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32篇
  免费   2076篇
  国内免费   3609篇
化学   8136篇
晶体学   67篇
力学   139篇
综合类   135篇
数学   209篇
物理学   7131篇
  2024年   46篇
  2023年   179篇
  2022年   227篇
  2021年   213篇
  2020年   185篇
  2019年   198篇
  2018年   156篇
  2017年   193篇
  2016年   222篇
  2015年   253篇
  2014年   528篇
  2013年   568篇
  2012年   586篇
  2011年   673篇
  2010年   620篇
  2009年   643篇
  2008年   830篇
  2007年   756篇
  2006年   794篇
  2005年   688篇
  2004年   699篇
  2003年   664篇
  2002年   634篇
  2001年   579篇
  2000年   460篇
  1999年   459篇
  1998年   416篇
  1997年   439篇
  1996年   408篇
  1995年   420篇
  1994年   347篇
  1993年   352篇
  1992年   330篇
  1991年   360篇
  1990年   286篇
  1989年   297篇
  1988年   43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2篇
  1985年   15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9篇
  1982年   5篇
  1980年   1篇
  195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生物样品中锌、铜和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生物样品经消化处理后,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锌、铜和锰的含量,平均加标回收率为97.3%-102.4%,相对标准偏差(RSD)为0.65 %-1.40%.锌、铜和锰在给定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4、0.9994和0.9983,方法简便,快速,结果可靠.  相似文献   
22.
双纠缠原子在耗散腔场中的纠缠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春蕾  方卯发  吴珍珍 《物理学报》2006,55(9):4647-4651
研究了能量损耗腔中,两纠缠二能级原子与单模辐射场相互作用过程中原子的纠缠动力学.结果表明:双纠缠原子的纠缠度演化特性决定于初始两原子间的纠缠度、纠缠形式、腔场的平均光数、腔场的衰变系数.当原子初始处于一特定纠缠态时,其纠缠度可以放大,并且不受腔场损耗的影响. 关键词: 二能级原子 纠缠度 密度算符 单模辐射场  相似文献   
23.
Σ-原子能级的理论计算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对Σ-原子的理论分析,数值求解了相应的Dirac方程,得到 了一组Σ-原子的能级值,与实验数据相当吻合;其结果连同K-原子的情况支持了Batty 光学模型势在奇异原子中应用的正确性,进而表明核子间的强相互作用力为吸引力.  相似文献   
24.
离子交换富集-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自来水中Cu,Fe和Zn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研究了用 2 0 1× 7阳离子交换树脂对自来水中的微量元素进行交换富集 ,采用微量脉冲进样 导数火焰原子吸收法测定富集后溶液中的Cu ,Fe和Zn ,该方法灵敏度分别为 0 2 9,0 5 9和 0 0 6 μg·L- 1 ,精密度分别为 4 2 8% ,1 95 %和 2 2 8% ,检测限分别为 1 2 8,5 85和 0 6 8μg·L- 1 ,回收率分别为 91 13% ,10 1 34%和99 84 % ,本方法大大减少了需样量 ,简便快速 ,灵敏度高。  相似文献   
25.
傅海辉 《物理》2002,31(8):534-539
电子自旋是原子物理学和量子力学的重要概念,电子自旋假说的产生在物理学史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该文系统论述了电子自旋假说提出了与被物理学界接受的历史,并从荷兰莱顿理论物理研究的学术环境、乌仑贝克和哥德斯密“理论型”与实验型”的互补、艾仑费斯行的教育艺术等方面分析了其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26.
AAS测定纸巾中的铅和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敏  郝爱国 《光谱实验室》2003,20(3):463-464
本文采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纸巾中铅、镉的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纸巾中的污染元素铅、镉的含量不同。同时还对一种纸巾的铅、镉元素进行了回收实验,回收率在92%-104%之间。  相似文献   
27.
In many-particle spin-half systems with exchange symmetry, we find that the spin squeezing is related to two types of entanglement, the bipartite and the pairwise entanglement. A quantitative relationship is revealed for the spin squeezing parameter, the tangle, and the concurrence. We find that a class of states is spin squeezed if the pairwise entanglement is stronger than the bipartite entanglement.  相似文献   
28.
Using Schroedinger-Maxwell formalism, we propose and analyse a cw four-wave mixing (FWM) scheme for the generation of coherent light in a five-level double-∧ atomic system based on electromagnetically induced transparency. We derive the corresponding explicit analytical expressions for the generated FWM field. The influence of hyperfine sublevel on the amplitude of the generated FWM field is predicted in detail. We also give a brief discussion on the experimental realization of the proposed scheme.  相似文献   
29.
探讨了原子物理学在现代科学技术中的学术战略地位以及素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了在科教兴国、大力发展高科技的今天,原子物理学的教学只能加强、不能削弱。  相似文献   
30.
The H2(v,j) Ni(100) collision system has been studied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s of the surface sites and initial rovibrational states of the molecule on molecule-surface interactions, by a quasiclassical molecular dynamic simulation method. Dissociative adsorption of an H2 molecule on the rigid Ni(100) surface is investigated at topologically different three sites of the surfac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molecule and Ni surface was described by a London-Eyring-Polani-Sato (LEPS) potential. Dissociative chemisorption probabilities of the H2(v, j) molecule on various sites of the surface are presented as a function of the translation energies between 0.001-1.0eV. The probabilities obtained at each collision site have unique behaviour. At lower collision energies, indirect processes enhance the reactivity, effects of the rotational excitations and impact sites on the reactivity are more pronounced. The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the available studies.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underlying the results and quantum effects are discuss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