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9篇
  免费   898篇
  国内免费   649篇
化学   691篇
晶体学   237篇
力学   232篇
综合类   56篇
数学   209篇
物理学   1501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3篇
  2022年   103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78篇
  2018年   78篇
  2017年   64篇
  2016年   81篇
  2015年   100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33篇
  2011年   155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32篇
  2008年   162篇
  2007年   116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20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5篇
  2002年   83篇
  2001年   64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4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30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33篇
  1991年   23篇
  1990年   34篇
  1989年   19篇
  1988年   9篇
  1987年   6篇
  1985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吴师岗  邵建达  范正修 《物理学报》2006,55(4):1987-1990
探讨了HfO2薄膜中负离子元素杂质破坏模型,并得出薄膜中的杂质主要来源于 镀膜材料. 用电子束蒸发方法沉积两种不同Cl元素含量的HfO2薄膜,测定薄膜 弱吸收和损伤阈值来验证负离子元素破坏模型. 结果表明,随着Cl元素含量的增加薄膜的弱 吸收增加损伤阈值减小. 这主要是因为负离子元素在蒸发过程中形成挥发性的气源中心而产 生缺陷,缺陷在激光辐照过程中又形成吸收中心. 因此负离子元素的存在将加速薄膜的破坏 . 关键词: 负离子元素杂质 缺陷 吸收  相似文献   
22.
23.
面缺陷是纳米带中非常普遍和非常重要的一类缺陷.在有些情况下,面缺陷对于高表面能指数面的出现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同时,它们可以诱导纳米带沿着特殊的方向生长.面缺陷可以是孪晶或双晶,层错和由杂质原子聚集在特定原子面所形成的间隙原子层.在本文中,利用透射电子显微术,我们将介绍氧化锌纳米带中被发现的几种面缺陷.我们确认了两种孪晶/双晶结构,它们的孪晶面分别是(0113)和(2112)面.基面层错有I1 和I2两种.在大尺寸的纳米带中,I1基面层错可以折叠到(2110)面形成棱面层错.当少量的In离子掺入氧化锌纳米带后,我们发现伴随着杂质In在基面的聚集,形成了两种倒反畴界.  相似文献   
24.
Based on the technique of integration within an ordered product of operators,we derive new bosonic operators‘ ordering identities by using entangled state representation and the properties of two-variable Hermite poly-nomials Hm,n,and vice versa,In doing so,some concise normally (antinormally)ordering operator identities,such as a^ma^n=:Hm,n(a,a):,a^na^m=(-i)^m n:Hm,n(ia,ia):are obtained.  相似文献   
25.
Yb:GdVO4晶体是一种很好的激光材料,但缺陷会对晶体的激光性能产生严重影响,开展对该晶体的缺陷研究有助于提高晶体质量。采用提拉法生长了面25mm×20mm,掺杂浓度为2%的Yb:GdVO4晶体;分析了晶体的结构及其对晶体解理性的影响;采用化学腐蚀法,以盐酸、氢氟酸为腐蚀剂,对晶体的主要晶面进行了化学腐蚀实验,通过其腐蚀坑形貌对晶体中的位错和晶界进行了研究;对晶体进行了高分辨X衍射实验,结果表明晶体中存在镶嵌块结构;开裂及散射颗粒也为晶体中较常见缺陷。分析了缺陷的成因并提出了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6.
 本工作采用溴加成法、酚解法、FTIR法及臭氧裂解法分别测定了五种不饱和蒸气压下聚合的PVC样品(u-PVC)和五种商品PVC样品(s-PVC)的总双键、总不稳定氯、孤立双键和内部双键的含量.通过研究结构缺陷和PVC的平均分子量及脱HCl速率的相互关系,揭示了不饱和总双键值,总不稳定氯和孤立双键含量彼此的相关性是建立在它们分别与1/Mn的相关性基础之上,从而得出了这三种定量值测得的主要都是端基烯丙基氯结构.根据三者对脱HCl速率的良好线性相关性,首次提出了端基烯丙基氯结构在HCl催化作用下异构化成内部烯丙基氯从而成为脱HCl速率主要原因的机理.  相似文献   
27.
The effect of Ni substitution for Mn on magnetic and transport properties has been investigated for layered manganese oxides LaSr2Mn2-xNixO7. Nickel doping hampered the canted antiferromagnetic (AFM) exchange at low temperature and their Neel temperature (TN) decreased from 138 K (x=0) to 102 K (x=0.3). Meanwhile, spin glass, charge ordering and metal-insulator transition are suppressed by Ni addition. The resistivity increases obviously with increasing x due to double exchange interaction channel broken by Ni2+ addition. The resistivity of all samples in low temperature range fits to the Mott′s variable rang hopping (VRH) model, while it fits to nearest neighbor hopping of small polarons model in high temperature range.  相似文献   
28.
研究了钙钛矿型LaSrCoCu_xO_3催化剂对CO氧化反应的催化活性及其表面氧的催化作用.结果表明,x=0.4的催化剂对CO氧化具有最高催化活性,常压及本实验条件下CO完全氧化的最低温度为168℃;催化剂均为氧缺陷化合物,吸附于表面晶格氧缺陷上的吸附氧是CO氧化反应的活性氧物种;并发现催化剂中存在有非常价态的C04 ,认为CO氧化反应是通过吸附氧调变Co3 和Co4 价态而进行.  相似文献   
29.
纳米Cu和Ag的缺陷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使用氢电弧等离子体方法制备纳米Cu和Ag超微粒子,这些粒子在制备过程中自动地高温溶氢.同时使用相近的电源功率的惰性气体蒸发法制备纳米Cu和Ag.分别将各种样品在低温退火,同时使用TEM监测粒子的大小,选择最佳退火温度制成标准样品.使用TEM,HRTEM,XRD线形精炼与Fourier分析方法研究了纳米Cu和Ag中的缺陷.发现了纳米Cu和Ag的x射线衍射线形的非对称性并研究了其物理意义.用Fourier分析方法计算得到纳米Cu和Ag中的孪晶几率.并对于纳米材料中的氢对结构的影响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0.
沉淀法合成纳米晶长余辉材料Y2O2S∶Eu3+,T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e long-lasting phosphorescent materials, yttrium oxysulfides doped by Eu and Ti, were systhesized by coprecipitation with their subsequent thermal decomposition in the presence of sulphur. The products were characterized by XRD, TEM, phosphorescent spectra, and thermoluminescence. The XRD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owest synthesis temperature is 700 ℃. From the TEM, the average diameter of particles was in the range of 60~120 nm, and augment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emperature. The materials under UV excitation presented well afterglow from the transition of 5D0,17FJ of Eu3+, and the persistent time was about 2 h. The long-lasting afterglow mechanism was discussed, to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