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篇
化学   1篇
力学   26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4篇
物理学   6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71.
含尘叶轮机械如烟气轮机。高炉余气透平已得到广泛的使用。其内部是含有固体粒子的气固两相流动,又是有激波的跨音流动。叶片近尾缘区内的固粒运动受到激波的作用,使用常规的理论方法来预测气固两相流的流场会产生误差。本文通过粒子的受力分析建立了固体粒子通过激波时的运动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可以明显的见到固体粒子受到激波的作用,粒子在激波后运动有明显的折转。获得了粒子通过激波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72.
声波法是多相流测量的一种有效方法,可靠的声速模型是其中时差法等测量的理论基础。该文系统总结了国内外不同学者所建立的气固两相声速模型。为直观地呈现其差异、发展与局限,该文以颗粒相浓度的影响为例,采用模拟计算和实验测量相结合的方法对其中不同典型声速模型进行了定量分析与比较。结果表明,传统的拟均相介质模型声速随颗粒浓度变化,与在其基础上考虑声波特性的改进模型,以及分别基于相间耦合和颗粒散射的声速模型差异均较大,且显著偏离实验测量值。其主要源于传统的拟均相介质模型未考虑两相间相对运动的影响;而考虑相间相互作用的声速模型间虽有不同差异,但均与实验测量值较为接近,根据稀相区实验研究,所得声速值均较实验值偏小。  相似文献   
73.
叶轮机械气固两相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回顾了国内外叶轮机械气固两相流的研究历史和现状,从学科发展及应用背景出发,提出主要的研究内容,并对各方面问题的深入研究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74.
用激波管研究超音速气固两相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激波管里进行了可压缩性气固两相流的实验研究。测量了激波通过颗粒群时的压力的衰减过程。用纹影仪拍摄了激波与颗粒群相互干涉的照片。试验了颗粒群的不同构造对压力衰减的影响。指出了激波反射、聚焦等非线性气动因素是可压缩性气固两相流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75.
弯头内气-固两相流动与管壁磨损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弯头是火力发电厂煤粉管道和烟道的主要异形件,气体夹带煤粉或煤灰颗粒在管道中形成高雷诺数气-固两相流,存在着流动特性复杂、阻力较大、冲蚀磨损严重等问题。本文采用欧拉多相流模型以及结合了颗粒固壁反弹模型和磨损模型的DPM离散相模型,分别对弯头内的气固两相流动阻力特性与磨损特性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通过分析弯径比、转弯角度、截面形状等结构参数对弯头模型阻力损失和内壁面磨损率的影响,提出了弯头的优化结构。  相似文献   
76.
循环床中气固两相局部传热传质规律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对含湿颗粒在循环床中干燥过程的传热传质规律进行了实验研究。本文发展的一种利用双热电偶参考标定法,获得了气、固两相沿床高的局部温度。对气体表观流速,固体循环率,颗粒初始含湿量对传热传质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和讨论。所获得的循环床中传热传质系数的实验关联式,可供干燥颗粒、造粒、粒面包裹等工业设计参考使用。  相似文献   
77.
给出求解双向耦合可压缩气固两相流的间断有限元方法,对所得到的气固两相流方程组不需要采用分裂的方法离散,对气相、颗粒相方程及其对流部分和源项可以统一处理,两相都采用基于近似Riemann解的数值通量.数值模拟低压含尘激波管内的两相非平衡流动,并与平衡流、冻结流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颗粒相的存在对气体运动的影响,及激波后松弛区域内两相间相互作用规律.发现颗粒质量比决定两相平衡后的最终状态,而颗粒直径决定两相流从非平衡到平衡的过渡过程,即不同尺寸颗粒对应的驰豫时间、松弛距离不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计算方法对求解可压缩气固两相流是可行的,为研究复杂的气固两相流动问题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8.
高密度CFB提升管内气固两相曳力修正模型及冷态实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验和模拟方法考察了高气速,高固体通量循环流化床提升管内B类颗粒的流动情况.根据EMMS(energyminimization multi-scale)理论提出了改进的曳力修正表达式,同时与传统的曳力模型如Gidaspow,O'Brien-Syamlal,Koch-Hill-Ladd的计算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使用本文提出的修正曳力模型的计算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得到了较好的吻合.  相似文献   
79.
The statistics of a passive scalar along inertial particle trajectory in homogeneous isotropic turbulence with a mean scalar gradient is investigated by using direct numerical simulation. We are interested in the influence of particle inertia on such statistics, which is crucial for further understanding and development of models in non-isothermal gas-particle flow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calar variance along particle trajectory decreases with the increasing particle inertia firstly; when the particle's Stokes number St is less than 1.0, it reaches the minimal value when St is around 1.0, then it increases if St increases further. However, the scalar dissipation rate along the particle trajectory shows completely contrasting behavior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calar variance. The mechanical-to-thermal time scale ratios averaged along particle, (r)p, are approximately two times smaller than that computed in the Eulerian frame r, and stay at nearly 1.77 with a weak dependence on particle inertia. In addition,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scalar dissipation and flow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along particle trajectories, such as strain and vorticity, are also computed, and they reach their maximum and minimum, 0.31 and 0.25, respectively, when St is around 1.0.  相似文献   
80.
一种激波驱动的新型固粒冲蚀试验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大部分固体颗粒冲蚀试验系统存在反弹颗粒干扰、颗粒质量计算误差大等问题,采用激波驱动气固两相流的方式,并结合动态压力传感器、高速摄影仪对激波及颗粒测速的方法,设计了1种新型冲蚀磨损试验系统,具有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颗粒质量计算准确等优点.该装置最大激波马赫数可达2.3,能将颗粒加速到200 m/s以上,适用不同颗粒、材料及表面处理试件进行15~90°冲击角下的磨损特性试验.通过SiO2颗粒对低碳钢的冲蚀试验,证实了该装置测得数据与经典试验数据规律一致.因此,本试验系统有望作为1种新的冲蚀磨损试验方法,应用于耐固粒冲蚀的优化设计和寿命预测等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