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258篇
  免费   3088篇
  国内免费   2910篇
化学   5221篇
晶体学   142篇
力学   1637篇
综合类   435篇
数学   3003篇
物理学   6818篇
  2024年   119篇
  2023年   461篇
  2022年   436篇
  2021年   500篇
  2020年   315篇
  2019年   495篇
  2018年   333篇
  2017年   497篇
  2016年   495篇
  2015年   579篇
  2014年   949篇
  2013年   735篇
  2012年   679篇
  2011年   813篇
  2010年   751篇
  2009年   854篇
  2008年   887篇
  2007年   763篇
  2006年   695篇
  2005年   640篇
  2004年   645篇
  2003年   660篇
  2002年   617篇
  2001年   526篇
  2000年   414篇
  1999年   387篇
  1998年   291篇
  1997年   278篇
  1996年   274篇
  1995年   236篇
  1994年   212篇
  1993年   151篇
  1992年   137篇
  1991年   135篇
  1990年   114篇
  1989年   97篇
  1988年   35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7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991.
Two cadmium arsonate coordination polymers, Cd(HL1)2 (1, H2L1 = 4-aminophenylarsonatic acid) and Cd(H2L2)2·2H2O (2, H3L2 = 2-(4-arsonphenylamino)acetic acid),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characterized by IR and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Crystal data for 1: triclinic, space group P1 with a = 5.7559(12), b = 7.0903(14), c = 8.9925(18), α = 89.04(3), β = 80.79(3), γ = 85.09(3)o, Dc = 2.496 g·cm-3, μ = 6.095 mm-1, F(000) = 260, Z = 1, the final R = 0.0574 and wR = 0.1376 for 1489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And those for 2: monoclinic, space group P21/c with a = 4.7595(10), b = 9.925(2), c = 22.609(5), β = 91.81(3)°, Dc = 2.167 g·cm-3, μ = 4.168 mm-1, F(000) = 684, Z = 2, the final R = 0.0335 and wR = 0.0815 for 2340 observed reflections with I > 2σ(I). The structure of 1 shows a two-dimensional layer consisting of inorganic chains of {CdN2(AsO3)2} along the a axis linking with the phenyl groups. These layers are further linked through strong interlayer hydrogen bonding interaction to form a three-dimensional hydrogen bond supramolecular architecture. Compound 2 has inorganic chains of {CdO2(AsO3)2} similar to 1, which connect with four adjacent inorganic chains forming a three-dimensional framework.  相似文献   
992.
利用协同液相微萃取方法初步探讨氢溴酸山莨菪碱、硫酸阿托品、氢溴酸东莨菪碱和丁溴酸东莨菪碱的优势构象;阐明有机溶剂对4种莨菪碱的萃取选择性和协同萃取作用机理;探讨中空纤维与莨菪碱形成电荷转移超分子对萃取效果的影响以及4种莨菪碱结构中N原子的亲电能力;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技术测定药物制剂中4种莨菪碱的含量。4种莨菪碱的线性范围均为0.05~5mg/L(r0.99),方法RSD小于7%,消旋山莨菪碱片和颠茄片中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5.0%~119.0%和93.0%~95.0%,氢溴酸山莨菪碱和丁溴酸东莨菪碱检出限为0.03mg/L,硫酸阿托品和氢溴酸东莨菪碱检测出限为0.01mg/L。  相似文献   
993.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质谱法测定水产品中氯霉素残留量的方法。样品均质后经乙酸乙酯提取,正己烷脱脂(或用固相萃取柱净化),超高效液相色谱分离,串联四级杆质谱检测,同位素内标法定量。方法在0.05~1.0μg/kg的添加范围内的平均回收率为84.9%~103.3%,相对标准偏差为3.2%~5.2%,定量检测限为0.02μg/kg。方法适用于各种水产品基质的氯霉素残留检测。  相似文献   
994.
报道了一种制备磁性复合微球的方法——DPE法.在自由基控制剂1,1-二苯基乙烯(DPE)存在条件下,甲基丙烯酸甲酯(MMA)与丙烯酸(AA)发生无皂乳液聚合,制备能与Fe3O4粒子相螯合的活性短链共聚物,加入Fe3O4粒子把短链共聚物引到其表面,引发其它单体继续在Fe3O4粒子表面聚合,制备磁性复合微球.研究了AA、DPE、引发剂及Fe3O4粒子加入量等对制备磁性复合微球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对优化后工艺制备的磁性复合微球进行了TEM、TGA及磁响应性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该新的方法制备出了磁含量为20%、比饱和磁化强度为32.2emu/g、平均粒径为265nm且表面不含任何杂质的磁性复合微球.  相似文献   
995.
通过水热合成法,合成了4,4′-联吡啶多钼酸盐((4,4′-bipyridine)Mo7O22·H2O)单晶超分子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热重-差热分析(TG-DTA)、粉末X射线衍射(XRD)、单晶X射线衍射、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光谱、紫外-可见漫反射光谱(UV-VisDRS)和电子自旋共振(ESR)技术对其组成、热稳定性、结构、光谱和电子特性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该超分子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10H12Mo7N2O23,在空气中320℃以下不分解.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n),晶胞参数为a=1.22561(19)nm,b=0.55222(9)nm,c=1.8385(3)nm,β=103.221(2)°,V=1.2113(3)nm3,Z=2和Dc=3.289g·cm-3.基于F2的最终统计:GOF=0.982,R1=0.0228和wR2=0.0557(I2σ(I)).该单晶超分子化合物由质子化的4,4′-联吡啶阳离子和多金属钼酸盐阴离子[Mo7O22]2-及结晶水组成.它们通过氢键、静电引力和分子间作用力结合在一起的,并构成二维网络结构.样品在光照或加热条件下具有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性质.XRD和FTIR证明,变色前后,样品的结构除轻微的畸变外几乎没有变化;而ESR结果表明,光致变色与热致变色的机理可能存在差别.该光致和热致变色的超分子化合物能够为变色机理研究提供参考模型,并在传感器和光敏材料等领域具有潜在应用.  相似文献   
996.
超疏水低粘着铜表面制备及其防覆冰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喷砂处理在铜片表面形成微米级丘陵状凹坑,再用表面氧化处理在铜片表面制备菊花花瓣状CuO纳米片.通过喷砂-表面氧化处理在铜片表面成功构建了微米-纳米复合结构,这种表面氟化后与水滴的接触角高达161°,滚动角低至1°,显示出优异的超疏水性和很低的粘着性.低温下,这种表面与水滴间的热量交换较小,水滴不易凝结,有效地提高了抗结霜性.抗结霜性良好的超疏水铜有望在热交换器或低温运行设备等领域获得应用,这种简便的超疏水铜表面的制备方法也给其它工程材料超疏水表面的工业化制备提供了一个思路.  相似文献   
997.
运用电位置换结合化学还原方法制备了两种不同结构的CoPt纳米棒材料,一种为实心结构(CoPt-a),一种为空心结构(CoPt-b).采用透射电镜(TEM)和能量散射光谱(EDS)研究了其形貌和组成.在5和300K下测试了两种纳米棒的磁学性能.结果显示,CoPt-a和CoPt-b纳米棒在5K时的矫顽力分别为6.5和9.3A·m-1,温度升至300K时,两种结构CoPt纳米棒矫顽力均减小为0A·m-1.场冷曲线(FC)和零场冷曲线(ZFC)结果表明两种结构的CoPt纳米棒均表现出超顺磁性,阻塞温度(TB)分别为10.0和9.0K.两种CoPt纳米棒组成、结构等不同可能是引起其矫顽力、磁化强度和阻塞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998.
重质油胶体聚集结构的耗散粒子动力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重质油是以沥青质为胶核分散于饱和油分中形成的极其复杂的胶体体系.本文采用耗散粒子动力学(DPD)方法研究重质油的胶体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根据重质油各组分的分子结构特征,构建了描述重质油组分的粗粒化模型化合物.模拟结果表明,本文构建的粗粒化模型能很好地反映重质油的胶体聚集结构.沥青质分子结构对胶体聚集结构有序性有显著影响,较高稠合程度的芳香环结构将使胶束结构有较高的有序性,烷基侧链则表现出分散作用.重质油中的胶质具有胶溶作用,胶质与沥青质的浓度比存在一个极限,当小于这个极限时,重质油将出现聚沉.  相似文献   
999.
基于高维两粒子纠缠态的超密编码方案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基于通信双方预先共享d维二粒子最大纠缠态非定域相关性,信息发送方Bob只需要向信息接收者Alice传送一个粒子,就可以传送log22比特经典信息,为保护信息的安全,方案采用诱骗光子技术,安全性等价于改进后的原始量子密钥分配方案(Bennett-Brassard 1984,BB84).本文讨论了基于高维纯纠缠态超密编码方...  相似文献   
1000.
纳米粒子形貌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关系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赵炜  赵晓鹏 《光子学报》2011,40(4):556-560
通过调控纳米粒子表面形貌,研究了纳米粒子形貌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之间的关系.采用水相化学合成法制备出粗糙表面"花朵"形银纳米粒子.通过自组装形成单层阵列,并进一步组装成复合结构超材料.测试了其光学行为,并将实验结果与树枝形纳米粒子、光滑表面纳米粒子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光滑表面纳米粒子不能出现超材料效应,当粗糙程度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