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0篇
  免费   384篇
  国内免费   793篇
化学   1385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357篇
综合类   121篇
数学   424篇
物理学   1254篇
  2024年   32篇
  2023年   101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140篇
  2018年   85篇
  2017年   123篇
  2016年   121篇
  2015年   127篇
  2014年   175篇
  2013年   148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89篇
  2010年   154篇
  2009年   180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64篇
  2006年   142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101篇
  2003年   99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110篇
  2000年   87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61篇
  1997年   60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44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28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15篇
  1988年   5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We used 1,1,6,6-tetraphenylhexa-2,4-diyne-1,6-diol(A) as the host molecule to selectively recognize the component 1,8-cineole(B) in the volatile oil of Flos Magnoliae(Xin Yi). The inclusion com-pound (A B) was formed as crystalline, and the structure was confirmed by means of IR, ^1H NMR, and single 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with the 1:2 molar ratios of the host to the guest. The component 1,8-cineole(B) was selectively isolated from the inclusion compound(A B) by Kugelrohr vaccum technology, and then further characterized by IR, ^1H NMR and ^13C NMR. The whole components in the volatile oil of Flos Magnoliae (Xin Yi) and the isolation effect of 1,8-cineole isolated from inclusion crystals were analyzed by GC and GC-MS, respectively. The result indicate that the good isolation effect is given by the inclusion method, with purity and yield of the component 1,8-cineole(B) separated from the volatile oil of Flos Magnoliae are 100% and 85%, respectively.  相似文献   
62.
本文报道新的剪刀分子(2S,8S)-双-(2-禁甲酸氨基甲基)-1,5,9-三氮杂双环[4.4.0]癸-5-烯氯化物的合成和核磁共振研究.新的剪刀分子和对硝基苯甲酸盐配合效应的研究表明,它们通过氢键和芳环夹心π-πStacking作用而自动缔合.  相似文献   
63.
金属卟啉配合物的分别识别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综述了金属卟啉配合物分子识别研究进展,介绍了金属卟啉配合在物分子形状与大小识别、管能团识别和手性识别方面的研究概况。  相似文献   
64.
分子印迹智能水凝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能水凝胶可以响应外界环境(如温度、pH、溶剂、离子强度、电场、磁场、光、压力和特异分子等)的变化,发生可逆体积相变,从而具有控制释放的能力.将分子印迹技术引入智能水凝胶,制备分子印迹智能水凝胶,不仅可以保持其环境响应性,更赋予其对特异分子的识别性能,从而可以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控制其对特定分子记忆功能的开关,实现自动识别并结合或释放特定分子.它有望应用于药物控释、生物传感和免疫分析等领域.本文综述了分子印迹智能水凝胶的研究现状,讨论了其目前所面临的挑战,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65.
镀金层识别及其厚度测定的X—荧光强度比值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Au原子在X射线激发下所发射的Lβ线和M线的强度比值识别样品是镀金还是K金,同时利用这个比值测定镀金层的厚度,镀金层厚度的测定范围为0~4μm,测定值与标定值的相对误差小于15%。  相似文献   
66.
通过研究罗丹明B与单双链DNA作用过程中,胶体金加入前后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发现在胶体金加入的前后,罗丹明B均以沟槽方式与单双链DNA相作用;胶体金的加入可以较大程度地增大化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7.
通过紫外-可见光谱探讨了水溶液中α-环糊精(CD 1),β-CD 2,七(2, 6-二-o-甲基)-β-CD 3和γ-CD 4D-、L-、D,L-苯丙氨酸(Phe)形成超分子包合物的稳定常数(K)。手性或外消旋苯丙氨酸与同一主体结合能力的强弱顺序为:L- >D,L- >D-Phe,各体系的KL/KD值在1.65~3.01之间,给出了较好的异构体分离。但三种形式的苯丙氨酸与这些主体的缔合常数均较小(K< 3×102mol·L-1)。就不同主体而言,K值的次序为:3 >1 >4 >2,并不完全等同于KL/KD的顺序:2 >1 >3 >4。  相似文献   
68.
简述超支化共轭聚合物光电活性材料研究进展,设计、合成了多种具有3-D立体结构的超支化共轭聚合物,研究了它们的结构与性能的关系及其在器件上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这种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溶解性,可成膜性和高的发光效率.可应用于发光二极管(LED),发光电化学池(LEC),光伏打电池等器件.这类化合物不仅可以作为发光材料,还可以通过修饰得到具有分子或离子识别、信息存储性能的特殊功能材料.  相似文献   
69.
利用圆二色谱研究了β-环糊精(β-CD)对D/L酪氨酸的手性识别行为,制备出了β-CD与L-酪氨酸(L-Tyr)的固体超分子化合物,并用元素分析、薄层分析、X射线粉末衍射及热分析对包合物进行了表征,用荧光光谱法测定了包合物的形成常数.实验结果表明,β-CD具有选择包结L-酪氨酸的特性;主客体形成11的包合物,其组成为L-Tyr/β-CD·12H2O;稳定常数为5.13×103L/mol;包合物的热稳定性比主客体皆有改善  相似文献   
70.
生物功能体系的模拟是生物有机化学和超分子化学发展的前沿领域之一。本文简要论述新型大二环.大三环、笼型环番以及其它三维主体分子的合成及对阴离子选择性识别作用的研究新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