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7篇
  免费   67篇
  国内免费   39篇
化学   93篇
晶体学   1篇
力学   115篇
综合类   13篇
数学   21篇
物理学   240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18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5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8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第二代高温超导已进入产业化初期, 尽管单根带材长度已达千米量级, 但由于千米级单根带材生产成品率偏低以及大型超导装置对带材长度实际需求远超出单根长度制备能力, 因此, 焊接技术成为高温超导大规模应用的关键技术之一. 接头电阻及其力学性能是评估焊接接头的重要技术指标. 本文提出了改进型接头和“隐形”接头两种制作方法, 并对其接头电阻以及力学性能进行了表征, 同时与常规搭接接头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发现,(1) 与常规搭接头相比, 改进型和“隐形”接头的厚度分别降低了15 % 和36 % , 有效减小了焊接头处和原带材厚度差异. (2) 超导面-超导面焊接, 获得接头电阻最小; 接头电阻随接头长度的增加而减小, 但幅度降低. (3) 常规搭接头、 改进型和“隐形”焊接头均具有良好的轴向抗拉性能, 通过扭转和8 天液氮浸泡后, 临界电流无衰退, 电阻保持一致. (4) 改进型和“隐形”接头的临界弯曲直径(20 mm) 与原带材(非接头处) 相当, 通过卷对卷传输法测试时接头无损伤, 而常规搭接头的临界弯曲直径(40 mm) 大于原带材, 在通过卷对卷测试时, 接头出现开裂甚至断开现象.根据具体应用场景, 选择合适接头制作方式, 对推动第二代高温超导产业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82.
建立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固定污染源中6种丙烯酸酯。采用气袋采样,直接进样,以气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固定污染源中6种丙烯酸酯。6种丙烯酸酯在0.5~20μmol/mol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的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均不小于0.998,方法检出限为0.5~2.0 mg/m3。对低、中、高三种浓度标准气体进行分析,测定结果的相对标准偏差(n=6)分别为1.8%~3.5%、3.1%~4.1%和1.9%~3.0%;相对误差(n=6)分别为-6.2%~5.5%、1.2%~8.2%和-6.0%~(-4.1%),实际样品加标回收率为91.3%~125%。该方法适合于固定污染源废气中丙烯酸酯化合物的分析。  相似文献   
483.
焊接残余应力对波形钢腹板细节疲劳寿命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以头道河大桥为工程背景,基于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波形钢腹板焊接构件数值模型,提出不同波折角度的波形钢腹板残余应力模型。采用瞬态分析方法,分析6种典型车辆作用下波折角区域焊缝细节的应力时程。在此基础上,构建考虑焊接残余应力和车辆荷载共同作用下的波形钢腹板细节疲劳极限状态方程,讨论不同波折角度和交通增长率对疲劳可靠度指标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翼缘板-波形钢腹板焊接构件斜边两侧的纵向残余应力呈对称分布,焊接细节转角区域圆弧外侧的纵向残余应力整体高于圆弧内侧,随着波折角度的增加,两侧焊缝附近的纵向残余应力变大;在桥梁设计基准期取100年时,30°波折角度焊缝细节疲劳可靠度是60°波折角度的1.05倍;交通量的线性增长对头道河大桥焊缝细节的疲劳可靠度影响较大,不考虑交通增长率的焊缝细节疲劳可靠度是α=5%的1.8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