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8篇
化学   24篇
力学   2篇
综合类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7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关键词:  相似文献   
32.
王丽生 《应用声学》1993,12(4):47-47
北京金星超声波应用技术研究所最新研制成功的JXCX-1000系列“超声波金属表面综合处理”设备及工艺,于1993年2月26日在京通过了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组织的鉴定。鉴定委员会由来自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和环境工程系、中国科学院声学所、中国船舶总公司雷声电子设备厂、钢铁研究总院金属腐蚀与防护研究室、北京市科委、机电部自动化所、北京市电子产品质量检测中心等14个单位的14位专家、教授和高级工程师组成。  相似文献   
33.
金属表面在反射方向产生光学二次谐波的研究 (I)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4.
金属表面在反射方向产生光学二次谐波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相似文献   
35.
宋琦 《大学化学》2002,17(6):34-34
吸附在金属表面上的水的结构至今并不很清楚。科学家们曾经设想 ,金属表面上吸附的第一层水分子会像在冰中找到的那样 ,在表面上排列成双层 ,其中有一半的氧原子处在比剩下的氧原子高约 0 .1nm的平面中。但是对D2 O在Ru(0 0 0 1)面上的排列几何研究表明 ,金属表面上的第一水分子层中的氧原子几乎是共面的。Sandia国家实验室的P .J.Feibeman通过计算建议了另一种可以解答这个问题的思路。亦即 ,在此表面上的水分子有一半是解离的。利用密度函数理论 ,Feibeman找到 ,氢原子离开了所在的水分子 ,并且直接和金属…  相似文献   
36.
用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氢和硫原子在金属Pd、Au、Cu以及合金PdM3、Pd2M2 和Pd3M(111)表面的吸附(M=Au, Cu), 得到了覆盖率为0.25时最稳定的吸附位、结合能以及吸附前后表面的驰豫情况. 结果表明, 氢和硫均与Pd形成最稳定的吸附, Cu次之, Au的吸附最弱, 其在三种纯金属(111)表面的最稳定吸附位均为fcc位. 由于PdAu合金具有较大的晶格常数, Pd3Au 合金吸附氢的结合能甚至较纯Pd更大, 除此之外, 氢和硫在PdM合金表面的吸附基本随M组分的增加而减弱, 而最稳定的吸附位随金属种类和组成变化而变化. 根据计算得到的吸附结合能, 发现与PdCu合金相比, PdAu合金在Au含量较低(约25%, 摩尔分数)时, 氢和硫吸附的结合能下降较慢, 而Au含量较高(跃50%)时, 结合能迅速下降, 这表明含金量为25%-50%的PdAu合金有可能在保持相近透氢性能的同时, 比PdCu合金具有更好的抗硫毒性.  相似文献   
37.
《中国光学》2013,(2):276-276
最近研究人员证实了一种可重构的单向耦合方案。这种方案可用于激发金属表面的电子集体振荡,形成所谓的“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英国伯明翰大学ZhangShuang教授研究组人员在一层金属膜上实现了自由空间光子与这些表面状态之间的高效可控耦合。  相似文献   
38.
39.
40.
文章报道了利用低温扫描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磁性分子酞菁铁(iron phthalocyanine,FePc)在金属表面Au(111)上的近藤效应(Kondo effect).从实验上观察到两种由近藤效应引起的不同的Fano共振现象.通过理论模拟和分析,文章作者发现这两种Fano共振分别对应于不同的分子吸附位置.吸附位置不仅影响Fano共振的线型,而且还影响自旋电子的耦合强度,是调控金属表面磁性杂质自旋态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