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2篇
  免费   19篇
  国内免费   357篇
化学   1007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6篇
综合类   37篇
数学   12篇
物理学   16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8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4篇
  2014年   57篇
  2013年   68篇
  2012年   46篇
  2011年   61篇
  2010年   63篇
  2009年   83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64篇
  2005年   46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27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2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20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 毫秒
991.
DNA分子结构发现者的机遇与追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希贤 《物理》2003,32(11):712-716
有人认为 ,2 0世纪的生物学有两大革命性事件决定了两门影响深远的、新兴学科的诞生 :其一为190 0年孟德尔基本遗传定律 (遗传因子及其所控制的性状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 )的重新发现 ,奠定了遗传学诞生的基础 ;其二为 195 3年DNA双螺旋分子结构的发现 ,催化了分子生物学的诞生[1] .1 历史的机遇回顾历史 ,正是以孟德尔理论的重新发现为开端 ,在 2 0世纪的前 5 0年 ,围绕基因的定位、性质、结构和功能 ,遗传学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化学家、微生物学家等纷纷介入 ,各方面取得长足进展 ,为DNA分子结构的发现创造了空前的历史机遇 .1.1 …  相似文献   
992.
集成铜电极的聚甲基丙烯酸甲脂电泳芯片的制作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在聚甲基丙烯酸甲脂(PMMA)上溅射金属Cu,然后利用光刻、湿法腐蚀的办法制出铜电极。与另一片含有微沟道的PMMA基片热键合,制成集成铜电极的电泳芯片。在电极制作过程中,对Cu表面上覆盖的正性光刻胶的前、后烘烤温度及时间进行了研究。对Cu腐蚀液的选择及其浓度的确定进行了分析。首次提出采用二次曝光的办法去除铜电极表面的光刻胶。为了证明该种方法的可行性,在制作的一种集成铜电极的PMMA芯片上,进行了循环伏安及动态伏安实验,采用安培法对葡萄糖溶液的电泳分析进行检测。  相似文献   
993.
以杯[6]芳烃为功能单体,基于溶胶-凝胶和分子烙印技术,制备了O,O-二甲基-(2,4-二氯苯氧基乙酰基)(3′-硝基苯基)次甲基膦酸酯(-φNO2)分子烙印电化学传感器,并采用多种测试方法研究了该传感器的电极反应行为,给出了可能的反应机理.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伏安还原峰电流与有机膦酸酯的浓度在1.0×10-8~2.0×10-5mol/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8 3),检出限可达1.0×10-9mol/L.将此传感器用于白菜样品中的膦酸酯的测定,回收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994.
建立了高速逆流色谱分离制备药食同源植物百合磷茎中3个酚酸甘油酯苷的方法,同时测定了化合物对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清除作用、脂质的过氧化抑制作用及对α-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0. 5%乙酸,3∶1. 5∶5,体积比)为溶剂系统,上相为固定相,下相为流动相,从250 mg百合磷茎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 2 mg纯度为96. 2%的化合物1,2. 3 mg纯度为95. 1%的化合物2,5. 8 mg纯度为98. 8%的化合物3。经质谱及核磁共振鉴定化合物1~3分别为王百合苷A(Regaloside A)、乙酰化王百合苷C(Acetylregaloside C)、王百合苷B(Regaloside B);活性研究表明,Acetylregaloside C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及脂质过氧化抑制作用均最强,Regaloside A与Regaloside B对DPPH自由基清除作用很弱,对脂质过氧化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且相近,化合物抗氧化作用强弱为:化合物2 1≈3。化合物在不同浓度下对α-淀粉酶活性的促进作用具有一定差异,但化合物间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995.
陈军  夏武杰  薛杨静  胡建坚 《应用数学》2016,38(4):237-240,267
目的观察黄芪甲苷对3,4苯并芘(BaP)介导内皮祖细胞(EPCs)损伤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收集人脐血单个核细胞,贴壁培养法培养EPCs,消化收集第4代细胞,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Bap组:予BaP,浓度为20μmol/L;3种浓度黄芪甲苷各组(先加入浓度分别为2、10、50μg/ml的黄芪甲苷,2h后再加入浓度为20μmol/L的Bap)。分别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CCK-8)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黏附能力测定实验检测细胞黏附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取各组细胞培养上清液检测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丙二醛(MDA)含量,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各组细胞活性氧(ROS)的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BaP组细胞的增殖、黏附以及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1),黄芪甲苷预保护可呈浓度依赖性地提高EPCs增殖、黏附及迁移能力(均P<0.05);BaP组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P<0.01),SOD含量明显下降(P<0.01),ROS表达明显上升(P<0.01),不同浓度的黄芪甲苷可降低培养上清液中MDA含量(P<0.05),提高SOD含量(P<0.05),并且呈浓度依赖性地降低细胞ROS表达(P<0.01)。结论黄芪甲苷对BaP介导的EPCs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996.
以连翘叶为原料,连翘苷含量为检测指标,以提取溶剂、液料比、微波功率、提取时间为因素,采用四因素三水平L9(34)正交设计优选出连翘苷的最佳提取条件。结果表明,最佳提取条件为用液料比10∶1的75%乙醇微波(300 W)提取3次,每次120 S,得到连翘苷含量为0.52%。提取工艺合理可行,稳定可靠。  相似文献   
997.
碳糖苷因其优异的生理活性及耐水解/酶解特性,在医学和生物学领域的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合成过程中仍面临着立体选择性的控制等挑战.报道了一种3,4-O-碳酸酯烯糖和硝基化合物在双乙酰丙酮钯和1,4-双(二苯膦)丁烷(DPPB)配体的催化作用下,室温反应得到具有高立体选择性的β-碳糖苷的方法,且已由核磁共振(NMR)、高分辨质谱(HRMS)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确定目标化合物的结构.该方法具有广泛的底物范围,对含吸电子基或供电子基的硝基烷类化合物都有很好的兼容性,能以高产率得到单一β构型的碳糖苷,为快速构建碳苷化合物库提供了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998.
建立管花肉苁蓉提取物中四种苯乙醇苷(松果菊苷、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的近红外光谱定量分析模型,以快速评价管花肉苁蓉提取物的质量。以HPLC法测定管花肉苁蓉提取物中四种苯乙醇苷的含量作为参考值,采用近红外光谱法(NIRS)结合偏最小二乘法(PLS)建立管花肉苁蓉提取物中四种苯乙醇苷成分的定量分析模型,并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松果菊苷、管花苷A、毛蕊花糖苷、异毛蕊花糖苷定量分析模型的最佳光谱预处理方法分别为:SNV+SG+FD、MSC+FD、SNV+SD、MSC+SD,校正相关系数(R2c)分别为0.9937、0.9945、0.9954、0.9948;预测相关系数(R2p)分别为0.9094、0.9222、0.8812、0.8529;校正均方根偏差(RMSEC)分别为0.3681、0.0376、0.1944、0.0524;预测均方根偏差(RMSEP)分别为1.426、0.1448、1.002、0.2821。近红外模型预测值与真实值(HPLC测定)无显著性差异。该方法操作简便、准确、分析速度快、无污染,可用于管花肉苁蓉提取物中四种...  相似文献   
999.
利用脂质体技术制备凝血酶原时间测定试剂人重组组织因子脂化物,建立高效液相色谱(HPLC)方法用于同时分析人重组组织因子脂化物中的主要成分磷脂酰丝氨酸(DOPS),磷脂酰胆碱(DOPC),以及人重组组织因子(TF)的半定量测定。分析测定条件:色谱柱:Waters Symmetry300 C4色谱柱(150×4.6 mm, 5μm, 300?),流动相甲醇水,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 DOPS保留时间12.275 min, TF保留时间15.4 min, DOPC保留时间18.917 min。研究发现,采用建立的分析方法,DOPS在1.875~15 mg·mL-1的浓度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74),检出限为1.875 mg·mL-1(S/N=3);DOPC在4.375~35 mg·mL-1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R2=0.9993)良好,检出限为4.375 mg·mL-1(S/N...  相似文献   
1000.
以桃叶珊瑚苷为模板,4-乙烯基苯基硼酸为功能单体,制备了桃叶珊瑚苷-硼酸共聚印迹整体柱。考察了分子印迹整体柱的通透性、选择保留性能、吸附及固相萃取性能。结果表明,整体柱通透性好,当使用体积比为49∶1的甲醇-1%HCl混合溶液为流动相时,其对模板具有最强的保留能力和较高的选择性,容量因子高达166.4,选择因子最高达3.200。前沿分析表明整体柱的饱和吸附量达95.16 mg·g-1。Scatchard分析显示印迹材料主要有两类吸附位点。当分子印迹柱用于从杜仲籽粨粗提物中分离纯化桃叶珊瑚苷时,可获得含量高于85%的产品。当整体柱用于分离分析时,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0.167 mg·kg-1和0.547 mg·kg-1,且整体柱可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