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4篇
  免费   151篇
  国内免费   320篇
化学   373篇
晶体学   36篇
力学   836篇
综合类   105篇
数学   154篇
物理学   29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71篇
  2021年   42篇
  2020年   48篇
  2019年   48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63篇
  2016年   55篇
  2015年   76篇
  2014年   81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63篇
  2011年   94篇
  2010年   85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80篇
  2007年   80篇
  2006年   71篇
  2005年   59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67篇
  2002年   42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3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2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11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9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钢制弹丸冲击混凝土时绝热剪切局部化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描述弹丸材料冲击混凝土时的绝热剪切过程,根据冲击条件下绝热剪切局部化的一维分析结果,给出冲击混凝土弹丸材料的绝热剪切局部化模型并引入到数值分析中。为了既能描述混凝土的非线性变形及断裂特性又要保持分析过程中材料界面的清晰,混凝土划分成光滑粒子并使用无网格光滑粒子动力学算法,而弹体划分成有限元网格并使用有限元算法。结果显示,利用本文中给出的绝热剪切局部化模型计算得到的弹丸内绝热剪切局部化区域与实验中的破坏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   
992.
混凝土化学-力学耦合作用的非局部损伤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混凝土化学损伤和力学损伤的耦合模型.用损伤变量表示的本构关系模拟混凝土力学性能.分析了化学侵蚀下混凝土损伤发展过程.研究表明,应力软化造成混凝土局部损伤是结构失效的根源.局部化学损伤出现的时候,平衡微分方程不能满足.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采用了非局部损伤模型.试验和有限元计算结果表明,混凝土化学-力学耦合作用的非局部损伤模型能够较好地描述受化学侵蚀与荷载共同作用的损伤状态.  相似文献   
993.
吴愧  杨国标 《力学季刊》2007,28(1):170-174
基于对混凝土细观力学的认识,假定混凝土是由砂浆基质,骨料及它们之间的界面组成的三相复合材料,各组分的材料性质按照某个给定的Weibull分布来赋值,细观单元满足弹性损伤的本构关系,应用细观力学损伤模型研究了混凝土的宏观力学性质,并且通过有限元程序对中心裂缝混凝土试件在单向拉伸情况下的破坏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表明,该模型可以用来研究单向载荷作用下混凝土结构的破坏机理.  相似文献   
994.
受圆柱面约束弹性杆的平衡与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讨论受圆柱面约束的圆截面弹性杆的平衡与稳定性。以描述截面姿态的欧拉角为变量,建立受约束弹性杆的平衡方程。利用方程的初积分导出约束力、截面内力及挠性线的解析表达式。作为特殊的平衡状态,讨论杆的螺旋线平衡的存在条件。用相平面法分析螺旋线平衡的稳定性,导出解析形式的稳定性条件。  相似文献   
995.
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部分剪力连接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的简化模型,该模型同时考虑了钢、混凝土材料的非线性本构关系和剪力连接件的滑移非线性对组合梁刚度和强度的影响,推导了考虑滑移的剪力连接件单元刚度矩阵。利用该模型计算了连续组合梁的极限荷载、挠度、应力以及滑移,与已有的理论计算结果和实验结果吻合,证明本方法分析钢-混凝土组合梁非线性的可靠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996.
钢筋与混凝土粘结本构关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钢筋与混凝土间的粘结本构关系是混凝土结构弹塑性有限元分析的基础之一。针对这一基本问题,本文提出了通过数值模拟方法研究粘结本构关系的思路。采用不连续介质力学问题的界面元法,编制了三维问题的界面元分析程序,用以对混凝土结构中钢筋与混凝土界面的粘结性能进行细观力学分析。通过对两类测量粘结应力以及滑移的典型试件(单端拉拔试件和两端对拉试件)的分析,表明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997.
董毓利  谢和平 《力学季刊》1996,17(3):211-215
本文根据内变量定义,引入表征塑性发展和产生损伤的内变量,根据塑性力学和损伤学方法,结合混凝土单调受压应力一应变全曲线的试验结果,对混凝土不可逆变形和刚度衰减进行了研究,经与反复加卸载试验结果相比,吻合较好,如果将其推广至反复加卸载试验极为困难的复杂受力工况将是方便有效的。  相似文献   
998.
路淼  石启印  王莉 《实验力学》2007,22(2):182-188
为克服型钢混凝土柱-钢梁组合框架结构体系存在的缺点,提出了一种新型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型钢混凝土柱组合框架结构体系。设计制作了一榀一跨两层型钢混凝土柱-外包钢砼梁的组合框架结构模型,并通过施加恒定竖向荷载和低周反复水平荷载,对模型框架进行了抗震性能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基于现行规范及作者新研究外包钢组合梁计算理论所设计的型钢混凝土组合框架在地震时能形成梁铰破坏机制,框架的变形能力、承载能力、延性、耗能能力等均满足延性框架的抗震要求,且模型框架的有效延性系数达到了7.93。可见,新型型钢混凝土组合柱-外包钢混凝土组合梁框架结构的抗震性能优于钢框架结构和型钢混凝土柱-钢梁框架结构,可在高层建筑中应用。  相似文献   
999.
钢丝网增强特种混凝土的静动态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技术战争条件下,随着钻地武器的发展,现有防护工程材料受到严峻挑战,其发展状况是我国打赢现代高技术战争的十分重要的决定因素。研制高性能防护工程材料成为我国的一个重大事项。在了解国内外已用或在研的防护复合材料的基础上,本文研究设计出一种新型防护工程复合材料——钢丝网增强特种混凝土。以特种组分和配比的混凝土及纯水泥浆为基体材料,钢丝网、钢纤维为增强材料,设计出17种不同构造结构的复合材料。对这些材料的构件进行了大量静动态对比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说明,钢丝网增强特种混凝土构件具有最高的抗弯、抗压、抗劈拉强度,并且效费比最高,是一种具有良好应用前景的防护复合材料。  相似文献   
1000.
冯小辉  刘瑞  徐香兰  佟云艳  张诗婧  何佳城  徐骏伟  方修忠  王翔 《催化学报》2021,42(3):396-408,中插15-中插16
柴油车尾气排放的碳烟颗粒造成了日益严重的环境污染.目前催化燃烧是消除碳烟颗粒污染的有效技术.针对金属氧化物负载体系,20世纪70年代末谢有畅教授等人提出了单层分散理论,是指导设计高效负载催化剂的一个重要思想,已被科研工作者们普遍接受.当负载催化剂体系用于某个特定反应时,通常会表现出单层分散阈值效应,即负载的活性组分含量为单层分散阈值时,催化剂往往具有最好的活性和选择性.为探究金属氧化物在复合氧化物载体上的分散行为,并期望研制出性能优良的碳烟颗粒消除催化剂,本文制备了系列不同负载量的CuO/La2Sn2O7催化剂,并把实验表征技术和DFT计算方法相结合,对其构效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CuO可自发分散在La2Sn2O7烧绿石载体,其单层分散容量为1.90 mmol CuO/100 m2La2Sn2O7.CuO负载量不高于该容量时,以亚单层或单层分散状态存在.XPS、Raman、Bader电荷和DOS分析证明,亚单层/单层CuO中的Cu2+离子可把其电荷选择性地传递给La2Sn2O7烧绿石载体结构中B位的Sn4+离子,因而与载体产生强相互作用.反之,Cu2+离子与载体结构中A位的La3+离子之间无电荷转移,不产生作用.这表明在含多种金属离子的复合氧化物载体上,被负载的金属氧化物可优先与载体中的一种金属离子产生相互作用.Raman、原位DRIFTS和XPS结果表明,在界面上形成的O2?和O22?亲电氧离子是CuO/La2Sn2O7催化剂表面的活性中心,其含量决定了催化剂碳烟颗粒燃烧的活性.在CuO负载量低于单层分散容量时,这些表面活性亲电氧离子含量随着CuO的负载量升高而增加,直至单层分散容量时达到最大.在CuO负载量高于单层分散容量时,CuO微晶开始形成,并对表面活性亲电氧离子的生成产生负面影响.上述结果表明,CuO/La2Sn2O7催化剂用于碳烟颗粒燃烧具有明显的单层分散阈值效应;并可通过在La2Sn2O7载体表面负载单层分散量的CuO获得活性最佳的催化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