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1篇
化学   29篇
力学   6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5篇
物理学   2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5 毫秒
11.
韧脆转变的一种细观随机模糊统计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不同温度和应力状态下40Cr材料进行大子样宏观试验和细观观测,提出了一种新的材料断裂韧脆转变统计随机模糊模型。该模型认为,在统计意义上,材料的韧性断裂为空穴机制,临界空穴扩张比参数可以作为韧性断裂的判据;材料的脆性断裂可以用内嵌币状裂纹的脆性断裂模型来模拟,为此测量断裂特征长度,提出并具体计算了控制币状裂纹失稳扩张的细观临界应力强度因子;在韧脆转变区域内,这两种机理并存并相互竞争,为此提出了模糊准则。对模型参数进行了测量和统计分析,给出分布规律,给出了计算断裂特征的概率模型。计算了韧脆转变区域内的细观机制变化和宏观响应。结果表明,该模型及分析方法可以很好地模拟应力状态及温度对韧脆转变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13.
聚合物/橡胶共混物脆韧转变机理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聚丙烯(PP)、聚酰胺(PA)类准韧性聚合物在室温低速拉伸时为韧性破坏,因此Bucknall提出的室温下拉伸蠕变试验体积应变方法、不能用于表征这类共混物的脆韧转变机制.应用时温等效原理,可使低速低温拉伸试验和室温冲击试验相关等效.由此提出在聚合物的脆化温度下拉伸蠕变体积应变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聚合物共混物的增韧机理的定量化研究.结果给出,当体积应变-轴向应变曲线的斜率用K表示时:室温冲击脆性PP的K=0.76,主要是空洞-银纹化损伤机制;超高韧性PP/EPDM(V_(?)=0.30)的K≈0,主要是微剪切损伤机制.从而定量化的确认了这种损伤机制的转化是准韧性聚合物PP/橡胶共混物产生脆韧转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TOUGHENING OF POLYCARBONATE WITH PBA-PMMA CORE-SHELL PARTICLE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miscibility, mechanical properties, morphology and toughening mechanism of PC/PBA-PMMA blends were investigated. The dynamic mechanical results show that PC/PBA-PMMA blend has good miscibility and strong interfacial adhesion. The Izod impact strength of blend PC/PBA-PMMA with 4% (volume fraction) PBA-PMMA core-shell modifier is 16 times higher than that of pure PC. The core-shell volume fraction and thickness of the PMMA shell have effect on the toughness of PC/PBA-PMMA blends. As PMMA volume fraction increases, the toughness of PC/PBA-PMMA blend increases, and reaches a maximum value at 30% volume fraction of PMMA or so.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PC/PBA-PMMA blend with a minimum amount of PBA-PMMA modifier show that brittle-tough transition has no significant variance in comparison with that of pure PC. The 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ic (SEM) observation indicates that the toughening mechanism of the blend with the pseudo-ductile matrix modified by small core-shell latex polymer particles is the synergetic effect of cavitation and shear yielding of the matrix.  相似文献   
15.
根据作者已建立的准网络形态模型和推导出的基体层厚度计算公式,从实验上研究了橡胶粒子的分布对聚氯乙烯(PVC)/丁氰橡胶(NBR)共混物脆韧转变的影响.结果表明,不仅无规形态PVC/NBR共混物存在脆韧转变主曲线,而且准网络形态PVC/NBR共混物也存在脆韧转变主曲线.但是两条主曲线明显不重合,表明橡胶粒子的分布对PVC/NBR共混物脆韧转变有显著影响.而且准网络形态PVC/NBR共混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比无规形态PVC/NBR共混物的临界基体层厚度大得多,表明准网络形态比无规形态明显有利于增韧.因此临界基体层厚度不仅是基体的特征参数,还是界面粘结和橡胶粒子分布的函数.  相似文献   
16.
环氧化三元乙丙橡胶增韧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的脆韧转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环氧化的三元乙丙橡胶(eEPDM)与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酯(PBT)共混可以使PBT共混体的缺口冲击强度获得很大的提高.当eEPDM橡胶浓度为24wt%时,PBTeEPDM共混体的缺口冲击强度是纯PBT的12倍.随着eEPDM含量的增加,在室温下PBTeEPDM共混体出现了明显的脆韧转变,其脆韧转变的临界粒子间距为0.49μm.橡胶的加入及含量的增加使PBT体系的脆韧转变温度(TBD)向低温移动,且PBTuEPDM与PBTeEPDM共混体脆韧转变温度的差随橡胶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增大.扫描电镜照片表明,在橡胶组成相同的情况下,PBT基体中分散的eEPDM粒子明显小于未环氧化的EPDM粒子.且eEPDM橡胶的粒子间距(ID)也明显地低于uEPDM橡胶粒子的ID,这导致PBTeEPDM共混体系在室温下出现脆韧转变.  相似文献   
17.
此文着重研究短脉冲强激光作用下的等离子体X射线辐射强度随入射激光能量或功率的变化,等离子体辐射主要由激光功率决定,实验显示了辐射曲线的突变区域和他和区域结构。此外,本结果表明在激光以20Ps入射条件下的等离子体相对论吸收效应还不太明显,在等离子体中主要是逆韧致吸收。  相似文献   
18.
程亚  徐至展 《光学学报》1998,18(4):21-425
在激光强度大于10^18W/cm^2的条件下,利用强激光场中完全相对论的电子运动轨迹,得到了稀薄等离子体中的韧致吸收系数计算公式,并与原有的逆韧致吸收系数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9.
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脆性研究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李文  王晓光 《物理》1998,27(11):676-679
评述了近年来Ti-Al系金属间化合物本征脆化和环境脆化的起源、机理及韧化途径、机制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以A106管材钢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小冲杆断裂试验,获得断后试样的最小厚度;在对试样断裂后的变形分析中,建立了试样厚度减薄率与温度的关系,规避了低温试验中载荷和位移测量不准确导致小冲杆能量转变温度不确定的问题。结果表明:基于厚度法可以准确确定小冲杆断裂试验的能量转变温度;小冲杆断裂试验后,试样最薄厚度的减小率与温度曲线关系呈现S型,有上平台、转变区、下平台三个典型区域;根据厚度减薄率与温度曲线关系可以得到小冲杆的能量转变温度。采用厚度法得到的小冲杆断裂试验的转变温度与能量法获得的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