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19篇
  免费   753篇
  国内免费   232篇
化学   366篇
晶体学   44篇
力学   60篇
综合类   30篇
数学   17篇
物理学   158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64篇
  2021年   5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46篇
  2017年   47篇
  2016年   56篇
  2015年   70篇
  2014年   112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123篇
  2011年   103篇
  2010年   95篇
  2009年   68篇
  2008年   102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104篇
  2005年   81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85篇
  2002年   6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39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26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3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7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11.
介质阻挡放电与 CuZSM-5 结合方式对脱除 NOx 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刚  孙琪  石雷  牛金海  宋志民 《催化学报》2010,31(7):817-821
 研究了介质阻挡放电 (DBD) 与 CuZSM-5 结合方式, 即 DBD 和 CuZSM-5 两段分置 (两段法) 或将 CuZSM-5 放入 DBD 区 (一段法), 对脱除氮氧化物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 NO/N2 或 NO/C2H4/N2 无氧体系中, DBD 与 CuZSM-5 结合产生的协同效应很小; 在 NO/O2/N2 富氧体系中, DBD 与 CuZSM-5 结合导致氮氧化物转化率下降; 而在 NO/C2H4/O2 /N2 富氧体系中, 在 250 ºC, 空速 12 000 h1, 输入放电能量密度 (Ein) 155 J/L 的条件下, 单纯催化、单纯等离子体放电、一段法和两段法时氮氧化物转化率分别为 39%, 1.5%, 79% 和 52%. 两段法产生了中等程度的协同效应, 主要是第一段等离子体放电产生新稳态物种 (如 NO2, CO 和 CO2 等) 起作用; 而一段法产生的协同效应较大, 主要是由于等离子体放电产生的新稳态物种和激发态短寿命物种 (如 N2*, NO*, CH 和 CN 等) 共同起作用.  相似文献   
112.
研究了脉冲宽度为25~40 ns的放电脉冲XeCl准分子激光器的工作参数。结果显示,激光器产生的脉冲能量为0.2~0.7 J,重复频率为100 Hz,表明在泵浦功率为2.8~3.3 MW/cm3时,激光器实现了2.6%的激光效率和3.8%的本征效率。  相似文献   
113.
对低频共振情况下激光引擎的基本特性与其理论预测值做了比较,并研究了实现这些技术的重要步骤,认为基于不同学科与工业组织之间的合作,不久的将来会实现利用累计势能来驱动微型汽车。  相似文献   
114.
Nano-LiMn2O4 cathode materials with nano-sized particles are synthesized via a citric acid assisted sol-gel route. The structure, the morphology and the electrochemical properties of the nano-LiMn204 are investigated. Compared with the micro-sized LiMn2O4, the nano-LiMn2O4 possesses a high initial capacity (120 mAh/g) at a discharge rate of 0.2 C (29.6 mA/g). The nano-LiMn2O4 also has a good high-rate discharge capability, retaining 91% of its capacity at a discharge rate of 10 C and 73~ at a discharge rate of 40 C. In particular, the nano-LiMn2O4 shows an excellent high-rate pulse discharge capability. The cut-off voltage at the end of 50-ms pulse discharge with a discharge rate of 80 C is above 3.40 V, and the voltage returns to over 4.10 V after the pulse discharge. Thes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epared nano-LiMn2O4 could be a potential cathode material for the power sources with the capability to deliver very high-rate pulse currents.  相似文献   
115.
报道了放电引发的非链式HF(DF)激光器中的激活介质由电子碰撞负离子分离引起的电离非稳定性。这种非稳性出现在电极空间分离、脉冲CO2激光加热的基于sF6的混合气体的大体积放电中。实验研究了自引发体放电过程中由激光加热引起的放电等离子体的自组织现象以及由此在放电间隙的大部分区域形成的准周期等离子体结构。重点分析了等离子体结构随气体温度和注入能量的变化,讨论了等离子体自组织对电子碰撞分离不稳定性所产生的影响,解释了混合气体中由于电子碰撞使负离子消失导致的单等离子体通道移动的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16.
基于化学反应的非链式脉冲DF激光器是产生3.5~4.1μm波段的有效相干辐射光源,具有存储能量水平高等优点。这些优点使得该激光器倍受中红外领域激光研究者的重视。为了更好地提高非链式脉冲DF激光器的输出性能,研制高能量水平的DF激光器,本文详细介绍了自引发大体积放电技术、混合气体配比技术、循环冷却技术等DF激光器关键技术,重点介绍了自引发大体积放电技术。这几种技术将为研制高性能DF激光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17.
采用辉光放电光谱仪进行物质表面深度分析时,样品溅射深度是重要的分析信息.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Grimm辉光放电光源,此光源与激光位移测距传感器构成的测昔系统可对样品溅射深度进行实时测量,并保证了良好的辉光溅射效果和分辨多层结构及界面的能力.采用激光三角测量技术,在辉光光谱分析的同时对溅射深度进行实时测量,能够有效地解决传统深度分析方法中步骤繁琐以及对深度估算不准确等问题.本光源采用光纤将辉光光谱信号从光源传至多道分光光电检测系统,在结构上首次实现了元素光谱信号和溅射深度信号的实时采集及基于时间的同步分析,对标准样品得到了理想的实时溅射深度测量曲线.本文详细介绍了此新型辉光放电光源的设计思路和工作原理.本辉光放电光源具有良好的深度分辨率,在30 mA,900 V,20 min的溅射条件下,对铁基和铜基样品的溅射速率分别约为10和55 nm·s-1,文中给出了样品的溅射坑表面形貌图和溅射坑显微照片.对中低合金钢标准样品进行了分析精密度实验,分析精度良好,其中C,Cu,Al,Ni,Mo,Mn,V元素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小于1.7%.Cr和Si元素RSD小于2.6%,给出了实测数据.  相似文献   
118.
大气压等离子体针产生空气均匀放电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雪辰  袁宁  贾鹏英  常媛媛  嵇亚飞 《物理学报》2011,60(12):125204-125204
大气压空气放电由于脱离了真空装置,易于实现流水线生产,因而在工业上具有广泛的应用. 采用等离子体针装置在空气中产生了稳定的大气压均匀放电. 利用光谱法对等离子体的相关参数进行了空间分辨率测量,并通过光学方法对放电机理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等离子体针产生的放电存在电晕放电和等离子体羽放电两种模式. 在稳定的等离子体羽放电模式中,发光分为强光区和弱光区. 弱光区放电的发展速度远大于强光区的发展速度,电子能量和电子密度均是弱光区比强光区大. 对均匀放电的气体温度和振动温度的研究表明,强光区放电遵循汤生击穿机理而弱光区为流光放电. 这些结果对大气压空气放电的工业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气压均匀放电 等离子体针 发射光谱 放电机理  相似文献   
119.
以激光烧蚀快脉冲放电激发土壤为例,研究了激光烧蚀快脉冲放电等离子体技术产生的土壤等离子体的电子数密度和温度。根据实验测得的Si原子和离子谱线的强度和萨哈玻尔兹曼方程,计算了等离子体的电子温度,并从分析Si I 250.69nm谱线的斯塔克展宽中导出了等离子体的电子数密度。与使用同样激光能量激发的激光等离子体相比,激光烧蚀快脉冲放电激发等离子体的电子数密度和温度都明显增加,与观察到的光谱信号强度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20.
本文建立了大气压介质阻挡放电发射光谱测量系统,测得NO/N_2体系的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利用Q-V Lissajous图形法对反应器电学参量进行测试,研究激励电压峰峰值V_(P-P)对NO、N_2各激发态物种光谱强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低温等离子体产生的高能电子可有效作用于NO、N-2分子,产生NO(A~2∑~+→X~...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