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41篇
  免费   456篇
  国内免费   959篇
化学   1978篇
晶体学   65篇
力学   50篇
综合类   40篇
数学   106篇
物理学   2117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4篇
  2022年   80篇
  2021年   108篇
  2020年   58篇
  2019年   106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106篇
  2016年   91篇
  2015年   134篇
  2014年   202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217篇
  2011年   223篇
  2010年   185篇
  2009年   242篇
  2008年   224篇
  2007年   219篇
  2006年   209篇
  2005年   170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81篇
  2002年   142篇
  2001年   144篇
  2000年   107篇
  1999年   90篇
  1998年   73篇
  1997年   69篇
  1996年   57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2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62篇
  1991年   63篇
  1990年   45篇
  1989年   47篇
  1988年   20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71.
合成了6种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Sal-AA):Sal-Gly(甘氨酸)、Sal-Phe(苯丙氨酸)、Sal-Arg(精氨酸)、Sal-Tyr(酪氨酸)、Sal-Met(甲硫氨酸)、Sal-Glu(谷氨酸)及其金属铜配合物。并分别在2种不同介质(三氯甲烷和甲醇)中,与四苯基卟啉TPP进行反应,研究了其紫外可见光谱性质,讨论了卟啉作为人工信号转导体系的传递介质,与氨基酸水杨醛席夫碱铜配合物的反应中,实现信号分子铜离子进一步传递的可能性以及溶剂对该信号传递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氯甲烷为溶剂时,除了Sal-Met的铜配合物之外,其余均能被TPP夺取而形成Metal TPP。而在以甲醇为溶剂时,只有Sal-Gly的铜配合物能被TPP所夺取。  相似文献   
72.
合成了E,E-1,4-二[2′,2^〃-(苯并恶唑基乙烯基)]苯及衍生物共14种,测定了它们的熔点、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紫外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荧光量子产率及激光性能。  相似文献   
73.
紫外拉曼光谱研究焙烧气氛对氧化锆相变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美俊  冯兆池  张静  应品良  辛勤  李灿 《催化学报》2003,24(11):861-866
 以紫外拉曼光谱技术研究了在不同焙烧气氛中氧化锆样品的表面晶相结构及其转变过程.结果表明,在有氧气氛中焙烧的氧化锆样品易转变为单斜相,而在惰性气氛中焙烧可以有效地稳定样品体相和表面的四方相结构.在缺氧气氛中焙烧的样品暴露于空气中后,表面极易转变为单斜相,而其体相仍为四方相结构,这表明四方相氧化锆在样品表面是极不稳定的.  相似文献   
74.
八—4—(四氢糠氧基)双酞菁衍生物钕(Ⅲ)、铕(Ⅲ)的合成和LB膜的气敏性张引*辛春梅王丹(吉林省教育学院化学系,长春130022)梁冰洁**陈文启席时权(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长春130022)关键词:希土双酞菁衍生物LB膜气敏性荧光性紫外可见...  相似文献   
75.
研究了中性和经FeCI3掺杂后聚[3-(2, 2, 3, 3-四氟丙氧基)噻吩](P3FT)溶液的光谱性质。中性P3FT具有特殊的溶剂色效应, 其甲醇 溶液的溶剂化吸收带强度随P3FT浓度增大而增强, 该吸收带是高分子链与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即聚合物的聚集态结构)的反映。用电子光谱跟踪FeCI3掺杂P3FT的过程, 结果表明, P3DT随着掺杂程度的增大, 载流子由极化子转变成双极化子, 且双极化子的能级位于禁带中间, 与孤子相似。  相似文献   
76.
pH值对亚甲基蓝/β-环糊精包合常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了亚甲基蓝/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合平衡常数(简称包合常数K)。并探讨了包合物溶液放置时间、亚甲基蓝初始浓度、溶液pH值对包合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亚甲基蓝/β-环糊精包合物的包结比为1∶1,溶液放置时间和亚甲基蓝初始浓度不影响亚甲基蓝/β-环糊精的包合常数,溶液pH对包合常数有较大的影响,pH=3~10时包合常数随pH值的增加而增加,包合常数在pH=7时为1×104L/mo。l  相似文献   
77.
本文报道了1,6-双[4'-(1'-苯基-3'-甲基-5'-氧代)吡唑啉基]-1,6-已酮与铀、钍固体配合物的组成。从红外光谱、质子核磁共振谱、差热曲线及微分热重曲线的数据, 得到了其配位状态方面信息。  相似文献   
78.
利用醇溶液浸渍法及后续的热处理工艺成功实现了氧化锰团簇粒子在有序多孔氧化锆孔道中的组装,借助XRD,TEM,UV-vis,EPR以及O~2-TPD等分析手段进行样品结构表征及性能分析。研究表明,氧化锰团簇粒子能比较均匀地分散于规则的孔道中;团簇粒子的生长随着热处理温度的提高受到孔道大小的限制;孔道中的氧化锰团簇粒子能显示出与较大尺寸氧化锰粒子完全不同的强顺磁信号,并且还具有优异的表面氧吸附特性。  相似文献   
79.
建立了测定食品中苏丹红色素含量的新方法——薄层色谱-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影响测定的因素如样品预处理方式、展开剂等进行了讨论,检测苏丹红Ⅰ~Ⅳ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5~14μg/mL,0.5~10μg/mL,0.5~15μg/mL,0.5~15μg/mL,线性相关系数均为0.999,检出限均为0.05μg/mL。该方法测定结果与国家标准方法测定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80.
Cu(phen)2+2和Cu(bpy)2+2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相互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用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电化学及紫外光谱电化学等方法研究了铜配合物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Cu(phen)2+2和Cu(bpy)2+2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发生了相互作用,但作用程度不同.根据荧光光谱实验数据计算出Cu(phen)2+2和Cu(bpy)2+2与6-巯基嘌呤、腺嘌呤的配位比均为1∶1;它们与6-巯基嘌呤作用的配位常数分别为2.23×104L/mol和6.11×104L/mol;与腺嘌呤作用的配位常数分别为1.95×104L/mol和5.12×104L/mol.电化学实验也获得了相近的结果.这为解释Cu(phen)2+2和Cu(bpy)2+2与DNA的作用机理及作用部位提供了有益的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