇
综合类   1048篇
数学   5091篇
物理学   9167篇
  2024年   114篇
  2023年   504篇
  2022年   563篇
  2021年   599篇
  2020年   460篇
  2019年   598篇
  2018年   389篇
  2017年   575篇
  2016年   645篇
  2015年   671篇
  2014年   1338篇
  2013年   1110篇
  2012年   1238篇
  2011年   1397篇
  2010年   1403篇
  2009年   1484篇
  2008年   1836篇
  2007年   1329篇
  2006年   1495篇
  2005年   1377篇
  2004年   1612篇
  2003年   2122篇
  2002年   2060篇
  2001年   1766篇
  2000年   1129篇
  1999年   803篇
  1998年   1107篇
  1997年   693篇
  1996年   759篇
  1995年   736篇
  1994年   638篇
  1993年   410篇
  1992年   450篇
  1991年   477篇
  1990年   397篇
  1989年   412篇
  1988年   94篇
  1987年   105篇
  1986年   55篇
  1985年   42篇
  1984年   23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12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1篇
  195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991.
应用氢化法—无色散原子荧光技术分析痕量As、Sb、Bi、Se、Te、Sn已有报导。  相似文献   
992.
利用无水乙醇分解制备碳纳米管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CVD法高温分解无水乙醇,以分子筛(合成皂石)基体上的Fe颗粒为催化剂,制备出了管壁更薄、端部为开口结构的碳纳米管.本实验制备出的碳纳米管,相对于传统CVD方法制备出的碳纳米管,在实验条件控制稳定的情况下,管壁较直、缺陷较少、管内径较大.具有这样结构的碳纳米管在储氢等方面应具备更为优良的效果,从而有着潜在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93.
粉煤灰与几种酸固相反应特性的表面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扫描电镜.能量色散谱研究了粉煤灰与酸的固相反应过程中表面形貌和化学组成变化特性。室温下粉煤灰分别与HCI、HNO3、H2SO4、HCIO4固相反应后,表面产生直径20—200nm的结晶颗粒或晶柱。反应生成的水溶物结晶体的扫描电镜图像分别呈手指状、龟背形、蛛蛛状、蝙蝠态,分别为氯化铝铁混晶、硝酸铝铁混晶、硫酸铝铁混晶和高氯酸铝铁混晶。粉煤灰是硅、铝、铁等元素的氧化物聚集体,铁铝等氧化物主要分布在颗粒表面,氧化硅主要分布在颗粒内层。用少量酸进行固相反应这些氧化物聚集体可相互剥离,用H2SO4处理粉煤灰优先将铁铝氧化物转化成可溶性硫酸盐。  相似文献   
994.
临床检测微流控芯片是微全分析系统的一个重要研究前沿。根据检测对象和检测方法的不同,本文从免疫分析、蛋白质分析、核酸分析、细胞分析和小分子分析5个方面对微流控临床检测的最新技术进行了全面地评述。引用文献45篇。  相似文献   
995.
2.7.1.2偶氮氯膦Ⅲ1.试剂的性质偶氮氯膦Ⅲ(以下简写作CPAⅢ)的合成及其应用最早见诸于1961年的文献。其化学名为3,6-双(4-氯-2-膦羧基苯偶氮)变色酸,或称2,7-双(-4′-氯-2′-膦羧基苯偶氮)-1,8-二羟基萘-3,6-二磺酸,分子结构式为:相对分子质量(M.Wr)693.25,该试剂首先应用于铀的测定,其纯品为棕褐色粉末,微溶于乙醇,与偶氮胂Ⅲ相比较,在分子结构上,在两个2′-位上的-AsO(OH)2基团由-PO(OH)2基团取代,且在偶氮基团的对位引入吸电子基氯原子为其主要区别。应用于测定稀土时,在较氮胂Ⅲ有更高的灵敏度,更好的选择性,可在较高的酸性介质…  相似文献   
996.
Dinuclear silver (I) six‐membered ring complex [Ag2 (bta)2 ‐(hmbta)2] (ClO4)2 (3) has been synthesized by the reaction of benzotriazole (bta) (1) and 1‐hydroxymethyl benzotriazole (hmbta) (2) with Ag (CH3CN)4ClO4. The structures of compound 2 and Complex 3 have been studied by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analysis. The change of luminescent intensity of 1, 2 and 3 was reported. Compound 2 crystallizes in the mono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2 (1)/c, a = 0.7655 (10) nm, b = 1.0126 (14) nm, c =0.9502 (13) nm, β = 95.07 (2)°, V = 0.7337 (17) nm3 and Z = 4. Complex 3 crystallizes in the triclinic system with space group P1, a = 0.73611 (18) nm, b = 0.9152 (2) nm, c = 1.2277 (3) nm, β = 87.170 (5)°, V = 0.8221 (3) nm3 and Z = 1. The main structural feature of complex 3 is a symmetric dinuclear six‐membered ring formed by two silver (I) atoms and four N‐atoms from two benzotriazoles. The second structural feature of complex 3 is the τ‐τ stacking interaction between two adjacent molecular planes, which forms the two‐dimentional layer structure. Besides, compared with 2, the luminescent intensity of complex 3 shows a remarkable enhancement.  相似文献   
997.
配合物Cu(phen)2 (dca)2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合成了配合物Cu(phen)2 (dca)2(phen=C12H8N2为1,10-邻菲啰啉,dca-为二氰基氨基阴离子),用IR对其结构进行了初步表征,并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该晶体属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a=0.8869(2)nm,b=1.4691(2)nm,c=1.9298(2)nm,β=100.90(1)°;V=2.4691(8)nm3,Z=4,F(000)=1132.00,Dc=1.496g/cm3,R=0.051,RW=0.068.中心铜(Ⅱ)离子分别与两个phen中的四个N原子和两个dca-的两个N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变形八面体结构.  相似文献   
998.
1 INTRODUCTION The pyridyl-phosphine ligands have been widely used for many years to synthesize hetero- or homo-nuclear metal complexes[1], as electronic differentiation associated with the hard (N) and soft (P) donor atoms dictates their unique reactivities and coordination modes. One of the most common pyridylphosphines studied to date is (2-C5H4N)PPh2 which displays numerous ligating modes ranging from P-coordination and P,N-chelation to the more common P,N-bridging of two metal …  相似文献   
999.
一种测定蛋白质的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新体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使用四溴荧光素(TBFS)作为蛋白质的染色剂,建立了一种测定蛋白质的分子吸收光谱分析新体系———BSA 四溴荧光素,体系十分简单,BSA浓度在0.11~60.0μg·ml-1范围符合比耳定律;测定15.0μg·ml-1BSA溶液10次,求得相对标准偏差为1.26%,桑德尔灵敏度为0 094μg·cm-2。可直接用于血清样品中蛋白质的测定,测得质量控制血清样品中蛋白质质量为35.4±2.4mg,与标准值36.9mg吻合。回收率在97.0%~108.3%之间,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000.
光度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