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56篇
  免费   1331篇
  国内免费   2292篇
化学   1765篇
晶体学   87篇
力学   773篇
综合类   99篇
数学   282篇
物理学   3673篇
  2024年   42篇
  2023年   125篇
  2022年   117篇
  2021年   128篇
  2020年   91篇
  2019年   115篇
  2018年   73篇
  2017年   137篇
  2016年   133篇
  2015年   148篇
  2014年   294篇
  2013年   260篇
  2012年   255篇
  2011年   277篇
  2010年   294篇
  2009年   312篇
  2008年   379篇
  2007年   331篇
  2006年   378篇
  2005年   311篇
  2004年   313篇
  2003年   249篇
  2002年   253篇
  2001年   193篇
  2000年   148篇
  1999年   153篇
  1998年   159篇
  1997年   119篇
  1996年   120篇
  1995年   137篇
  1994年   107篇
  1993年   102篇
  1992年   115篇
  1991年   79篇
  1990年   78篇
  1989年   81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10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蔡清海  路嫔 《大学化学》2002,17(3):47-50
本文应用松弛法动力学与不可逆过程热力学方法讨论一般的化学反应aA +bB +…gG +hH +… ,使动力学与热力学一致性讨论适用于任一化学反应体系 ,同时表明这种处理方法具普遍性。  设有如下的一般反应 :   aA +bB +… k1k-1gG +hH +…  k1、k-1分别为正逆反应的速率常数 ,设A、B、G、H…的反应级数分别为α、β、ν、δ… ,  则此反应的速率方程为 :    1adcAdt=1bdcBdt=-k1cαAcβB… +k-1cνGcδH… (1 )   1gdcGdt=1hdcHdt=k1cαAcβB… -k-1cνGcδH…  相似文献   
112.
利用现代NMR的1D、2D技术对一个混合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混合物由两种化合物组成。为了同时准确确定两种化合物的结构,本工作应用了1D-TOCSY技术,利用该技术选择性强的特点来补充常规的1D、2DHMR实验所提供的分子结构的信息。在没有进行预分离的条件下,顺利地完成了样品中两种化合物的核磁信号归属,并最终确定了它们的结构。  相似文献   
113.
钇对Ti-1100高温钛合金热稳定性和蠕变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量了Ti1100和Ti1100/01%Y(质量分数)高温钛合金在600℃/100h空气中暴露后的拉伸性能及在600℃/150MPa/100h条件下的蠕变性能,利用透射电镜观察了合金室温及蠕变后的组织。结果表明,Ti1100合金加入01%的Y后,由于原始β晶粒得到细化,明显改善了其热稳定性;固溶在基体中的硅原子阻碍位错滑移和攀移,使蠕变中的回复过程难于实现;稀土还抑制α2相的长大,所形成的氧化物也阻碍位错的运动。这些均有利于提高Ti1100合金的抗蠕变性能。  相似文献   
114.
朱珍 《高分子学报》1995,(3):284-290
利用等温和非等温方法详细研究了芳香族聚酯──热致型聚合物对,对’-联苯二甲酸二辛酯的结晶相和液晶相形成机理,并计算了相变过程中的表面自由能与温度系数,研究结果表明:从介晶相开始的结晶过程是二维异相成核、三维线性增长的,而从各向同性液相开始的液晶相形成过程则是二维异相成核二维线性增长的.对两个晶化过程的表面自由能的研究表明,该聚合物液晶相形成过程的相转变表面自由能比结晶过程小得多,预示了它将具有更大的晶化速率.研究还发现,该聚合物的液晶相形成过程具有比结晶过程大得多的温度敏感性.  相似文献   
115.
张曙光  陈瑜  王风云 《化学学报》2007,65(20):2235-2242
用分子动力学(MD)方法, 模拟计算了5种铜缓蚀剂[苯并三氮唑(BTA)、苯并三氮唑-5-羧酸甲酯(MBTC)、苯并三氮唑-5-羧酸丁酯(BBTC)、苯并三氮唑-5-羧酸己酯(HBTC)、苯并三氮唑-5-羧酸辛酯(OBTC)]与Cu2O晶体的相互作用. 结果发现, 中性条件下缓蚀剂分子与Cu2O晶体的结合能均大于酸性条件下的数值, 但两种条件下结合能的大小排序均为OBTC>HBTC>BBTC>MBTC>BTA. 对体系各种相互作用以及对关联函数g(r)的分析表明, 体系结合能主要由库仑作用提供, Cu2O晶体中的Cu原子与缓蚀剂分子中的N原子之间形成了配位键. 在与Cu2O(001)晶面结合过程中, BTA及其衍生物分子发生了扭曲变形, 但形变能远小于体系的非键相互作用能.  相似文献   
116.
摘要运用多参考微扰理论(Multireference MΦller-Plesset theory)计算了SSCH3垂直激发能及其S-C与S-S两种断键方式的绝热(Adiabatic)与非绝热(Diabatic)的基态和激发态势能曲线, 研究了在193nm激光作用下SSCH3的光解离过程, 理论计算值与实验值相符.  相似文献   
117.
使用双沸点仪测定了丙酮、乙酸乙酯、对二氧六环、乙腈或三乙胺与甲醇或1,2→二氯乙烷以及二者混合物等十一组二元体系在99.3 kPa下的汽液平衡数据(T,x,p), 计算了有关体系的过量吉布斯自由能。结果表明, 六种非质子溶剂与甲醇组成的二元系GE>0; 乙腈或三乙胺与1,2-二氯乙烷组成的二元系GE>0, 而丙酮、乙酸乙酯或对二氧六环与1,2-二氯乙烷的二元混合物GE<0。从同种分子间或不同种分子间的缔合作用对上述结果进行了讨论。本文还在固定极性非质子溶剂(第三组分)物质的量浓度的条件下, 测定了非质子溶剂+1,2-二氯乙烷+甲醇三元混合物的汽液平衡数据, 考察了非质子溶剂的加入对甲醇+1,2-二氯乙烷二元系GE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8.
黄宏新 《中国化学》2003,21(9):1118-1122
In this paper, a novel exact fixed-node quantum Monte Carlo (EFNQMC) algorithm was proposed, which is a self-optimizing and self-improving procedure. In contrast to the previous EFN-QMC method, the importance function of this method is optimized synchronistically in the diffusion procedure, but not be-fore beginning the EFNQMC computation. In order to optimize the importance function, the improved steepest descent tech-nique is used, in which the step size is automatically adjustable.The procedure is quasi-Newton type and converges super linear-ly. The present method also uses a novel trial function, which has correct electron-electron and electron-nucleus cusp condi-tious. The novel EFNQMC algorithm and the novel trial func-tion are employed to calculate the energies of 1 ^1A1 state of CH2, ^1Ag state of Cs and the ground-states of H2, LiH, Li2 and H2O.  相似文献   
119.
曹晨忠 《有机化学》1995,15(6):642-646
脂肪族胺、醇和醚的气相质子亲合能(PA)与N, O原子所带电荷(qx)以及烷基的极化效应指数(PEI)的关系可表示为其中a、b、c为系数。回归分析结果表明, 上式较好地表达了脂肪族胺、醇和醚的气相碱性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20.
对一类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荧光分子敏感器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形成的分子内激基缔合物的温度效应进行了研究。进而提出该类化合物在水溶液中进行了内单体和分子内激基缔合物转化的机制。通过分析所得的热力学数据,同文献值相比较,推导出该类化合物在水溶液中可能存在的几何构型,为该类化合物在作为探针应用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