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3篇
  免费   519篇
  国内免费   411篇
化学   823篇
晶体学   19篇
力学   575篇
综合类   83篇
数学   1572篇
物理学   1621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6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93篇
  2020年   47篇
  2019年   73篇
  2018年   54篇
  2017年   89篇
  2016年   117篇
  2015年   142篇
  2014年   264篇
  2013年   153篇
  2012年   305篇
  2011年   342篇
  2010年   226篇
  2009年   246篇
  2008年   307篇
  2007年   184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202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190篇
  2002年   141篇
  2001年   135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81篇
  1998年   74篇
  1997年   84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52篇
  1994年   38篇
  1993年   46篇
  1992年   46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49篇
  1989年   33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将芯片式流通池顺序注射可更新表面反射光谱法用于酶反应检测。HRP催化H2O2氧化BPR底物的反应用于对H2O2的检测。此反应体系与葡萄糖氧化酶联用,用于对血清中葡萄糖的检测。  相似文献   
62.
王晓飞  孙楷越  张博 《色谱》2019,37(2):123-131
在色谱分析过程中,利用串联、并联或串并联结合的方式将多根色谱柱组合起来,可以实现高通量和高分辨的分离效果。相比于传统单柱色谱技术,多柱技术很好地满足了批量样品分析和复杂生物样品分离分析的需求,因此引起了广泛关注。该文对多柱技术在多维分离、芯片色谱、毛细管电泳、固定相筛选以及串联色谱等领域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对其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3.
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了鲁米诺-过氧化氢-Co2+化学发光反应及分析应用研究。探讨了分离电压对电泳图谱的影响,发现在选定实验条件下,Co2+检出限可达到2.0×10-6mol/L;并且在微流控芯片上实现了Co2+与Cu2+的快速分离及检测。  相似文献   
64.
《化学分析计量》2007,16(4):41-41
不久前,第四届全国微全分析系统会议(μ-TAS 2007)在大连海天白云大酒店隆重召开。此次会议由中国化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部主办。微全分析系统是芯片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世纪末开始发展至今以其众多潜在优势和广阔应用前景受到世界范围的关注,被认为是21世纪重要科学技术平台之一。  相似文献   
65.
利用商品化ITO玻璃导电层的温阻效应, 无需任何微加工手段, 实现了自加热和传感的芯片温度自动程序控制, 最大程度地减小了传感滞后对温度控制稳定性的影响, 温度控制的稳定性达到了0.2 ℃, 升温速度最快可达20 ℃/s以上, 在冷却风扇辅助下降温速度最快达到了8 ℃/s. 芯片温控单元的引线从传统的两对(一对用于传感, 一对用于加热)减少为一对. 通过在该芯片上直接构建多个开放微池反应器的方法成功地实现了λDNA 157 bp片段的并行扩增. 将该芯片置于倒置荧光显微镜样品台上, 以蓝色(575 nm)发光二极管为光源, 以光电倍增管为检测手段检测了dsDNA和SYBR Green Ⅰ嵌合物的荧光强度随温度的实时变化曲线.  相似文献   
66.
微流控芯片检测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目前微流控芯片应用的3种主要检测手段:质谱检测器、电化学检测器和光学检测器。微流控芯片是微全分析系统(μ-TAS)中最活跃的领域和发展前沿。人们在微流控芯片的研究中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研制出了多种微型化、集成化的芯片,而与微流控芯片配套的高灵敏度微型检测系统更是研制的热点。  相似文献   
67.
微流控芯片技术在生命科学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微流控芯片最初起源于分析化学领域,是一种采用精细加工技术,在数平方厘米的基片,制作出微通道网络结构及其它功能单元,以实现集微量样品制备、进样、反应、分离及检测于一体的快速、高效、低耗的微型分析实验装置.随着微电子及微机械制作技术的不断进步,近年来微流控芯片技术发展迅猛,并开始在化学、生命科学及医学器件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首先简单介绍了微流控芯片制作材料和工艺,然后主要阐述了其在蛋白质分离、免疫分析、DNA分析和测序、细胞培养及检测等方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68.
芯片国管电泳及其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林炳承 《分析化学》2002,30(3):359-364
芯片毛细管电泳(Chip-CE)技术在近几年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本文着重介绍芯片毛细管区带电泳技术,对等电聚焦、等速电泳、自由溶液电泳及胶束电动色谱等其它芯片电泳模式也有所提及。讨论了芯片材料和制作技术、芯片的几何形状、样品的操作和衍生、检测及芯片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应用,特别是在核酸和蛋白质的分离分析中的进展。  相似文献   
69.
本文采用倒置荧光显微镜,以汞灯为激发光源,自行设计组装了芯片毛细管电泳荧光检测系统。以荧光素异硫氰酸酯(FITC)为检测对象,对双通道门控光子计数器、CH151型光子计数探测器、电荷耦合器件(CCD)三种荧光检测器的灵敏度进行了比较研究。根据芯片毛细管电泳图谱分析,FITC在双通道门控光子计数器、CH151型光子计数探测器、CCD三种检测器中的检出限(S/N=3)分别为7.0×10-10mol/L,1.2×10-9mol/L,3.2×10-8mol/L。进一步采用CH151型光子计数探测器和CCD两种较常用检测器,对FITC和荧光素、曙红和荧光素两组荧光试剂的分离及检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使用CH151型光子计数探测器作为检测器,灵敏度高,基线稳定,信噪比高。  相似文献   
70.
本文对1,2-聚丁二烯的介电松弛进行了复平面分析.结果表明,在1,2-聚丁二烯的玻璃化转变过程中,ε″(ω)与ε'(ω)的关系满足Havriliak-Negami方程.由复平面图求出了样品的静态和光频下的介电系数,平均松弛时间和松弛时间分布参数.利用所得数据讨论了1,2-聚丁二烯在玻璃化转变过程中的构象变化、松弛时间分布和平均偶极矩等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