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256篇
化学   523篇
晶体学   6篇
力学   4篇
综合类   8篇
物理学   47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34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62 毫秒
31.
32.
周文富  孙贺琦 《有机化学》2003,23(7):705-709
应用简易的量化方法计算了20多种硝基苯衍生物中的64个芳环FMO位电荷密度 能S_(Ei)~(HO),用回归法建立了一个新的生物毒性评价方程,-lg LC_(50)=0. 6191log K_(ow)+0.1881S_(Ei)~(HO)+4.0894,应用所得方程,预测有机物的生物 毒性,方程对大多数化合物拟和很好。结果表明,所研究的有机物生物毒性同S_ (Ei)~(HO)和log K_(ow)密切相关,同化合物与酶的活性点复合或反应是生物中毒 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3.
采用COMPASS力场和NVT正则系综的动力学模拟方法, 搭建了聚合度分别为10, 50和100的偏氟乙烯(VDF)/三氟氯乙烯(CTFE)交替共聚物, 对交替共聚物在1,3,5-三氨基-2,4,6-三硝基苯(TATB)的(0,0,1)晶面上的吸附和结构进行了分子动力学(MD)模拟. 结果表明, 在300~320 K温区, 聚合度为100的VDF/CTFE交替共聚物链对TATB晶体有理想的表面活性和吸附能力, 以train型构象平铺于TATB表面. 通过对聚合度为10的交替共聚物的多链体系在TATB表面吸附的MD模拟, 表明了VDF/CTFE交替共聚物具有非凝聚吸附的高表面活性特征. 对搭建的乙酸乙酯溶剂化的聚合度为50的VDF/CTFE交替共聚物在TATB晶体表面吸附的模拟, 实验证明了溶剂小分子能够降低共聚物链的吸附能力, 且链以tail型构象吸附于TATB表面.  相似文献   
34.
The title compound (C25H24N4O3) has been prepared by the cyclocondensation of 5-amino-3-methyl-l-phenypyrazol, m-nitrobenaldehyde and dimedone in glycol under microwave irradiation without catalyst. The crystal structure was determined by single-crystal X-ray diffraction to be orthorhombic, space group Pbca with a=16.3331(10), b=13.8329(9), c=19.4163(12) A, V= 4386.8(5)A3, Z=8, Dc=1.298g/cm^3,μ=0.087 mm^-1, F(000)=1808, Mr=428.48, the final R=0.0519 and wR=0.1019. X-ray analysis revealed that the pyridine ring is of boat conformation and the six-membered ring fused with it adopts twist boat conformation.  相似文献   
35.
通过3-氟-4-吗啉基苯胺和取代水杨醛缩合反应,合成了14个含吗啉基片段水杨醛席夫碱类化合物(Ⅰa-Ⅰn)。通过核磁共振波谱仪(NMR)、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FTIR)、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MS)和元素分析等技术手段研究了产物的结构和淬灭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的活性。 结果表明,在0.02~0.10 g/L,所有化合物均表现出一定的淬灭DPPH自由基活性。 其中,化合物Ⅰd和Ⅰf表现出较为优异的性能,化合物Ⅰd的活性在30%~55%,化合物Ⅰf的活性则大于50%。 随着化合物Ⅰd、Ⅰh、Ⅰj和Ⅰn质量浓度的增大,其淬灭DPPH自由基的活性均呈现增强趋势。  相似文献   
36.
硝基苯加氢合成对氨基酚用负载铂催化剂的制备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用甲醛还原沉积法制备了活性炭负载的铂催化剂(Pt/AC)和不\r\n同载体负载的铂催化剂,并考察了催化剂对硝基苯加氢制备对氨基酚反\r\n应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还原Pt(Ⅳ)的甲醛用量是影响催化剂性能\r\n的关键因素,甲醛必须过量而且存在一个最佳值.增加催化剂的铂负载\r\n量,不能有效提高加氢反应速度,反而易降低对氨基酚选择性;低铂负\r\n载量催化剂具有较高的活性、选择性及稳定性.XPS和TEM表征结果表明\r\n,金属铂集中分布于活性炭颗粒外部,其颗粒大小介于2~12nm间.炭\r\n载体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明显高于金属氧化物载体催化剂.掺入适量\r\n的Mg可显著提高Pt/AC催化剂的活性和选择性.  相似文献   
37.
报道了新显色剂 1-(4-硝基苯)-3-(3-甲基吡啶)-三氮烯(NPMPDT)的合成及其与铜的显色反应.在OP的存在下,pH 10.5的Na2B4O7-NaOH缓冲溶液中,该试剂能与铜发生显色反应,铜与NPMPDT形成摩尔比为2∶1型的黄色配合物,在460 nm处有一最大正吸收,在535 nm 处有一最大负吸收.以460 nm为参比波长,535 nm为测量波长进行双波长测定,其表观摩尔吸光系数ε=2.18×105 L·mol-1·cm-1,铜的质量浓度在0~0.48 μg/mL 范围内符合比尔定律,用本法测定大米和面粉中微量的铜,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38.
对-硝基苯甲酸甲酯(1),对-硝基苯甲酸正丁酯(2),对-硝基苯甲酸叔丁酯(3),对-硝基苯甲酸苄酯(4),对-硝基苯甲酸苯酯(5),对-硝基苯甲酸(对-硝基)苯酯(6),间-硝基苯甲酸甲酯(7),间-硝基苯甲酸乙酯(8),间-硝基苯甲酸苯酯(9)和3,5-二硝基苯甲酸甲酯(10)与氢氧化钾在二甲亚砜中反应,反应产物分别为相应的对-硝基苯甲酸和间-硝基苯甲酸.反应液用 ESR 检测,得到1—10自由基负离子的 ESR 谱.用自旋捕获技术证明反应过程中有·OH 自由基生成.自由基捕获剂亚硝基叔丁烷(TNB),苯基叔丁基硝酮(PBN)和氧气使产物硝基苯甲酸的产率降低.结果表明,1—10与 KOH 在 DMSO 中反应存在单电子转移机理.  相似文献   
39.
采用不同还原剂(甲醛、甲酸、硼氢化钾和氢气),或于还原Pt(IV)过程中引入少量Pt/AC(AC:活性炭)催化剂“催化”氢气分子,制备了Pt/AC催化剂。其催化氢化硝基苯制对氢基酚的反应结果表明,制备催化剂时所用的还原剂对催化剂的活性影响很大,但对反应选择性影响较小。用甲醛、甲酸和硼氢化钾还原制成的催化剂的活性皆较高;以氢气还原制得的催化剂活性较差;采用“催化”氢气还原法,可大大提高Pt/AC催化剂的活性,与传统甲醛还原法相比,甲酸和“催化”氢气还原制备Pt/AC催化剂的方法较简便、有效。  相似文献   
40.
Two polyether bridged dihydroxamic acids and their mono-and binuclear manganese(Ⅱ), zinc(Ⅱ) complexes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employed as models to mimic hydrolase in catalytic hydrolysis of p-nitrophenyl picolinate (PNPP). The reaction kinetics and the mechanism of hydrolysis of PNPP have been investigated. The kinetic mathematical model for PNPP cleaved by the complexes has been proposed. The effects of the different central metal ion, mono-and binuclear metal, the pseudo-macrocyclic polyether constructed by polyethoxy group of the complexes, and reactive temperature on the rate for catalytic hydrolysis of PNPP have been examin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transition metal dthydroxamates exhibited high catalytic activity to the hydrolysis of PNPP, the catalytic activity of binuclear complexes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mononuclear ones, and the pseudo-macrocyclic polyether might synergetically activate H20 coordinated to metal ion with central metal ion together and promote the catalytic hydrolysis of PNP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