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5篇
化学   39篇
综合类   4篇
数学   15篇
物理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血清六种微量元素与胃癌的相关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研究胃癌患者血清微量元素与胃癌的相关性 ,探讨其在胃癌诊断中的应用 ,取甘肃省武威市 2 0例胃癌患者血清作为胃癌组 (C组 ) ,3 0例当地健康志愿者血清作为对照组 (N组 ) ,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仪 (ICP -AES)进行了 6种微量元素的测定 ,并将结果用SPSS软件作统计分析。结果表明 ,胃癌组血清微量元素值高于对照组的元素有Cu、Cu/Zn、Fe (P <0 0 1 ) :低于对照组的元素有Zn、Mn (P <0 0 5 )。经Logistic回归分析 ,进入方程的为Zn元素 (P<0 0 5 )。多种微量元素联合诊断胃癌的准确率为 87% ,误诊率为 8%。提示 ,甘肃省武威市胃癌患者血清中Cu、Cu/Zn、Fe的升高以及Zn、Mn的降低与胃癌的发生具有相关性。其中Zn与胃癌的发生关系最为密切 ,且Zn降低可能为胃癌发生的癌前因素。测定血清微量元素值可以作为早期诊断胃癌的一种工具。  相似文献   
62.
任玉林  任玉秋 《分析化学》1997,25(3):301-304
根据行发中微量元素的含量,应用逐步判别分析进行了胃癌辅助诊断的研究,所得结果令人满意。特别显示了用统计方法筛选出的几种元素在区分是否有癌上起着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报告1986年12月~1989年3月间,用极谱法检测了胃癌患者54例血清中锌、铜、钼、铬和硒等5种微量元素的含量,同时与83名正常人和18例胃良性疾病患者进行比较。结果分析发现,胃癌患者血清锌和硒的含量较正常人明显降低(P<0,01及P<0.05);而血清铜及铜/锌比值较正常人非常显著升高(P<0.01);血清钼和铬的变化与正常人差别不大(P>0.05),结合文献对上述变化的原因、因果关系及意义进行了初步讨论。另总结观察了15例已行根治性胃大部切除后一年的患者血清锌、铜和硒的变化。发现其含量有较大变化并已接近于正常人的水平,就此提出了用术后各元素值的动态变化作为判断预后的设想。  相似文献   
64.
目的构建新疆家蚕抗菌肽(cecropin—XJ)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cecropin—XJ(pEGFP—cec),检测其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情况,探讨抗菌肽对肿瘤细胞的作用机制和抗菌肽抑瘤作用效果.方法应用基因重组技术,将新疆家蚕抗菌肽(cecropin—XJ)基因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EGFP—C1,通过酶切和测序的方法鉴定重组质粒pEGFP—cec的正确性.将pEGFP—cec经脂质体法转染到胃癌细胞MGc80—3,48h后观察EGFP瞬时表达情况;72h后,应用RT—PCR,检测抗菌肽cecropin—XJ基因的表达;96h后,消化细胞,经台盼蓝染色,检测重组质粒pEGFP—cec表达产物对肿瘤细胞的影响.结果细胞转染48h后,荧光显微镜下可观察到EGFP的表达,发出绿色荧光;转染72h后,RT—PCR检测到胞内有抗菌肽cecropin—XJ基因的表达;表达产物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cec,并在肿瘤细胞中可见抗菌肽cecropin—XJ和EGFP基因的有效表达以及表达产物具有显著的抗肿瘤活性.为深入开展抗菌肽抑制肿瘤的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65.
本文应用因子分析和线性结构方程式模型分析和探讨胃癌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癌症患者的生理状态对心理状态有显著影响 ,对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有影响的因素有 :病情、存活时间、年龄、手术情况、性别、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66.
章开  刘俊  刘丽娟 《合成化学》2017,25(3):201-206
以2,6-二氯嘌呤为原料,对其2-位和6-位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8个新型2,6-二胺嘌呤类衍生物(3a~3h),其结构经1H NMR, IR和MS(ESI)表征。采用MTT法研究了3a~3h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表明: 3a, 3b, 3c, 3g具有良好的抗肿瘤活性,其中3c(IC50 65.01 μmol·L-1)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的抑制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67.
68.
目的 探讨趋化性细胞受体因子4(CXCR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 胃癌淋巴结转移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76例人胃癌组织中CXCR4、VEGF-C 和MMP-9 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与胃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结果 CXCR4、VEGF-C 或MMP-9 任一指标表达水平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均有显著关系(均P<0.01),且这3 项指标两两相关,CXCR4/VEGF-C 联合阳性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84.8%(28/33),高于仅1 项指标阳性表达(11/22,50.0%)及两者联合阴性表达(7/21,33.3%)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VEGF-C/MMP-9 联合阳性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80.0%(32/40),高于仅1 项指标阳性表达(9/19,47.4%)及两者联合阴性表达(5/17,29.4%)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或0.01);CXCR4/MMP-9 联合阳性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为83.3%(30/36),高于仅1 项指标阳性表达(11/22,50.0%)及两者联合阴性表达(5/18,27.8%)的患者,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3 项指标共同表达的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达90.0%。结论 CXCR4、VEGF-C 和MMP-9 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关系密切,如果3项指标均为阳性者淋巴结转移的可能性最大。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比较胃癌全胃切除患者围术期两种免疫营养支持治疗的效果。方法 将接受全胃切除的胃癌患者随机分为围术期免疫营养(PIN)组60例,术前5d 给予肠外免疫营养支持治疗,术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1 周;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EIN)组60例,仅在术后早期给予肠内免疫营养支持治疗1 周。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7、10 天营养指标(总蛋白、白蛋白、前清蛋白、转铁蛋白、氮平衡)、免疫功能指标(IgG、IgA、IgM、CD3+、CD4+、CD4+/CD8+)的情况及术后感染性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切口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PIN 组患者术前及术后第1天在提高患者营养指标,纠正免疫功能指标等方面较EIN 组有效,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PIN 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EIN 组(P<0.05)。结论 胃癌全胃切除患者围术期应用免疫营养支持治疗较单纯术后早期应用,更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纠正免疫功能,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0.
滕卫军  郑晓娟  华宏军  林峰 《应用数学》2015,37(12):1022-1026
目的 分析胃癌组织特征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表达谱,并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UCA1 在胃癌中的表达及效 应。方法 采用基因芯片检测6 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及癌旁正常组织LncRNA表达水平,分析胃癌组织特征lncRNA 表达谱,进一步通过定量PCR 检测40 例胃癌及其对应的癌旁正常组织中UCA1的表达并分析淋巴结转移、肿块大小、细胞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等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在此基础上,利用siRNA 下调AGS 胃癌细胞内UCA1 表达水平,利用CCK-8 试剂盒检测UCA1干预对胃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 LncRNA 基因芯片检测到胃癌组织1 021条差异>2倍的lncRNA(P<0.05),定量PCR 验证明显差异表达的UCA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正常组织(P<0.01)。此外,临床病理相关分析显示,UCA1表达水平还与胃癌的细胞分化程度及病理分期相关。分化低的胃癌组织中UCA1表达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的胃癌组织(P<0.05);病理分期Ⅲ/Ⅳ期胃癌组织的UCA1 表达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期的标本(P<0.05)。此外,下调UCA1 胃癌细胞表达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结论 异常表达的lncRNA 参与了胃癌的发生、发展,其中肿瘤组织上调表达的UCA1是胃癌重要的促癌基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