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0篇
  免费   29篇
  国内免费   143篇
化学   198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3篇
综合类   1篇
物理学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7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7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在反胶束体系中研究了菁染料的吸收光谱以及ω值对菁染料荧光光谱的影响.讨论了不同粒径的AgCl纳米粒子对反胶束体系中菁染料的吸附状态及J-聚集体形成的影响.特别研究了反胶束水团空间限定效应对菁染料荧光量子产率及J-聚集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2.
李加  郭玉斌 《光学学报》1995,15(10):346-1350
研究了芪盐在不同表压下制备的LB膜的二阶光学非线性。测量得到在低表压增强的二次谐波信号。对比芪盐的π-A曲线和透射光谱,认为在LB膜中芪盐以固相态存在,低表压时的固相态聚集体的吸收峰351nm使四阶非线性极化率X^(4)(-2ω:ω,ω,ω,-ω)产生共振强,四阶光学非线性现象对二次谐波信号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3.
潘多海  马永红 《光学学报》1996,16(6):81-884
研究了粗糙金属银表面对分子间能量转移效应的影响,实验观察到吸附分子增强的敏化荧光,结合表面局域电磁理论分析表明,吸附于银表面的分子间非辐射能量转移率被增强10^2倍,证实了表面增强的分子间能量转移效应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4.
用量热和反离子活度测量法研究了阴离子菁(Ⅰ)在DMF-水(35%DMF, V/V)中生成J-聚集体时, 染料与外加盐反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当外加盐为CdCl_2或LaCl_3时, 由量热曲线获得J-聚集焓△H_9, 分别为-42.6, -42.0 kJ·mol~(-1), 染料(Ⅰ)束缚的Cd~(2+), La~(3+)量与染料量之比分别为0.48:1和0.31:1。由反离子活度的电化学活度测量获得束缚的Cd~(2+)离子量与染料量之比为0.47:1, 这些结果表明J-聚集体中, 染料与其反离子形成了盐型的总体。  相似文献   
105.
嵌段聚氨酯阴离子离聚物的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小角X射线散射研究了嵌段聚氨酯阴离子离聚物中不同离子化程度对离子聚集体形态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离子含量少时,主要以非聚集离子或多重离子对的形式存在;离子含量多时,主要以离子簇的形式存在.聚氨酯离子化后,有利于软、硬段的微相分离.  相似文献   
106.
采用Fourier变换红外光谱 (FT IR)、紫外 可见光谱 (UV VIS)、以及光子相关光谱 (PCS)等技术研究了钴 (Co)与二 ( 2 乙基己基 )磷酸 (HDEHP)在萃取体系中所形成的络合物的结构、聚集行为、以及助表面活性剂 ( 2 辛醇 )的影响 .结果表明 :在正庚烷中 ,Co与HDEHP形成四面体络合物 ,其聚集物尺寸很小 (半径约 1 0nm) ;2 辛醇的加入使无水的四面体配位转变为部分水化的八面体配位结构 ,同时其聚集物的尺寸有所增大 .水相中离子强度 (NaCl)可影响萃取有机相中Co HDEHP络合物的二种配位结构间的转变平衡 .红外吸收光谱结果还说明 ,Co与HDEHP在正庚烷中形成螯合型络合物 ,在 2 辛醇与正庚烷的混合溶剂中形成桥式配位的络合物  相似文献   
107.
戴国亮  胡文瑞 《化学学报》2003,61(4):520-525
用动态光散射法研究了不同浓度NaCl对液—液扩散法生长溶菌酶晶体的影响, 并测量了晶体生长前后体系的Zeta电势.结果表明,NaCl浓度较高时,在溶菌酶溶 液—凝胶界面处会发生液液分层现象,溶液中一直存在较大的聚集体,生长出的晶 体质量较差.而在合适的NaCl浓度下,随着溶液Zeta电势降低,溶液中溶菌酶的大 的聚集体发生解聚集,生长出的晶体质量较高.  相似文献   
108.
利用吸收,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方法研究了苯腙(PD)和半花菁(DAEP)分子在Z型LB多层膜中的聚集性质,苯腙和半花菁吸收光谱的红移和兰移,说明它们分别以J和H型聚集体形式存在于LB膜中,苯腙和半花菁LB膜的荧光发射带分别在560nm和584nm处,亦分别对于它们溶液的荧光谱呈示出红移和兰移的特征,它们的荧光衰减曲线能很好地用双指数模拟拟合,在苯腙和半花菁LB多层膜中主要存在着荧光寿命分别在ns和1  相似文献   
109.
利用LB技术研究了带有4个长碳氢链的酞菁铜化合物(CuC12Pc)的单分子膜及它与十八胺(ODA)、二十酸(AA)的混合LB膜的聚集结构形态. 结果表明这种酞菁铜化合物在气液界面上可以形成比较稳定有序的双层Langmuir膜, 且可以转移质量较好的多层LB膜.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研究了酞菁铜分子的聚集体结构, 发现CuC12Pc/AA混合膜表现为网状的聚集结构, 而CuC12Pc/ODA混合膜形成长岛颗粒状聚集, 并结合UV-Vis吸收光谱讨论了酞菁铜分子形成不同聚集结构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0.
新的异体四氢键二聚体结构的理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一系列由不同单位通过DAAD-ADDA方式结合的新的异体二聚体体系。运 用密度泛函B31YP方法在3-21g水平上完全优化了单位和二聚体的结构,通过对体 系的结构特征、能量、相互作用能的分析研究,证实了这类新的超分子聚集体可通 过四重氢键自组装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