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25篇
  免费   613篇
  国内免费   627篇
化学   1235篇
晶体学   118篇
力学   374篇
综合类   123篇
数学   271篇
物理学   1444篇
  2024年   30篇
  2023年   6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1篇
  2020年   46篇
  2019年   52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92篇
  2016年   85篇
  2015年   116篇
  2014年   176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49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42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221篇
  2007年   169篇
  2006年   135篇
  2005年   206篇
  2004年   166篇
  2003年   153篇
  2002年   112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71篇
  1999年   48篇
  1998年   78篇
  1997年   45篇
  1996年   55篇
  1995年   66篇
  1994年   60篇
  1993年   33篇
  1992年   36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21篇
  1989年   22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84 毫秒
991.
本文指出:自然界广泛存在分形结构,自然界的生长是非平衡、非线性的过程,是基于拉普利斯场和随机场的迭代过程,动力学演化导致自发的用分形维定义的复杂结构。以枝蔓体生长为例,指出微观界面动力学和外界宏观动力学的相互作用决定生长花样。自然界的分形起源于自组织的临界动力学过程,和向异性的表面张力和动力学效应是形成形态各异的生长花样的原因。  相似文献   
992.
聚丙烯纤维和水泥对粘性土强度的影响及机理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唐朝生  施斌  高玮 《力学学报》2007,15(1):108-113
选取聚丙烯纤维和水泥作为加固材料,在室内试验的基础上,研究了单独的纤维和水泥对粘性土强度的影响及其的综合作用,分析了它们的作用机理。试验中,3种不同百分比(0.05%,0.15%和0.25%素土重)的纤维和两种不同百分比的(5%和8%素土重)水泥分别掺入到粘土试样中,配制了12组试样,进行了无侧限抗压试验。试验结果表明,纤维和水泥均能够提高土体的强度,纤维的加入改善了水泥土样的脆性破坏模式;纤维水泥土样的强度远远高于相同掺量下的纯纤维土和纯水泥的强度,甚至高于它们的强度之和。运用扫描电镜(SEM)从微观层次上分析了纤维和水泥加固粘性土的力学机理,发现纤维表面与土介质之间的粘结力和摩擦力对加固效果有直接影响。  相似文献   
993.
由于经济全球化和高科技迅猛发展的需要,我国许多实验室已通过了中国合格评定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的认可,还有许多实验室正在准备认可。在实验室认可活动中利用实验室间比对的能力验证活动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内容,它受到国际实验室认可合作组织及世界各国实验室认可组织的高度重视。能力验证是利用实验室间的比对来判定实验室和检查机构能力的活动[1-2],  相似文献   
994.
本工作采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1+G*水平基组上对紫衫醇C13侧链(用M表示)分子离子基态进行了结构优化、频率、自然键原子轨道计算,得到其微观结构及相关性质,系统分析了体系的几何构型、原子的净电荷布局、前沿分子轨道特征,并对红外光谱特征峰进行了指认归属.结果表明:C13侧链分子离子稳定性顺序为:M-(1 A)M(2 A)M+(3 A),极性强弱是M+(3 A)M-(1 A)M(2 A),M+(3 A)的空间构型与M(2 A)相比在一些部位变化大,特别是在C1-C2位置,键长拉长很多而键角减小很多.净电荷、分子轨道特征分析一致确定Mn(n=0,1,-1)体系的酰胺、羟基、羧酸等基团是化学反应时的活性部位,能与亲核或亲电试剂反应,均是关键药效团的活性部位,这一结论与紫衫醇实验研究的构效关系结论一致.本研究成果为进一步研究紫衫醇C13侧链的修饰改造,合成更多高效低毒的紫衫醇类拟物提供可参考的理论基础和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995.
采用分子动力学方法和Quantum Sutton-Chen(Q-SC)多体势对由5万个液态金属铜(Cu)原子构成的系统在三个不同冷却速率下的凝固过程中微观团簇结构转变的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运用双体分布函数、Honeycutt-Andersen(HA)键型指数法、原子团类型指数法(CTIM-2)和可视化分析等方法,对凝固过程中微观团簇结构的演变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发现:由非晶体向晶体转变的临界速度约为1.0×1013 K/s,在此冷速下系统形成非晶体和晶体以一定比例并存的混合结构;在冷速为1.0×1014 K/s冷却时系统形成以1551、1541、1532、1431键型为主的非晶体结构,非晶转化温度约为673K;在以4.0×1012 K/s速度冷却时,系统从673K就开始结晶,并形成以1421和1422二种键型或由这二种键型构成的面心立方(FCC)(12 0 0 0 12 0)和六角立方(HCP)(12 0 0 0 6 6)基本原子团为主的晶体结构,尤其是由1421键型构成的面心立方(12 0 0 0 12 0)基本原子团在晶体生长和微观团簇结构形成过程中占主导地位.同时发现,冷速对金属Cu系统中的FCC结构和HCP结构的相对比例有显著的影响,冷速越低,FCC基本原子团以及由其构成的团簇结构越多.  相似文献   
996.
球形集声器在生物组织中形成的组织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耿昊  范庭波  张喆  屠娟  郭霞生  李发琪  章东 《物理学报》2014,63(4):44301-044301
球形集声器可在亚波长焦域内形成高强度声压,在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中具有潜在应用前景.本文结合非线性声传播理论及生物传热学理论,研究球形集声器在生物组织中形成的组织损伤.实验中采用430 kHz,内径为240 mm的球形集声器对肝组织作用,结果表明:集声器表面声压为53 kPa时作用2 s,可以形成小于波长尺度的组织损伤.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符合得较好,并且理论模型可优化球形集声器的开口孔径.研究结果表明,球形集声器可应用于肿瘤的精细超声治疗.  相似文献   
997.
利用强流脉冲电子束(HCPEB)技术,对AISI 304L奥氏体不锈钢进行了表面辐照处理,详细考察了辐照前、后材料表面的微观结构和腐蚀性能。实验结果表明:经过HCPEB辐照后,材料表面的抗腐蚀性能有所改善;表面喷发形成熔坑实现清除夹杂物的净化作用,以及表面形成厚而致密的钝化膜可有效地阻碍点蚀,均是提高材料抗腐蚀性能不可忽视的因素。透射电子显微镜分析结果表明,HCPEB辐照材料表层时,诱发了大量的过饱和空位缺陷以及类型丰富且密度很高的线、面晶体缺陷,空位缺陷的凝聚形成了空位型位错圈和堆垛层错四面体等空位簇缺陷。这些缺陷有助于形成厚而致密的表面钝化膜,进而阻止阴离子穿过表面钝化膜,延迟腐蚀进程,提高受辐照材料的抗腐蚀性能。  相似文献   
998.
欢迎投稿     
正《高压物理学报》是我国高压物理领域唯一的专业性学术刊物。征稿内容为:动态及静态高压技术,人工合成新材料,高温高压下材料的力学、光、电、磁等特性以及物质微观结构的研究,动态及静态高压研究中的测试技术,高温高压下的相变,高温高压物态方程,高压地学,材料动态断裂,冲击和爆轰现象  相似文献   
999.
激光沉积修复BT20合金的显微组织和力学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BT20钛合金锻件当量孔损伤进行激光沉积修复试验,考察了修复试样的组织和力学特点。修复区与基材之间形成了致密冶金结合,Al,Zr,Mo,V合金元素由锻件基体到激光修复区均匀分布,无宏观偏析,硬度分布从基材到修复区依次提高。热影响区组织是由基材的双态组织过渡到网篮组织;修复区组织为粗大的原始柱状β晶,晶粒内为α/β网篮组织,晶内α片层取向随机,宽0.4~0.5μm。修复过程中发现,激光加工工艺参数选择不当、坡度过大等原因会造成修复区组织形成气孔和熔合不良等缺陷,但是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可以获得无缺陷修复试样。修复试样的室温静拉伸结果表明,试样的抗拉强度接近锻件基体强度,但修复件的韧性比锻件稍有提高。  相似文献   
1000.
采用等离子体气相凝聚技术制备了银纳米团簇颗粒,开展了实验条件及工艺参数对团簇平均粒径和粒径分布的影响。利用四极质谱分析仪在线测量了银纳米团簇的粒径尺寸与分布,并与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离线测量值进行比对。研究结果表明:保持其他参数不变时,增大结露区长度或溅射电流,银纳米团簇的平均粒径尺寸将增大;增加氩气流量,银团簇粒子平均粒径也相应增大,但当氩气流量增至60mL/min以上时,其平均粒径反而会减小。而氦气的加入会使平均粒径尺寸减小。在各工艺参数中,溅射电流和氩气流量是影响银纳米团簇平均粒径的主要因素。通过调节工艺条件,获得了平均粒径尺寸为2,4和6nm的银纳米团簇,四极质谱仪监测的粒径分布与TEM离线表征结果总体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