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81篇
  免费   330篇
  国内免费   921篇
化学   1924篇
晶体学   64篇
力学   8篇
综合类   33篇
数学   2篇
物理学   1701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55篇
  2022年   65篇
  2021年   84篇
  2020年   43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48篇
  2017年   83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107篇
  2014年   164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75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211篇
  2008年   185篇
  2007年   195篇
  2006年   180篇
  2005年   153篇
  2004年   151篇
  2003年   163篇
  2002年   121篇
  2001年   133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88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54篇
  1995年   67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43篇
  1992年   54篇
  1991年   55篇
  1990年   43篇
  1989年   4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5篇
  1986年   1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3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34 毫秒
91.
多巴胺 (DA)和抗坏血酸 (AA)的吸收光谱在 2 0 0~ 30 0nm内重叠严重 ,但在电化学氧化状态下 ,DA的氧化产物在 2 10 ,30 0和 4 80nm有强吸收峰 ,AA的氧化产物在 2 0 0~ 4 0 0nm范围内吸收较弱且呈光滑平缓的斜坡。在此基础上 ,利用自行设计的长光程薄层光谱电化学池建立了一种双波长光谱电化学法测定DA。测定条件为 pH 6 .2的磷酸盐缓冲液 (PBS) ,0 .6V (vs.Ag/AgCl)电极电位 ,双波长 318/ 2 93nm ,线性范围为 4 .0× 10 - 6 ~ 2 .0× 10 - 4mol·L- 1,检出限为 2 .0×10 - 6 mol·L- 1。对 6 .2 0× 10 - 5mol·L- 1DA进行 11次平行测定 ,平均相对偏差为 2 .6 %。与文献报道的吸光光度法相比 ,该法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和选择性 ,较为有效地消除了AA的干扰 ,回收率在 91.8%~ 10 0 .8%之间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2.
将凝胶渗透色谱(GPC)中的示差与紫外检测器联用,测定了无规共聚丁苯橡胶和SBS三元嵌段共聚物中各级分的组成变化.实验方法选择中对比了两种浓度参数的确定方法,发现通过改变注射量来实现浓度变化的方法优于使用系列浓度样品的方法.分别测定标准样品在紫外和示差检测器上信号产生的时间间隔可以确定两个检测器上信号的时间差.根据紫外-示差检测器联用可以看到SBR无规共聚物和三嵌段SBS共聚物样品中每一个级分中随着相对分子质量的变化,苯乙烯含量的变化.  相似文献   
93.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4.
可人工编程设计的刚性DNA分子瓦(DNA tile)中的DX分子(double-crossover,双交叉)能自组装形成二维DNA晶体。将含有二维DNA晶体的缓冲溶液程序升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在260 nm处测定二维DNA晶体的熔解曲线,观测到了DNA晶体的多重熔解过程。AFM显微镜的研究也观测到了二维DNA晶体受热解体后的图像,表明二维DNA晶体的熔解过程首先发生在DX分子瓦间的黏性末端,然后是DX分子瓦的解体,由此推测,在DNA晶体生长过程中单链DNA相互结合成分子瓦后,分子瓦进一步自组装成晶体。  相似文献   
95.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6.
利用电动势法得到了牛血清白蛋白(BSA)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相互作用的结合等温线. 通过四阶导数紫外光谱法和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相互作用过程中芳香族氨基酸残基微环境极性的变化. 通过研究发现, 随着SDS浓度的逐渐增大, SDS在BSA上的平均结合数(v)逐渐增大, 色氨酸(Trp)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减弱后保持基本不变, 酪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在明显增强后稍有减弱, 苯丙氨酸残基所处微环境的极性略有增强. 结果表明, 当v由0增大到14时, SDS主要结合在BSA的Trp-213附近并逐渐形成聚集体, 从而诱导BSA由结构域ⅡA 开始逐渐展开. 此后, SDS呈正协同作用的特点与BSA 结合, v急剧增大. 当v约为302 时, SDS在BSA上的结合基本达到饱和, BSA的构象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97.
江云宝  叶浓 《化学学报》1992,50(9):918-923
用紫外光谱研究了三苯甲酰甲烷在β-环糊精及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胶束介质中的酮醇互变异构性质,β-环糊精的引入或胶束的形成使酮醇异构平衡向烯醇式方向移动.结果表明,用二苯甲酰甲烷的酮醇互变异构性质能够表征有序介质的微环境性质,确定表面活性物质的临界胶束浓度.  相似文献   
98.
本文以现场透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方法,研究了高氯酸四苯基卟啉合锰(Ⅲ)在二氯乙烷溶液中电极氧化还原的机理,发现了红外及紫外—可见光谱电化学的证据,表明该锰(Ⅲ)卟啉的第一步还原反应的电子转移发生在金属中心上,生成锰(Ⅲ)卟啉,而第一步氧化反应是发生卟啉环上,生成锰(Ⅲ)卟啉环阳离子自由基。  相似文献   
99.
手性环丙烷类衍生物双水解转换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具有四个新手性中心的螺环/环丙烷类化合物4在丙酮-12%HCl溶液中50℃下 发生双手性辅基-双水解转换反应,得到了手性环丙烷/双半缩醛类化合物,螺 [1-溴-4-羟基-5-氧杂-6-氧代双环[3.1.0]己烷-2,2′-(3′-亲核氧基- 4′-羟基丁内酯)](5),化学产率65%-79%,光学纯度ee≥98。通过元素分 析,[a]D^20,UV,IR,^1H NMR,^13C NMR,MS以及X射线四圆衍射测定,确认了它们的 化学结构、立体化学和绝对构型。该双半缩醛类化合物的合成方法学研究可为官能 团的转换,为某些复杂结构的手性化合物提供新的合成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00.
侧基上带有C60基因的聚苯乙烯的表征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用UV、FTIR、DSC、TG和DTA及GPC等方法证明了通过三步反应(氯甲基化,叠氮化,环加成反应)确实将C60引入到聚苯乙烯的侧基上,C60基本上以单取代的方式存在,并通过TG和DTA方法估算了C60在聚苯乙烯C60衍生物中的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