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9篇
化学   283篇
晶体学   1篇
综合类   9篇
物理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11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合成了不同N/Pd摩尔比的聚γ-(甘-谷氨酰胺基)丙基硅氧烷钯催化剂,表征了它们的结构,加氢实验表明,这种催化剂有很高的催化活性,对环戊二烯氢化分两步完成,对1,5-己二烯氢化则同时进行,讨论了溶剂、N/Pd摩尔比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2.
反应性多面低聚倍半硅氧烷对聚烯烃的改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带有可反应功能基团的多面低聚倍半硅氧烷(polyhedral oligomeric silsesquioxane,简称POSS),是一类极具应用前景的新型纳米增强剂。本文简要综述了该类纳米增强剂对聚乙烯、聚丙烯、聚苯乙烯、聚降冰片烯的改性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3.
134.
反应性梯形聚氢基倍半硅氧烷合成方法的改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反应性梯形聚氢基倍半硅氧烷 (H T)的合成方法进行了改进 .首先利用硅羟基与硅氯基之间的脱氯化氢缩聚来代替以前采用的硅羟基间脱水缩聚反应 ,进一步提高了作为梯撑的对苯二胺之间氢键在聚合反应中的模板作用 .另外利用三甲基氯硅烷与对苯二胺梯撑的聚硅氧烷中间体的末端硅羟基进行封端反应 ,从而保证在脱除对苯二胺梯撑模板分子过程中避免进一步的无规缩合导致支化或交联 ,得到的反应性梯形聚氢基倍半硅氧烷 (H T)的规整性有所改善 .热分析结果表明与单链聚二甲基硅氧烷的Tg(- 12 3℃ )相比 ,其Tg 高达 117 0℃ ,证明这种梯形高分子具有刚性链结构 .尤其是2 9Si NMR谱中代表梯形主链上硅原子 (SiO3 2 )峰的基线宽度Δ =5 ,而采用硅羟基间脱水缩合方法得到聚合物的Δ =8~ 10 .表明该反应性梯形聚氢基倍半硅氧烷H T的规整性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而且 ,该聚合物又是第一个可溶性、反应性、纯梯形主链无机高分子 ,它可以进一步通过硅 氢侧基接枝反应制备不同类型的梯形无机主链功能高分子 .  相似文献   
135.
本文报道了不同N/Pd摩尔比的聚γ-(甘-色二肽基)丙基硅氧烷钯催化剂的合成及对烯烃和硝基苯的加氢活性.催化剂的结构表征说明,其活性中心的组成可能是氨基酸配体的羧基与PdCl_2的络合.这种催化剂对丙烯腈和苯乙烯有较高的加氢活性,而对硝基苯的氢化没有催化活性.并研究了溶剂和温度对加氢活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6.
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氨基有机硅单体的共聚合机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从聚合的实施方法出发,对D4(八甲基环四硅氧烷的简写,下同)与氨基有机硅单体的共聚模型机理进行了综述。着重点为共聚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37.
硅氧烷表面改性聚醚酯聚酰亚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两种方法。即将γ-氨丙基封端的聚二甲基硅氧烷和对氨基苯甲酸酯封端的聚(四亚甲基)醚与均苯四甲酸二酐共缩聚,和将两种预制的聚酰胺酸溶液共混,合成了一组硅氧烷改性的聚醚酯聚酰亚胺材料。ESCA能谱和表面水接触角测量研究材料的表面性质发现,硅氧烷在材料表面富集,对聚醚酯聚酰亚胺材料具有显著的表面改性作用,硅氧烷改性的聚醚酯聚酰亚胺,其热稳定性能和气体透过性能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抗张强度和介电性能有所降低。  相似文献   
138.
刘丰祎  符连社  王俊  张洪杰 《化学通报》2003,66(6):382-387,403
桥联聚倍半硅氧烷作为一种新型的有机-无机杂化材料在近十年的研究中引起了人们的极大关注,这种材料的单体可以通过不同的合成方法获得,为材料的设计和剪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本文综述了桥联聚倍半硅氧烷单体的合成方法,对其在光学、催化、吸附等方面的应用作了评述,同时将发光稀土配合物引入桥联聚倍半硅氧烷的研究作了介绍,最后对桥联聚倍半硅氧烷将来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9.
烯丙基二硅氧烷的合成及其自由基聚合反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烯丙基二硅氧烷的合成及其自由基聚合反应彭万华(湖北三峡学院化学系宜昌443000)赵永镇(华中师范大学化学系武汉430072)彭万华男,33岁,硕士,从事有机化学教学与科研工作,现为北京大学访问学者。1998-04-08收稿,1998-05-22修回...  相似文献   
140.
环氧倍半硅氧烷的合成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温永向  刘安华 《有机化学》2005,25(4):470-474
由SiO2(白炭黑)制备了高活性的五配位硅化合物, 并用带环氧官能团的含卤化合物与活性五配位硅作用, 衍生出带有环氧官能团的硅酸酯; 通过环氧化硅酸酯的控制水解反应, 制备出了新型聚合物纳米复合平台——环氧化倍半硅氧烷; 借助X衍射、热分析、红外等现代测试手段, 对合成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