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3篇
  免费   78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化学   305篇
晶体学   15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16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41.
以高纯I2(5N)和In(7N)为原料,采用两温区气相输运法制备了InI多晶料,研究了高纯InI多晶合成工艺.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方法对合成的InI多晶进行结构测定,用扫描电子显微镜-X射线能量色散谱仪(SEM-EDS)对其成分进行分析,用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ICP-AES)对其组成的元素进行痕量测定.研究结果表明:合成的InI多晶料晶格结构完整,纯度高,晶格参数为a=0.476 nm,b=1.278 nm,c =0.491 nm,且碘和铟比例接近1∶1.  相似文献   
442.
以尿素、邻苯二甲酸酐、钼酸铵和四水合三氯化铟为原料, 乙酸钠为催化剂, 采用固相法合成酞菁氯化铟, 并用元素分析、UV-Vis、IR和XRD进行了表征. 考察了反应物配比、催化剂、反应温度和时间对产率的影响, 寻找出最佳制备条件为n(尿素)∶n(邻苯二甲酸酐)∶n(三氯化铟)=14∶4.5∶1, 以乙酸钠为催化剂, 130 ℃下恒温0.5 h, 在220 ℃下反应4 h后, 用88%(质量分数)浓硫酸提纯. 研究了酞菁氯化铟光敏电阻薄膜的光敏性能, 结果表明, 当用0.2 g酞菁氯化铟和0.6 g PVB制备光敏电阻薄膜时, 分散介质丁酮-环己酮的最佳用量为36 mL, 其电阻灵敏度保持在1.50×108以上, 积分灵敏度保持在30 μA/(lx·V)以上. 研究结果表明, 酞菁氯化铟光敏电阻薄膜具有很好的光敏性能.  相似文献   
443.
双波长吸光光度法同时测定微量镓和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相似文献   
444.
用现场偏转法结合循环伏安法研究了普鲁士蓝(PB)及六氰亚铁铟(InHCF)膜的电化学氧化还原过程。证实了PB膜的离子交换的机理为:且酸性条件下还原PB膜是H~+先于K~+进入膜内。还原态的InHCF膜氧化时,溶液中的阴阳离子同时参与了该反应,但随着阴离子的增大,K~+成为该反应的主要参与者。  相似文献   
445.
王豪  干福熹 《光学学报》1989,9(6):62-567
采用高频溅射方法制成Te-In-Sb系统的非晶态薄膜.系统的研究了不同组分薄膜的透射、反射谱,及其在结晶过程中的变化.用透射电镜研究了Te-In-Sb薄膜的结构和晶化过程.分析了组分对薄膜的吸收系数、介电常数、光学能隙等光学性质的影响.并由此综合评价了Te-In—Sb系统中比较适合作为光盘介质的组成.  相似文献   
446.
447.
Studies on Room Temperature Ionic Liquid Prepared from InCl3—MBIC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phase diapgram of InCl23-MBIC was constructed by DSC method .A clear,colorless and mobile ionic liquid was obtained and liquid down to 258K ,Both Raman Scattering and ab initio calculations indicate that InCl4 is the predominant anion.  相似文献   
448.
本文利用分子吸收光谱法探讨了高氯酸和高氯酸镁干扰铟石墨炉原子吸收的机理,实验结果表明,其干扰均由于生成InCl分子而挥发损失的缘故,高氯酸的干扰主要发生在原子化过程中,而高氯酸镁的干扰则主要发生在灰化之后的升温过程中,基体改进剂钯和抗坏血酸的同时存在,能完全抑制InCl和MgCl分子的生成,从而能有效地消除其干扰。  相似文献   
449.
450.
王玉兴  温美娟 《分析化学》1994,22(6):623-625
比较了8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与CTMAB形成的混合胶束对In(Ⅲ)-邻氯苯基荧光酮显色反应的作用,以CTMAB-Tween80的增敏效果最佳。研究了In(Ⅲ)-o-Cl-PF-CTMAB-Tween80体系的形成条件及混合胶束的作用机理,以拟定的方法测定复杂试样中的铟,结果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