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1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23篇
化学   417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1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85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40篇
  2001年   27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30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29篇
  1992年   20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2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34 毫秒
31.
三维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钐,铕,铽和镝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建军  陈观铨 《分析化学》1990,18(8):726-730
  相似文献   
32.
为合成某些芳香族有机化合物提供一种新途径,用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和质量色谱法研究了苯甲酸的热分解反应产物。其热分解产物溶入丙酮后有大量9,10-蒽醌析出,其丙酮溶液中还含有1,2-二苯甲酰基苯(256%)、苯甲酸(187%)、二苯酮(144%)、9-芴酮(82%)、9-苯基芴(49%)、联苯(36%)、二苯甲烷(23%)、3-甲酰苯基联苯(21%)、二苯基乙二酮(19%)、4-甲酰苯基联苯(18%)、芴(17%)、m-二苯甲酰基苯(11%)和p-二苯甲酰基苯(02%)等55种化合物。讨论了苯甲酸盐的热分解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33.
二碘化钐促进的硒代酯的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SmI2/THF/HMPA体系在室温下使二芳基二硒醚中的Se-Se键还原断裂成硒负离子物种, 继而与酸酐作用得到硒代酯, 该反应条件温和中性, 产率良好, 提供了合成硒代酯的一个新途径。  相似文献   
34.
以掺氟化镁钾为例,通过实验确证了离子在基质中的取代格位。利用荧光光谱研究了离子在基质中的价态与取代格位的关系,发现不同阳离子格位上的离子具有不同价态。讨论了基质中离子的价态与占据格位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5.
本文采用自己组装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测定装置,研究了铕()-三氟乙酰丙酮-三正辛基膦化氧(Eu(Sm)-TFA-TOPO)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农乳-100存在下的光谱特性、荧光衰减动力学特性和发光机理。提出了能量传递机制和第二配体TOPO在荧光发射过程中的作用,制定出TFA-TOPO-农乳-100体系测定痕量铕和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用于测定高纯氧化钇中的痕量铕和,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6.
采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测定装置研究了Sm-三氟乙酰丙酮(TFA)-三正辛基膦化氧(TOPO)体系的激光诱导发光特性和发光机理。根据配合物体系中各组份的光谱特性和光谱能级,提出Sm-TFA-TOPO体系的能量传递机制。拟定了在农乳-100存在下,TFA-TOPO体系测定痕量的激光诱导荧光光谱分析新方法。不经分离,用于氧化钇和合成水样中痕量的测定,操作简便、快速,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37.
38.
钐离子在油/水界面迁移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狄俊伟  徐肖邢 《电化学》1998,4(1):101-105
离子在油/水界面迁移的电化学行为①狄俊伟*徐肖邢**吴莹范瑞溪(苏州大学化学化工学院苏州215006)近年来,人们对中性载体推动金属离子在油/水界面转移的报道较多[1~4].通常的实验研究大多采用水相中的金属离子MZ+大大过量,而于油相中溶解少量的...  相似文献   
39.
在pH=7.25的Tris-HCl缓冲溶液中, 以中性红(NR)作为光谱探针, 采用UV光谱、FS光谱、粘度等方法研究了甲基百里酚蓝(MTB)与稀土金属离子[Sm(III)]形成的配合物Sm(III)(MTB)2与鲱鱼精DNA的作用机制. 确定了Sm(III)(MTB)2与鲱鱼精DNA之间有嵌插作用方式存在, 说明Sm(III)(MTB)2金属配合物能使鲱鱼精DNA的功能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40.
Sm2O3掺杂CeO2纳米粉体的烧结动力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Sm2O3掺杂CeO2纳米粉体的烧结性能进行了研究, 得出等速烧结过程中试样的线收缩率、密度、气孔率随烧结温度的变化规律, 它们随烧结温度的变化均呈"S"型曲线关系, 利用非线性回归了等速烧结过程动力学方程. 结果表明, Sm2O3掺杂CeO2纳米粉体的烧结过程分为3个阶段, 当烧结温度低于1000 ℃时, 线收缩率与密度变化较小, 处于烧结的初期; 在1000~1400 ℃时, 随着烧结温度的升高, 线收缩率与体积密度急剧增大, 材料开始烧结并致密化; 当烧结温度高于1400 ℃时, 线收缩率与体积密度趋于一恒定值, 材料已经致密化. 由归一化速率方程可知, 在T=1225 ℃时, 材料的烧结致密化速率最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