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40篇
  免费   1126篇
  国内免费   738篇
化学   817篇
晶体学   33篇
力学   606篇
综合类   414篇
数学   2393篇
物理学   2941篇
  2024年   49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200篇
  2021年   208篇
  2020年   126篇
  2019年   228篇
  2018年   131篇
  2017年   204篇
  2016年   176篇
  2015年   201篇
  2014年   338篇
  2013年   285篇
  2012年   299篇
  2011年   389篇
  2010年   353篇
  2009年   337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332篇
  2006年   264篇
  2005年   312篇
  2004年   306篇
  2003年   285篇
  2002年   232篇
  2001年   195篇
  2000年   154篇
  1999年   132篇
  1998年   147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18篇
  1995年   89篇
  1994年   86篇
  1993年   55篇
  1992年   56篇
  1991年   53篇
  1990年   55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15篇
  1987年   16篇
  1986年   10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1篇
  1979年   3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智能变形、变色、变温、变谱技术发展趋势下,低特征目标加速实现与自然地物背景的特征融合,导致复杂自然背景环境下低散射、微反射、弱辐射目标的检测与评估愈发困难,特定场景下潜在威胁目标的检测方法快速决策与准确评估成为了难题.为了提升离散目标、伪装目标、弱小目标、异常目标等低特征目标与复杂自然背景环境融合场景下的多特征检测算法...  相似文献   
992.
993.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asymptotic behavior of global classical solutions of the Cauchy problem for general quasilinear hyperbolic systems with constant multiple and weakly linearly degenerate characteristic fields. Based on the existence of global classical solution proved by Zhou Yi et al., we show that, when t tends to infinity, the solution approaches a combination of C1 travelling wave solutions, provided that the total variation and the L1 norm of initial data are sufficiently small.  相似文献   
994.
判别蓝宝石成因及产地是宝石学研究中的重要内容,区分蓝宝石属于变质岩型或玄武岩型通常需要使用光谱学分析、内含物分析、化学成分分析结合的方法.选取斯里兰卡变质岩型蓝宝石和老挝玄武岩型蓝宝石进行研究.两地蓝宝石的紫外-可见-近红外吸收光谱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分别符合变质岩型和玄武岩型蓝宝石的基本特征.三维荧光光谱测试表明,...  相似文献   
995.
研究污泥农用后溶解有机质(DOM)的释放特征,有助于评价和预测土壤中共存污染物的环境行为和效应。以河南省洛阳市某污泥处理厂好氧堆肥后的市政污泥作为样本,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总有机碳分析仪、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凝胶渗透色谱(GPC)、三维荧光光谱(3D-EEM)、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波谱(NMR)等表征技术,研究污泥农用后释放DOM的浓度、分子量、组成和结构等性质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污泥还田60 d内,释放的DOM微观形貌上存在较大变化,由致密块状物变为不规则松散物质;污泥农用后释放溶解性有机碳(DOC)量在4.25~6.22 mg·g-1污泥范围,呈现先上升后稳步下降的趋势;释放过程中,污泥DOM的分子量和芳香性等性质也存在显著的变化:污泥DOM重均分子量由0.5 d时2 674 g·mol-1的逐渐升高为60 d的129 026 g·mol-1;污泥还田后释放的DOM分子中芳香性物质逐渐积累;3D-EEM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模型分析污泥释放DOM中的荧光物质...  相似文献   
996.
采用硬脂酸作为防团聚剂改良的溶胶一凝胶法制备了TiO2光催化荆,并用BET、XRD、Raman光谱对样品进行了表征,考察了硬脂酸(STA)和钛酸丁酯摩尔比、焙烧温度以及催化剂用量等条件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硬脂酸有效抑制了TiO2光催化荆粒径的增大,增高了TiO2光催化刑晶型转变温度;拉曼数据显示催化剂粒径越小,拉曼特征峰发生蓝移,能级间隔略有增大;硬脂酸(STA)和钛酸丁酯摩尔比为1.51,焙烧温度450℃,催化剂浓度2 g·L-1时催化剂活性最好,300 W高压汞灯光照2 h,对苯酚的降解率达97.0%.  相似文献   
997.
特征线谱提取是舰船目标识别的一个重要研究环节,常采用传统的DEMON谱分析方法,处理过程中,一般对舰船噪声时域信号未予抑噪,低信噪比情况下,传统DEMON谱分析性能差。对此,提出一种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方法,用于分解舰船噪声原时域信号,获得抑制噪声后的舰船噪声重构信号,进而有效提取了舰船目标噪声幅度调制特征线谱。该方法首先采用遗传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的两个关键输入参数(分解所取模态个数和惩罚因子),对变分模态分解得到的各阶固有模态分量加以判别,去除噪声主导分量,保留信号主导分量,使重构舰船噪声信号显著抑制了干扰噪声,然后对降噪后的重构信号进行频谱分析,获得目标噪声调制特征线谱。理论分析、仿真和实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相比传统DEMON谱分析法,基于遗传算法优化变分模态分解的舰船噪声特征线谱提取方法具有更好的噪声抑制能力,所获取的舰船噪声幅度调制特征线谱信噪比明显高于传统DEMON方法,具有一定优势,前景良好。  相似文献   
998.
LU Daju  ZHANG Kai  DONG Hang  XU Ming  SU Hua 《应用光学》2019,40(6):1022-1032
研究了相同马赫数、相近雷诺数、不同口径(400 mm和2 000 mm)共形转塔的气动光学效应, 系统地给出了发射方向不同时气动光学效应导致的光束倾斜角和光束质量因子的时间变化特性、统计特性以及时间相关特性。发现多数场景下气动光学效应中平均流场效应占主要部分, 平均流场效应的特征频率由绕流流场的特征频率决定。尺寸效应的研究表明,缩比实验可以有效模拟实际飞行状态下气动光学效应的统计特性, 但无法准确模拟其时间相关特性。开展了前向发射时发射方向的优化选择, 指出发射方向在中轴线上天顶角约为40°时, 气动光学效应导致的波前畸变统计值和涨落值最小, 并且发射光束半径增加会导致平均流场效应快速增加, 但湍流效应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999.
研究了Neuman-Sándor平均NS(a,b)关于调和平均H(a,b)、算术平均A(a,b)、二次平均Q(a,b)若干特殊组合的序关系,给出最佳参数α123141234∈(0,1),使得下列双向不等式:$\sqrt{a_{1}Q^{2}(a,b)+(1-a_{1})A^{2}(a,b)}< NS(a,b)<\sqrt{\beta_{1}Q^{2}(a,b)+(1-\beta_{1})A^{2}(a,b),}\\ \sqrt{[a_{2}Q(a,b)+(1-a_{2})A(a,b)]A(a,b)}< NS(a,b)<\sqrt{[\beta_{2}Q(a,b)+(1-\beta_{2})A(a,b)]A(a,b),}\\ \sqrt{a_{e}Q^{2}(a,b)+(1-a_{3})H^{2}(a,b)}< NS(a,b)<\sqrt{\beta_{3}Q^{2}(a,b)+(1-\beta_{3})H^{2}(a,b),}\\ \sqrt{[a_{4}Q(a,b)+(1-a_{4})H(a,b)]A(a,b)}< NS(a,b)<\sqrt{[\beta_{4}Q(a,b)+(1-\beta_{4})H(a,b)]A(a,b),}$对所有不同的正实数a和b均成立。  相似文献   
1000.
新生代玄武岩及其幔源包体是研究地球深部上地幔物质组成和成因的探针。对发现于浙江省东南沿海玉环县石峰山地区的橄榄玄武岩及其所含的大量二辉橄榄岩包体与单斜辉石捕虏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橄榄玄武岩中这些幔源包体主要为尖晶石相,橄榄石和辉石的Mg#分别在90%和90%~91%,对应为镁橄榄石和顽火辉石端元,尖晶石Cr#[Cr/(Cr+Al)]在0.1左右,为富铝尖晶石,与福建明溪、浙江新昌等地玄武岩中幔源包体的矿物成分相近,指示其地幔源区部分熔融程度不高。另外,单斜辉石捕虏晶呈浑圆状,其被捕获上涌过程中与岩浆发生了少量物质交换。镜下观察与电子探针背散射图像(BSE)显示,二辉橄榄岩与捕虏晶中的单斜辉石均发育有“筛状结构”,指示了明显的长英质熔体熔出现象。这种现象可以解释为早期K、Na含量较高的单斜辉石在岩浆上涌过程中发生减压,导致富含K、Na成分的熔体析出,随后经快速冷却形成,而非外来熔体交代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