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75篇
  免费   1176篇
  国内免费   1136篇
化学   1496篇
晶体学   44篇
力学   489篇
综合类   93篇
数学   343篇
物理学   3122篇
  2024年   25篇
  2023年   94篇
  2022年   93篇
  2021年   99篇
  2020年   67篇
  2019年   103篇
  2018年   89篇
  2017年   117篇
  2016年   114篇
  2015年   137篇
  2014年   323篇
  2013年   218篇
  2012年   252篇
  2011年   302篇
  2010年   308篇
  2009年   307篇
  2008年   332篇
  2007年   296篇
  2006年   266篇
  2005年   228篇
  2004年   240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65篇
  2001年   153篇
  2000年   126篇
  1999年   122篇
  1998年   105篇
  1997年   94篇
  1996年   84篇
  1995年   79篇
  1994年   78篇
  1993年   64篇
  1992年   73篇
  1991年   50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59篇
  1988年   28篇
  1987年   29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7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8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61.
《光散射学报》2015,(2):174-178
利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了银纳米棒双体结构的散射光谱及其电场分布,并对其局域表面等离子体耦合共振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随着银纳米棒之间的距离变大,其表面等离子共振峰的强度逐渐变弱,横向四极模式和横向偶极模式峰位基本不变。纳米棒半径的增加和夹角的变大,都会引起峰值强度明显增强。通过场分布计算发现,纳米棒半径的增加和夹角的变大都可以在颗粒的近场区域产生"热点",这种局域电磁场显著的增强对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荧光探针、纳米催化等方面的应用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2.
本文主要研究了Au-Si球型壳层纳米颗粒在电磁波作用下的散射行为,并将其与实心Au球、空心Au球、实心Si球和空心Si球的光散射行为进行了对比。利用Mie散射理论计算得出Au-Si球型壳层纳米颗粒在外加电磁波作用下的各阶电响应和磁响应,观察壳层结构的几何参数对电偶和磁偶共振峰位置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Au材料中的电偶响应与Si材料中的电偶(磁偶)响应之间的耦合关系,找到其中的耦合规律。通过对单个球型壳层纳米颗粒散射行为的研究,为利用该颗粒周期性排列制备具有特殊电磁性质的人工特异材料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3.
王悦辉  王婷  周济 《无机化学学报》2014,30(5):1179-1186
研究了纳米银对稀土铕-吡啶-2,6-二羧酸配合物(Eu(Ⅲ)C7H5NO4,Eu(Ⅲ)DPA)的荧光性质的影响。随着纳米银浓度增加,荧光强度先增强而后逐渐下降。较大粒径的纳米银使Eu(Ⅲ)DPA荧光增强效率较大,且达到最大荧光增强效率所需的纳米银浓度较低。在高浓度Eu(Ⅲ)DPA溶液体系中,纳米银导致荧光猝灭。电偶极子跃迁发射荧光增强效率大于磁偶极子跃迁发射荧光增强效率。分析认为,纳米银对Eu(Ⅲ)DPA荧光性质的影响与表面等离子体共振与激发态荧光中心强烈耦合以及表面等离子体再吸收有关。同时,纳米银对铕配合物的不对称率有影响,其影响因素与局域电磁场增强,折射率以及配位场有关。  相似文献   
164.
在pH为4.0时,Al3+与核固红形成的螯合物能够通过静电作用力和疏水作用力在蛋白质表面聚集形成聚集体。据此,提出了共振瑞利散射光谱法测定蛋白质的新方法。研究了体系的吸收光谱、荧光光谱及共振散射光谱。采用共振光散射技术测定了金属螯合物的组成。探讨了反应机理和共振光散射增强的主要原因。在440 nm处,人血清白蛋白(HSA)和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2~12.0μg·mL-1和0.6~26.0μg·mL-1,对应的检测限分别是19.9 ng·mL-1和40.9 ng·mL-1。在584 nm处HSA和BSA的线性范围分别是0.05~6.0μg·mL-1和0.2~14.0μg·mL-1,检测限分别是11.5 ng·mL-1和23.3 ng·mL-1。方法可用于人血清、唾液和尿样中蛋白质含量的测定。将该方法的测定结果与考马斯亮蓝法的测定结果进行对照,经t-检验证明两种方法无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65.
采用具有超高分辨率的负离子电喷雾-傅立叶变换离子回旋共振质谱(ESI FT-ICR MS)分析了储层岩石抽提物中的石油酸及中性氮化物的分子组成,得到了抽提物中杂原子化合物类型分布、等效双键数(Double bonds equivalent,DBE)及碳数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储层抽提物中含有多达16种不同杂原子类型的化合物,包括N1、N1O1、N1O2、N1O3、N1S1、N1S2、N2、N2S1、O1、O1S1、O2、O2S1、O1S2、O2S2、O3和O4,其中N1、N1S1、O2及O2S1类具有较高的相对丰度。抽提物中的N1类化合物以咔唑和苯并咔唑类化合物为主;N1S1类化合物以C2~C8烷基取代的咔唑并苯并噻吩类化合物为主;O2类化合物主要为1~2环环烷酸,其次还在抽提物中鉴别出具有较高相对丰度的DBE为5和6的O2类化合物;而O2S1类化合物中以DBE为7和8的O2S1具有最高的相对丰度。  相似文献   
166.
吴自力 《催化学报》2014,35(10):1591-1608
探究负载金属氧化物的结构是确立催化剂结构和催化性能之间相互关系的首要条件. 在众多表征技术中,多波长拉曼光谱结合了共振拉曼和由不同波长激发的非共振拉曼,不仅在识别负载金属氧化物团簇的结构,而且在定量方面已经成为强有力的工具. 本文以两个负载氧化钒体系(VOx/SiO2,VOx/CeO2)为例,阐述了如何利用该技术研究活性氧化物团簇的多相结构,并理解氧化物团簇和载体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 由多波长拉曼光谱得到的定性和定量信息能为设计更有效的负载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提供基本的依据.  相似文献   
167.
综述了具有表面等离子体共振效应的光催化剂Ag@AgX(X=Cl,Br,I)及其与TiO2、BiOX、BiVO4、ZnO等复合物的光催化机理、应用等方面的进展,并展望了Ag@AgX(X=Cl,Br,I)及其复合物未来的发展方向和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168.
在pH=5.0的B-R缓冲溶液中,Fe(Ⅲ)与邻菲啰啉反应生成无色配合物,从而使得体系在374nm波长处产生1个较强的共振散射峰。加入安乃近(或4-甲氨基安替比林)后,其将Fe(Ⅲ)还原成Fe(Ⅱ),而生成一种橙红色配合物,使得体系在374nm(或373nm)波长处的共振散射信号减弱。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当安乃近浓度在0.634~15.2μg/mL范围内,体系的共振散射信号△I与安乃近的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检出限为5.75ng/mL。该方法可直接用于测定安乃近含量,回收率为100.4%~103.4%。  相似文献   
169.
利用表面等离子共振(SPR)光谱,结合分子印迹技术,制备了孔雀石绿分子印迹SPR传感器,建立了检测孔雀石绿的分析方法。探讨了pH值对分子印迹膜吸附特性的影响,并在最佳pH下对其吸附选择性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表明,与相应非印迹传感膜相比,孔雀石绿印迹传感膜对孔雀石绿具有较高的吸附选择性能。该方法测定河水及河泥中孔雀绿的线性范围为8.0×10-10~1.0×10-8 mol/L,检出限(S/N=3)分别为8.83×10-11 mol/L和1.55×10-10 mol/L,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1.97%和93.8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2%和2.1%。该方法具有简单、快速、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等特点,适用于河水和河泥中孔雀石绿的测定。  相似文献   
170.
基于肝素钠对吖啶橙的共振散射增强作用,建立了一种测定肝素钠的新方法。在1.0mol/L HCl介质中,吖啶橙与肝素钠反应形成缔合物,使溶液共振散射(RS)增强,且在323nm波长处产生1个较强散射峰。在0.020~2.0μg/mL范围内,体系共振散射信号与肝素钠浓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185ng/mL。该方法灵敏、稳定、选择性好,可直接用于肝素钠注射液中肝素钠含量的测定,回收率为95.6%~102.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